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个维度,构建医学生主体性德育的“主体性”

2016-05-30 08:52:11陈华东李穹
亚太教育 2016年29期
关键词:主体性

陈华东 李穹

摘 要:医学生主体性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主体性缺失的问题。医学生主体性德育体系构建应从三个维度入手。认识维度,解决主体性德育的主体是单一主体还是双重主体的问题;关系维度,解决“双重主体”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实践维度,解决在主体性德育教育中“主体性”如何发挥的问题。

关键词:认识维度;关系维度;实践维度

由于医学生的专业属性、学制特点和培养方式等的特殊性的影响,当前医学生主体性德育教育中存在着轻视医德的个体性功能、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性和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构建医学生主体性德育教育的“主体性”,关键要从认识、关系和实践三个维度厘清有关“主体性”的一系列问题。

一、认识维度

医学生德育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都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历览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德育发展历史,德育的主体、客体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突出反映为一种不可逾越的等级关系。即便是到了现代教育理念大行其道的现代社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社会地位、获取和占有知识方面的不对等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教育方法和手段呆板固化,教育内容刻板恒定,使得受教育者受支配的地位不断得到强化,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难以确认,主体性受到压抑。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民主法治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主体性普遍提高,体现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性也明显增强。[1]教育者对教育内容“一统江湖”的局面被打破,受教育者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渠道提前获知教育内容,甚至获取比教育者更多更丰富的教育内容。在德育教育实践中,不再单纯的表现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传知解惑,而是一种双向教育的互动过程。至此,受教育者彻底摆脱了从属、受支配的现状,其主体性被彻底激发出来,并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得到强化。这种全新的教育现状直接催生了主体性德育教育双重主体格局的产生。

二、关系维度

如前所述,主体性德育教育的主体是“双重主体”,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为德育教育的主体。那么,在德育教育实践中,“双重主体”之间的关系又当如何?现代德育教育主张让受教育者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实践中,自主接受教育者传递的思想道德,并通过自身思想矛盾运动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2]换言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基于社会实践活动来考量的。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参与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教育性交往与活动。这种活动是按照既定的教育目标要求组织起来的,并在教育者的指导下进行的有序的教育实践活动。该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组织严密、目的明确、计划性强、富有影响等特点,它不仅是德育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形式,而且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对人们思想道德的要求,进而对教育过程的发展方向起到规范和保证作用。也就是说,在现代德育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动的关系,即是完全平等的。这主要表现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独立自主、主观能动的主体,是一种人格尊严上的平等。这种平等是主体性德育教育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三、实践维度

医学生主体性德育教育的主体性是由教育者的主体性、医学生的主体性和教育活动的主体性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复杂整体。德育教育者和医学生的主体性源于德育教育活动的生成、实现和发展等过程,德育教育活动的主体性则根源于德育教育者和医学生的主体性,是二者主体性的整合。

第一,德育教育者主体性的构建。德育教育者主体性的构建应该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作为德育教育的对象,不仅有性别、年龄、生理和心理等个体差异,还面临着在生活发展中遇到的自身无法解决而必须面对的困惑问题和成长发展现状与社会要求的差距问题。[3]这些差异和问题决定了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恰当的教育方法和适宜的教育载体,以增强德育教育的靶向性和易接受程度。因此,德育教育者要主动研究受教育者的特点,全面把握其不同性质的差异。二是要科学运用德育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等教育介体。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将社会要求的变化和受教育者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不断修正和完善教育目的,制定出能够使国家意志、社会要求和个人发展需求有机结合的教育目的。在教育方法方面,教育者要在尊重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选择、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实现教育者的教育方法自觉,以体现其更高层次的主体性。除此之外,教育者还要从教育环境的创设、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等方面增强发挥主体性的动力。

第二,受教育者(医学生)主体性的构建。构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要着眼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及其培养这一根本环节。一是要建立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平等互动机制。受教育者要学会在开放、比较的前提下对教育者的教育水平给予合理的质疑,并用自身获得的知识和个性化的思想影响教育者,从而实现教育方法由单向灌输向教学相长的转变,进而形成双方在人格独立、平等基础上的良性互动。二是要建立受教育者对教育目的、内容的价值认同机制。德育教育目的就是把教育内容和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认识和行为实践,而教育内容等要求则可以抽象概括为知识理解、观念认同和行为外化三个维度。这种理论现实要求受教育者要对教育目的、内容等给予理性认知,创新方式,依托实践活动处理好自身发展中知与行的关系,以达到德育教育传授知识、培养观念、形成行为的目的。

第三,德育教育活动主体性的构建。德育教育主体性的构建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在德育教育这一社会性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双方要从自身所处的社会现实出发,精准判断社会现实和发展对德育教育的期许和要求,并将这些要求和期许做为自身发展的目标,从客观上不断推进德育教育活动主体性的构建和完善。二是在德育教育中,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会为自身德育水平的发展设立一定的目标。在这种“自为”发展目标的不断促进和激励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会通过调动各种有利因素,创造性地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从而在主观上为促进德育教育活动主体性提供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2]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68,270.

[3]吴林龙,王立仁.大学生问题教育的理性规约[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4):215.

(作者单位:大理大学)

猜你喜欢
主体性
浅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2:42:22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2:53:22
陶行知“六大解放”之快乐游戏
劳动公有制是经济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经贸(2016年9期)2016-11-16 15:49:03
独辟蹊径,语文课堂要凸显学生“主体性”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究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10:48
简析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05:25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