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鹏 周子凤
摘 要 本文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在互联网及大数据时代影响下的各种成瘾行为展开讨论,如手机成瘾、社交媒体成瘾、网购成瘾、游戏成瘾、浏览色情网站成瘾等等,这种过度使用的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绝不低估,且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致使身体、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都受到损害。此文章是对以往的研究进行总结,从大学生成瘾行为及其习得的认知展开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大学生成瘾行为及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大学生 成瘾行为 行为习得 认知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1.086
College Students Addictive Behavior and Learned
Cognition on Today's Perspective
SUN Yongpeng, ZHOU Zifeng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imed at college students' variety of addictive behavio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et and big data era of discussion, such as phone addiction, social media addiction, online shopping addiction, game addiction, addiction browse porn sites, etc.,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is excessive behavior must not be used to bring undervalued, and seriously affected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resulting in all aspects of the body, learn, live, work, etc. are compromised. This article is a summary of previous research, expand forth from college students learned addictive behavior and cognition,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addiction on this basi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addictive behavior; behavior acquisition; cognition
0 前言
对于行为成瘾不同的学科对其有不同的解释,在健康心理学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的术语,而关于成瘾行为却没有一个被普遍认为科学而合理的界定。①之前的众多学者好像更多的是关注个体在心理和生理上对吸烟、饮酒、药物的成瘾和滥用,这种被称为物质成瘾。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新媒体是当今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生活依赖工具,尤其随着近几年来,3G、4G技术的发展,这些新型的工具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大学生对此的过度使用已成为了社会性问题,也被更多的研究者所重视,我们把这种“非物质性成瘾”称为过程成瘾也叫行为成瘾。②那么关于物质成瘾与过程成瘾它们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又是否相同呢,我国学者李梦姣等人研究发现,行为成瘾与某些类型的物质成瘾也表现出了某些较高的共病率和相似的人格特征,并提示两者之间也可能存在某种共病的发病机制。③从我们生活中对此的了解,好像两者影响程度不同,前者的影响程度要明显高于后者,但是目前研究者对大学生成瘾行为研究中更多的是过程成瘾,这也表明在当今时代下,影响大学生顺利成长的因素中互联网、新媒体等占主要原因。
1 大学生成瘾行为的现状及危害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也渐渐变成了高校和大学生的噩梦,手机对于人们来说除了通讯之外已经是娱乐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一项对大学生的调查发现,98.9%的学生拥有手机,④其中手机成瘾者占29.84%。⑤杨海英等人的研究显示,网络成瘾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成瘾者。⑥现在大学生的各种成瘾行为已日益增多,曾在网络上看到一组图,左边是上世纪40年代中国人民吸鸦片的成瘾者,右边是进入21世纪玩手机的年轻人,不得不说这幅图片确实是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其对学生的影响极其恶劣,这也绝不是危言耸听。虽然手机成瘾这一行为没有被纳入DSM-5的诊断系统之中,但是它的危害绝不可小视,许多人一旦手机不在身边或是手机没电,就会表现出焦虑、坐卧不安、魂不守神等特征。我们在公交车、教室、马路上等等各种场所都能发现大量低头玩手机的人,还有人不管到什么地方首先询问的就是有没有无线网,甚至有人因为过马路玩手机结果失去生命,司机因为开车玩手机酿成大祸,尤其是大学生将大量时间浪费的手机上从而荒芜学业。
2 大学生成瘾行为的影响因素
关于成瘾的研究已经有多种理论解释,包括人格和精神病理学、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已经提出,它是基于一组有限制的假设和现象,如张力减少、应激反应抑制,自我设限,经典条件作用。⑦心理学对所有的行为都会从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出发去解释、预测和控制。
从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外众多研究侧重于探讨大学生成瘾行为与某一单一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成瘾行为与人格、孤独感、家庭教育方式、心理健康、自控力等。这些研究虽然有助于我们从微观层面了解当今大学生成瘾行为的影响因素,但是从宏观层面来看,所有研究结论相对而言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理论的整合。
美国哈弗大学成瘾行为研究所主任霍华德谢弗指出,众多成瘾主要是由于经历和行为,如最初的情绪化、重复体验等。这些行为重复刺激引起了神经系统的适应,使神经回路发生变化,得以维持了该行为的继续。而且物质成瘾和过程成瘾有一个共同特征,其中包括一些其它的心理疾病(抑郁状态,强迫行为)都与个体的自主控制缺失有关。
