顾先宇 赵贡美
摘要:随着户外运动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对体育户外运动专业的人才需求在不断扩大。在户外运动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应当按照步骤有计划的对户外专业人才进行培养,而且要针对不同户外运动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课时,并做好组织管理和安全管理,加强资金筹措,确保高校体育户外运动课程顺利开展。现本文通过阐述户外运动的概念及价值功能,分析了将户外运动训练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并重点研究了高校开设户外运动训练课的实施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户外运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可行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G89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102-02
户外运动是近年来十分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在体育事业中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因此目前一些体育院校也开设了户外运动课程。与一般的体育专业课程相比,户外运动对学生整体的专业素质要求侧重点有所不同,其更注重学生野外生存能力的锻炼和面对突发事件时的表现出的整体素质培养。在开展户外运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以户外体育的发展为主要落脚点,在培养人才的方法上大胆创新,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的户外运动人才。
一、户外运动的概念及价值功能
(一)户外运动的概念
户外运动,早期有人叫做“探险运动”或“探险户外运动”,也有的叫做“野外运动”,不少学者还把户外运动作为体育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看待。有关户外运动概念的阐述各抒己见,本研究认同户外运动是指人们以人力或自然力,在基于自然的环境中开展的体育活动的观点。而户外运动课程是通过对大自然的充分利用,把户外运动所涉及到的知识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通过一些竞技比赛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并按照实际的规划来进行落实的教学过程。
(二)户外运动的价值功能
户外运动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使其身心得到愉悦,通过参加户外运动可以使人们与大自然更近距离的接触,将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释放出来;还可以锻炼人们的意志。在户外运动过程中,会涉及到不同的自然环境,而且一些地方的环境比较艰苦,人们在参加活动过程中会体会到其中的艰辛,进而使自己的意志得到很好的锻炼;另外,户外运动还可以增强团队意识,户外活动的开展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进而使得团队精神得以加强。
二、将户外运动训练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户外运动训练符合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
高校体育教学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已经不单纯局限于技术性人才的培养上,更多的则是转向专业水平和个人素质的提高上。通过户外运动理念的运用,既达到了锻炼学生专业技能的作用,在活动中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来完成任务,又使得团队合作的意识得以增强,这是高校体育教学中一种全新的改革方向。
(二)户外运动训练满足培养学生全面素养的客观需求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通过户外运动理念的运用,让学生带着教学目标来参与户外运动,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可以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
(三)户外运动训练是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户外运动理念,可以让学生在同一教学理念的指引下,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学习,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就可以完成教学的目标,使原有的教学内容得以丰富。
(四)丰富的地理环境资源为户外运动训练提供便利
我国的国土面积十分辽阔,每个地方都有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可以供高校开展户外运动的教学课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户外生存能力,而且也可以提升对大自然的感悟能力,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道路交通都十分便利,这也户外运动课程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高校开设户外运动训练课的实施对策
(一)加强户外运动训练课的师资建设
加强高校的师资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户外训练的真正目的。户外训练课程的开展是由教师带领的,所以首先要加强教师的户外训练技能,通过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如参加社会上专业的户外训练俱乐部,或者请国家级户外教练进入高校对教师进行培训,以进一步增强教师在户外专业知识方面的能力。学校也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户外运动,增强教师的户外生存能力,以便在带领学生时,可以更好地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同时加强对自然环境的掌握,可以达到更好地训练学生的目的。
(二)户外运动训练课程的构建
1.课程目标
户外运动训练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即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基本目标是为了使学生通过一些户外训练活动,增加专业技能,锻炼身心,增加生活感悟,养成良好习惯。发展目标是为了使户外运动专业学生可以掌握一定户外专业技能,达到专业户外教练的程度,使其可以独立完成户外训练方案的制订,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2.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
(1)理论部分
户外运动理论部分主要课程的教学场地以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和体育场馆为主,一般以大课形式在周一到周五的时间安排。各课程的内容和课时安排如下:①户外运动概论,1课时;②户外基础医学,1课时;③户外危险因素分析,户外饮食和户外自救互救,2课时;④户外地质、地型、地貌基础学、户外气象基础学,2课时;⑤户外动植物基础学、户外定向,2课时。
(2)实践部分
户外实践主要课程内容包括基本体能训练、户外心理训练、户外技术训练、户外技能训练和综合训练等五项内容。每门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分别是:①基本体能训练:在户外运用常规体育训练学的方法进行体能训练,训练的方法和负荷应该依据户外运动的难度和级别而定。②户外心理训练:信任背摔、沉船逃生、盲人方阵、搭天梯、高空抓杠。③户外技术训练:攀岩技术、户外定向(GPS的应用)术、伤口包扎术、户外急救术、扎营技术、挖灶埋锅术、户外信号的发射术等。④户外技能训练:营地的选择、户外工具的制作(梯子、吊床、木筏等的制作)、户外定向实践⑤综合训练:野外生存、越野挑战比赛、登山等。
(3)考核部分
考核部分主要分为基本理论考核及基本技能考核两部分,课时安排均为1课时。理论考核可以在周一到周五的时间里,在学校教师进行考核即可。基本技能考核可以根据情况安排在工作日或周末时间里,最好是在实践训练中就穿插考核,这样更为方便有效。
(三)户外运动训练的安全组织管理
1.安全意识培养
由于自然环境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必须要提高参与人员的安全意识,户外运动自身的探险性特点,很容易激发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会使得学生失去安全保护的意识,所以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交给学生在面对危险时的应对措施,要发挥团队的协作能力,通过安全意识的提高来降低户外运动的风险。
2.户外装备安全保障
在开展户外实践时,为了确保安全必须要配备相关的户外设备,设备的安全是学生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所以教师要教学学生使用户外设备的方法,以及不同的活动要使用什么样的设备等,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安全的一种保障。
3.应急救援管理
户外环境的变化是预料不到的,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应对突发状况时的解决措施,以及一些求救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实践活动,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把活动的步骤、时间、地点做出详细的计划,以便在出现意外情况时可以及时开展救援活动。
(四)户外运动训练的装备筹备措施
户外运动与一般的体育训练项目不同,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所以高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完全可以申请一定的启动资金,在训练的器材上要根基实际的训练内容而定。由于户外运动的自身特点,所用训练场地一般都是在户外进行的,如果有资金的支持也可以开展一些野外或者是水上的训练项目。基础设施建成能之后,可以在不影响学校教学的情况下,实行对外开放,这样既可服务于社会,又可以“以物养物”回收投入资金,为以后的扩展提供经费,实现教育经费筹措和社会产业发展的双赢局面。
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人们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更多的人选择通过户外运动的方式来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这一社会现状很好地促进了户外运动行业的发展,因此社会对户外运动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培养户外运动专业人才时,要转变教学思路,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结构,在专业性上更好地提高,这样才能促进高校体育户外运动专业学生更好地就业,同时很好地解决了社会在户外运动人才方面的发展需求。
(作者单位:1.贵州医科大学;2.贵州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相如,凌平,卢峰.休闲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马欣祥,田庄.对户外运动概念的重新甄别与界定[J].中国体育科技,2015(51)1:140-144.
[4]于建平.探索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结合的问题[J].搏击(武术科学),2015(12):67-68.
[5]孙涛.基于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实际运用分析与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24):49-52.
[6]施维.浅析户外运动飞速发展下的体育教学[J].才智,2014(2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