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中感悟语言的精神魅力

2016-05-30 09:52杨娟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6年3期
关键词:青海高原陈忠实抗争

杨娟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著名作家陈忠实的一篇散文,文章语言极富感染力,作者用生动简练又充满激情的文字把青海高原上这唯一的一株柳的坚忍不拔、聚合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造就了高原上一方壮丽风景的崇高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读来让人敬畏。可是,如何让只有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读懂?品味到文字之美,领悟到这棵柳树的精神之美,继而内化成激发自己前进的动力呢?几经思考,我决定以“柳树”的形象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心灵,赞叹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抗争的人生哲理。为此,我设想的教学流程:一品柳树之形状,认识这株柳;二品柳树之生长环境,赞颂一株柳;三品柳树之成长历程,感动一株柳;四品柳树之品质,敬畏一株柳。

不过正式上课时,没想到我课前的担心成了多余,我低估了孩子们,因为他们也爱上了青海高原这株柳,稍加点拨,他们就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品读感悟文字时,我让学生默读静思写写批注,交流时学生的发言让我惊喜连连。有学生说从“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看出这棵柳树很刚强,一般人都说柔柳,可是这棵柳树没有一丝柔弱之态,他反而像一个坚强的男子汉。话音刚落即有人举手站起,“这棵柳树让我想到了以前学过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他们都有旺盛的生命力,蓬蓬勃勃。也让我想到了小草和大树里的勃朗特三姐妹,他们和柳树一样具有顽强的毅力。”这时更多的手举起,“我从‘绿得苍郁,绿得深沉中看出这棵柳树的‘绿不是那种鲜绿、嫩绿,反而是‘绿得深沉,平常地方的柳树生长在水边,环境很好,所以显得娇嫩,但是好像也没什么内涵,而这棵柳树就好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他经历了风风雨雨,所以他绿得深沉,绿色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回味。”说得真好,发言的精彩程度出乎我的意料,看来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思考并有了深度。还有学生站起来说:“文中说这株柳树生长在高寒和缺水的高原上,可是这棵柳树却活了下来,而且长得非常粗壮、高大,它一次次与高原的风雪抗争的情景,把自己的根拼命往下伸,往下伸,去寻找水源,保全生命,他就像在岩缝中生长的小草,只要有一线生机就不放弃。从他的生长中我还想到了霍金,这棵柳树和霍金一样,也是一位不向命运屈服的强者。”智慧点燃智慧,思维激发思维,孩子们浮想联翩,有学生说 :“我想到了司马迁,他忍辱负重写成了《史记》,还有谈迁,他也是凭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重写了《国榷》。”“还有我们前一课学到的《安塞腰鼓》中生长在黄土高原上的后生们,他们虽然生活的环境艰苦,但是他们从没有放弃追求的脚步,放弃希望,他们表演的安塞腰鼓让人精神振奋,热血沸腾。他们的身上充满了惊人的能量。”课堂上学生们思如泉涌,一边品读文字,一边发表见解,个个精神振奋,这样的鲜活的课堂,也令我激情澎湃,不时地巧妙点拨,那些后进的学生也有种豁然开朗之感,跃跃欲试想一吐为快。此刻的课堂上思绪飞扬,学生真正把书读活了,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已经深深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了。

为了检测上课的效果,课后布置了写话作业(三选一):“1.我要做这样的一株柳——读《青海高原一株柳》有感;2.我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以自述的口吻介绍柳树的成长过程。);3.给青海高原一株柳的一封信。”第二天改完学生们的作业,我深有感触,一篇好的文章好比是一座宝藏,我们除了能从中领略到作者语言的魅力,更能从中挖掘出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学生A写道:正如古人云:“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正是逆境,造就了柳树的不平凡!这篇文章主要是想告诉我们一种精神,坚持与韧劲!告诉我们做事不能轻言放弃,要抓住每一丝希望。这也许就是人生的哲理!

学生B读后感言中这样说:这颗柳树是从“生命的谷底”出发的,但它却不向命运低头,以自己的力量长成了合抱粗的大树,其精神真了不起呀!我也要做这样的一株柳,我要学习这样的坚忍不拔、在逆境中求生的精神。

学生C联系实际写道:年幼时,当我独自一人站在这片土地上时,我觉得一切都十分不和谐,世界黯然无光,铁铸一样的青山与黑黝黝的土地十分刺眼,我想摆脱,摆脱这艰难、乏味的生活。而今,我习惯并爱上了这片土地,他与我一起长大,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每天都享受着彼此依偎的美好感觉。没错,我是一株柳树,一株凭着顽强的生命力在青海高原上努力生长、最终变成一方壮丽风景的柳树。

读着孩子们鲜活生动发自肺腑的文字,我再次被打动。孩子们不仅爱上了青海高原这株柳,也读懂了作者陈忠实的心声,这节课达到了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的完美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青海高原陈忠实抗争
Enabling the Movement
Enabling the Movement
青海高原常见气象灾害分析
顺命或抗争,接着《天注定》往下讲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4
陈忠实与我的家事往来
基于文本的读中悟写——以《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为例
陈忠实:世上有许多事,尽管看得清清楚楚,却不能说出口来
当代女性:由幻灭到抗争-评系列中篇小说《女人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