许多成瘾行为是由于大学生在空虚和压力下寻求一种解脱或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方法。习惯性的使用智能手机是导致手机成瘾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女性更容易习惯性的使用手机,而成年人不太可能发展习惯性或智能手机成瘾。⑧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全面化、便捷化,这便成了大学生用来消遣时间和派遣孤独的首选途径。⑨而在刘红等人的研究中得出,孤独是影响手机成瘾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从降低孤独感着手来对大学生的手机成瘾进行干预。⑩在韩永佳对手机依赖和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中发现,低自尊和缺乏客观支持的大学生更容易导致手机成瘾。豘具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会更频繁且更容易形成网络成瘾行为。豙使用手机的人的问题主要表现出一种偏向于外向性和低自尊,但不是神经质,自我监控和孤独也被重新移植到成瘾行为的预测因子中。豛其次,父母教养方式也是成瘾行为的主要因素,父亲的拒绝和过度保护,母亲的拒绝都会增加网络成瘾的风险。
3 未来的研究与展望
目前所有的理论和研究都是从单方面的角度去解释成瘾行为,为了充分理解手机使用者心理方面的问题,未来的研究需要展示这些成瘾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和手机使用的问题。还可以从校园文化着手,解读成瘾行为,因为我们更多的是对个体进行的研究,而忽略我们所处的这个大环境。我们要享受科技进步带给我们的方便,而不是增添时代的诟病。
基于所有关于成瘾行为的解释,从生理、心理、社会模型出发,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预防和干预成瘾行为,提高大学心理健康水平:
(1)加强自我管理,首先大学生应意识到手机成瘾给自己带来的危害,因此不管是在学校还是以后的工作生活,应从多方面去提高自我管理,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多参加一些学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积极面对困难,善于人际交往,避免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手机上。
(2)实施校园教育,目前大学校园都充斥着一种自由散漫的氛围,导致很大一部分初入学的大学新生,面对与高中学习环境的极大反差,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以及对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的不知所措,因此学校应该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加强学生各方面的管理,包括课堂纪律与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实施就业与职业指导。
(3)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大学生钟爱手机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校园生活无趣和精神匮乏,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的禁止和惩罚,而是要从人文的角度教育和关注学生的需要。还可以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对大学生成瘾行为进行干预。
(4)最重要的就是从家庭着手,因为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父母在互联网上的角色行为也是值得注意的,因为父母双方的情感支持会增加孩子的自尊,反过来又会减少他们沉迷于互联网的风险。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从初始抓起,不忽视每一个发展阶段,提升全民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注释
豍 Maddux J F, Desmond D P. Addictive or dependence?Addiction,2000.95:661-663.
豎 Masters R E.Trauma.The Addictive Model,And Repentitive Criminal Behavior .Criminal Just-ice Offienders.Sage Publications.2003:141-161.
豏 李梦姣,陈杰.行为成瘾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综述[C].2011.
豐 周挥辉,党波涛,蒋永.手机对当代人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23(6):90-92.
豑豗刘红,王洪礼.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手机使用动机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1.23(6):90-92.
豒豙杨海英,王从杰.高校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调查分析[J].2010.20(6):410-411.
豓 Baker,T.B.(Ed). Models of addiction (Special Issue).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J].1988.97(2).
豔 Deursen,AJAM.Henger,SM.Kommers,PAM.Modeling habitual and sddictive smartphone beh-avior,The role of smartphone usage types、emotional、intelligence、social stress、self-reg-ulartion、age and gender.computer in human behaviors.[J].2015.45:411-420.
豖 王相英.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12:59-63.
豘 韩永佳.大学生手机依赖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及干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漳州师范学院,2012.
豛 Motoharu Ph.D,Susumu M.S.Addictive Personality and Problematic Mobile Phone Use[J].2009.12(5):501-507.
豜 Mike Z. Yao, Jing He.The In uence of Personality, Parental Behaviors, and Self-Esteem on Internet Addiction: A Study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J].2014.17(2):1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