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

2016-05-30 10:49杨世祥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外课外阅读阶段

杨世祥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活动中,阅读能力的提升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建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以课内阅读的文章教学为主,相对于课外的文章阅读其关注度会偏少一点。本文着重论述课内外阅读如何实现更有效的衔接,使得两者能得到平衡的发展态势。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帮助他们建立对文字和语言的敏感度。同时,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能得到加强,教学的空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一、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衔接点的探究

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衔接点的建立,是这个课题研究继续下去的前提条件。这个衔接点的建立,关系着学生能否为自己找到一个阅读的理由,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渴求和对文字的热情。从课内转向课外,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化为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另外,教师寻找到这两者之间合适的切入点,要抓住时机带领学生进入阅读的世界里,推荐给学生相关的文学进行课后的阅读,让他们能在早期的语文学习中就培养出良好的阅读兴趣,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这个同样需要教师对文学阅读的敏锐直觉,以及自身的文学素养水平作为基础,才能为学生找出最合适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最后,在进行了相应的课外阅读训练以后,教师要再次将学生的视线集中到课内的阅读上来。让学生学会运用老师在课内阅读教学课堂上讲述过的方法和技巧,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身阅读的感受,从而建立一个有效的课内——课外——课内的阅读教学系统。

二、结合课内阅读教学内容,制订合理的课外阅读教学目标

课外阅读目标的建立,需要课内的阅读内容来作为一个导向性的参考。教师的课外阅读任务的布置不能偏离书本和教材,而是要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印象和鉴赏力。例如,我在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火烧圆明园》时,就让学生先提前通读、预习课文。在正式进入课程的教学以前,让学生先阅读一些关于“火烧圆明园”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然后,在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地进行一个文章的补充和交流,同时鼓励学生在大家面前大胆的分享自己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感悟。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将课后阅读融入课程的教学中来,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丰富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我。

三、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性,合理衔接好课内外阅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年龄特性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以直观性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习阶段,另一个是逻辑、抽象等能力大大加强的高年级阶段。一般处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会更偏好图片图画、色彩丰富的事物,对于那些文字过多的文学作品缺乏必要的欣赏能力;而对于处于高年级的同学来说,这个时候正好是其思维能力初步发展的阶段,教师要善于抓住这种兴趣培养的关键点,科学地安排好语文的阅读任务。总而言之,教师要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年龄特性来合理地衔接好课内外的阅读内容,从而达到最合理高效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古诗《鹅鹅鹅》时,一般课外的阅读任务,我只会让他们去翻找描写不同动物的较简短的小诗,同时,在课堂上尽量采用图片教学的方式,以便学生能快速的理解该诗的内容。反之,我在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课》时,我给学生布置的课外阅读内容相对要难很多。我让学生课后去找到该课文的原版小说,在一周的时间里面阅读完,并且交给我一个读书的笔记或者感悟。同时,我还会布置给学生一个课后的问题进行思考:为什么在整篇小说中,我们独独学了这一个选段?这个问题的回答同样放在读书的笔记里,交上来统一给我进行批阅。我能从学生的读书笔记和感悟中,发现学生们许多思维的闪光点,看到他们在思索的时候也加入了自己的想法,譬如,对文中一些经典的语句进行评价和赏析,或者详细的剖析其中某个人物角色,虽然不是十分到位,但是评判的角度往往很独特。这样来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来适应孩子不同阶段的发展,对他们的语文水平的稳步提升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课内阅读的文本,尽管在学生平时的阅读活动中占据一定量的比例,但是事实上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衔接点,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和谐统一起来,在巩固好学生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对他们实行课外阅读的延伸与拓展。让课内阅读在作为学生阅读水平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辅助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课外阅读也推动着课内阅读教学效果的增强。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潭县八角乡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课外课外阅读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