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尕平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构建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生存、生活实践能力,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模式;构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对话”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而学生与文本对话最能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我们应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独特感受和独创性的见解,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储备,多角度、多层次地体悟文本所涵盖的信息,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真切地体验他们在特定的背景中的喜、怒、哀、乐,达到情感的共鸣,得到人生的感悟,获取语感的积累。
一、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目前最佳的课堂教学合作模式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这是因为如果长时间让一位学生发言,其他学生就势必只能当听众,达不到“动”的目的,不利于其他学生的发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则能让每一位学生在互动中交往,在交往中互动,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在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培养好合作组长、宏观调控好合作学习的时间,更要精心设计好问题情境。例如,在推荐学生学习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发表的演讲词时,从读与写的关系讲到读与说的关系,又从课外阅读讲到抗战历史,浓墨重彩渲染抗战时的困难,为学生学习创设情景,在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这篇讲演词好在哪里。
二、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的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这样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自主学习,提高效果
这些年来,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备受关注。虽然眼下,教学依旧处于传统教学的“满堂灌”中,高投入低产出仍然是小学语文教学屡见不鲜的现象。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因此,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努力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对眼下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意义重大。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把教学过程看作动态发展的、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首先要明确目标。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标准,教师在制订目标时,要充分结合教材,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目标应具备明确,易懂,便于理解等特点。
其次要自学讨论。在目标明确后出,提出自学的一些具体要求,让学生自学,通过自学,主动探索和自由交流。
再者要启发诱导。在自学讨论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在自学讨论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帮助学生解疑答惑。启发式教学不仅历史优秀,而且更是眼下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由于各个学生能力的不同。教师的作用是"促进者"。启发诱导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最后要应用评价。在前三个阶段完成以后,学生有利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此时,教师要把预先设置好的练习交给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练习结束后,通过准确、科学、合理的评价,对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矫正,做到当堂达标。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