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东 崔丙林
【摘 要】群文阅读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我们农村教师根据自身经历,分析了农村中学群文阅读的教学现状,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从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两个方面进行简述,力求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教育的高效的群文阅读教学之路。
【关键词】群文阅读;农村中学;存在问题;改进策略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这充分说明阅读对于个人、民族发展的伟大意义。这次我校开展“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作为农村中学,对这一问题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我参与了课题的研究,在过程中发现农村中学的群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寻求更好的教学策略。下面简单谈一下看法:
一、存在问题
(一)阅读内容单一
由于农村条件有限,家长教育观念低下:认为孩子没必要多读课外书,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好就行,更别说主动给孩子买课外书了。这就导致学生手中除了教科书外基本没有课外书。经调查,我校中学生一年读一本以上课外书的不到10%。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也伤透脑筋,学校图书室里书籍很少,更有一些书很陈旧,不符合初中生的需求,学生对这些书也不感兴趣。农村网络不普及网上查阅资料也不方便,找不到某一主题相应的文章组合。
(二)阅读能力底下
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一节课总是不能在规定时间里很好的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究其根源,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低,方式单一,大多数学生都习惯大声朗读或小声阅读,这样一节课花费了很多时间在材料阅读上,而没有思考的时间。例如:我在教学“爱国”这一主题时,出示相关材料,学生读完材料后,接着看问题再思考,无形中耽搁了很多时间。学生不会抓住重点内容,没有带着问题去读书的习惯,也可以说学生读书能力不行,同时学生也没有掌握浏览、跳读、略读的方法。
(三)教学方式单一
在课题的研究中,因条件有限我校教师基本上是靠自己慢慢摸索,缺少观摩学习的机会,缺乏教育专家的指导,教师教育理念陈旧。群文阅读教学环节基本上还是:“呈现材料——提出问题——自主阅读——小组交流展示”。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必然导致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化,没有生机,缺乏创新。
二、改进策略
根据群文阅读的特点及我校的实际情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利用好课本资源,进行单元整合
我们所用的苏教版语文教材都是按照主题单元编排,每单元无论从内容还是教学重点、难点上,基本都有明确主题。教师可以利用单元内所呈现的几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训练。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为“咏物抒怀”,其中有现代文《海燕》《白杨礼赞》《石榴》《紫藤萝瀑布》、古文《马说》,文体虽然不同,但主题都是通过一个物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同时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二)发挥引导作用,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
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并进行阅读指导。如:利用假期时间让学生到图书室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来读,我的班级中有一个男生马新伟,爱读军事方面的书,我就从网上搜一些最新的相关书籍推荐给他。这样不仅提高了他的阅读兴趣,也让他比之前更爱学习语文,书写也有所提高。
(三)激发兴趣,运用自主合作方式
群文阅读教学要在一节课阅读多篇同种类文章,这就注定教师不能再大段大段的讲,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自主阅读文章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合作确定议题,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经历较高水平的探究性阅读,体验发现的乐趣。
(四)教学结构形式多样,保证效果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最好有一定的结构,才能取得教学的整体效应。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合理选择举一反三、分组递进、反复重读等教学结构,有效地呈现文章。也可以设置一条明确的主线,贯穿阅读始终,来取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例如:在讲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主题单元时,五篇课文在阅读时始终紧扣“至爱亲情”这主线来进行,保证阅读的整体性。
(五)利用有限资源,扩大无限功能
虽然我们地处偏远农村受条件限制,但我们还有多媒体播放工具。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课前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充分准备,精心制作好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充分引导。这样节约了课堂时间也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总之,正如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第二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总结中提到:“中小学阶段的阅读对于人的阅读能力的形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阅读与一个人的精神发育紧密相关,没有阅读就不会有个体心灵的成长,就不会有人文精神的发育”。群文阅读是农村中学教师和学生接触到的新的阅读教学形式,虽然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多种困难,存在诸多问题,只要我们不断的总结经验,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使群文阅读教学大放异彩,使广大农村孩子有更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阅读观》.关于阅读的五个观点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