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
摘 要 本文以跨越式跳高为例,从几个关键点着重叙述了体育单元教学计划制定的方法和过程,让体育教育工作者从中得到一定的启迪。
关键词 单元教学计划 跨越式跳高 制定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8.06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leap type high jump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mphatically describes the method and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unit teaching plan from several key points.
Key words unit teaching plan; leap; formulation
1 吃透教材,深挖案例
在七年级《跨越式跳高》的体育课中,笔者以跨越式跳高的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紧密衔接的四个教学环节为主线,并将拔河比赛、推小车、投弹打靶等游戏等内容贯穿其中,并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情景教学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次练习,学生基本可以掌握跨越式跳高的完整动作。跳跃练习不仅能增强腿部力量,提高弹跳能力,发展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勇敢、坚定、沉着、果断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在跳过横杆过程中还可以增强学生战胜困难,克服障碍的勇气和信心,使学生享受不断战胜自我的运动乐趣。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因内容丰富,教法新颖,入情入境,趣味性强,深受学生的喜爱。该单元计划的案例如下:
2 科学分析、设定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是一个单元教学所应该达到的目的和要求,以及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后达到的学习程度。单元教学目标是学期教学目标的分解、细化与具体。又是课时教学目标的纲领。并具有桥梁作用。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单元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四个部分。每个单元教学课时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内容的广度、深度以及单元教学目标的完成率。在安排单元课时数时必须充分依据学期教学计划与目标,做到合理安排单元课时数。且根据单元课时数的设置合理制定重难点与教学内容。对学生兴趣大,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能和终身学习意识强的单元可以大一些,内容可以详细一些。而实际生活关联少,内容枯燥学生又不感兴趣的单元,可以安排课时数少一些,让学生做到初步掌握即可。
3 备生备材,研析重点
跨越式跳高是跳跃类教材、是田径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基本下肢力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跳跃技能生活迁移的重要准备。对于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社会生存能力和日常生活运用都是重中之重。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我校的七年级学生,他们在小学阶段已学习过跨越式跳高。七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使他们对竞赛类运动项目易兴奋;因此,可采用集体与自主,游戏与竞赛相结合的方法。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对跨越式跳高的恐惧心理,教师在教学中改变练习条件、改变练习高度与器材结构,用橡筋绳代替横竿,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让学生在笑声中学,在快乐中练。使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次课首先将助跑和起跳动作作为教学的突破口,积极运用各种新颖实效的导入和展开,创设与教材、生活相匹配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积极学习,探究技术动作,使学练活动直达本次课的重点。
4 环环相扣、课课递进
(1)细化内容,呈现“小”“新”“趣”。为求教学手段不流于形式、更不急于求成,因此把“助跑—起跳—助跑与起跳动作相结合的练习”各个教学内容的子目标再分别分解、细化,学生学起来简单快乐,更容易掌握吸收;另外,在课堂上利用课前自己制作的若干幅图片,将教学过程生动而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依照教师循序渐进的“新”方法,保持良好的练习积极性,使课堂妙趣横生。
(2)品读学练,展现“乐”、“动”“技”。老师深入细致地把课堂、学生、环境的等各种因素思虑在先,尽量面面俱到,使教学手段、方法更符合学生的学情。让学生轻松带“乐”,乐于学习;自主练习,身体出“汗”,达到锻炼健身实效;自觉主动钻研,善思乐动,掌握所学的内容。
(3)评价表扬,落实“从严”、“施爱”“重激”。教师对学生传授技术动作时,不能缺失“严”,不能缺失“爱”,更应该重视多种“激”励方法的运用。在课中,针对学生学习热情的高低、学习态度的不同、个体能力的差异以及学练过程消化吸收程度的不同,教师将投入更多的精力与关注。
5 结合实际,因材施教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必须考虑到学校的教学器材设备,没有条件的学校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教师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为主要原则。
(1)结合班级情况,因人而异。虽然教师与教材是相同的,但班级变化,教法、进度、对学生的要求等都会截然不同。教师必须仔细琢磨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并根据他们不同特点变换合适的教学方法。
(2)根据学生特点,对症下药。每个班级都是由很多个不同特点的学生组成的,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总的来说,提前作好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教育重点和目标,在教授过程中,不但要照顾绝大部分学生的特点,而且要照顾到特殊情况的学生。要在正常要求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同时,练习的时间、次数、强度等各个方面,也应注意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与正常要求相结合。
(3)联系学校客观现实,因材施教。教师要创造性地用“课本”,更要融入自己的思想,对教材、书本和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融合,选择更好的内容融合,设计出有血有肉的、多姿多彩的课来。并高效地将教材的内容激活,转化成有教师教学性格特色的教材内容,着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学校的现实情况,大力拓展、发掘和利用校本课程,因材施教,才能切实提升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
6 注意预设和生成
课堂教学需要预设,更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上好课的两个方面,不可或缺。预设是精心备课设计多彩环节,生成是建构知识活动过程,是预设的升华,二者互依互存,互补互充, 互辅互成。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做学生的知心人。课标要求我们不要“教“教材,而是创造性地“用”教材。生成需要一定的空间,空间是生成的前提条件。教案设计要富有弹性,预设的空间过窄,答案唯一,预设空间过大,答案漫无边际。因此,在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预设中预见生成,在意外中创造性的生成,在生成中提升教学魅力。
7 以生为本,因人施评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重过程,促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其他方面的发展潜能, 以赏识、鼓励为主,多表扬少批评,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因人施评。同时,评价应富于变化,让学生耳目常新、喜闻乐见,语言上灵活多样、随机变化、注重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满教学智慧,张弛有度,学生兴趣高涨,积极参与,师生间侃侃而谈,精彩不断,使课堂充满了童年的魅力。新课程的课堂评价主体及内容的多元化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评价空间,更使我们对学生有了全面、細致的认识,将学生作为一个个独特的主体,充分尊重他们主体地位,促进他们各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