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南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探讨了中国和西方园林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山石水绕,花草树木都是造园共通之处。而中西园林的不同根源来自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理环境,反映到现实园林中,就产生了园林面貌的各种差异。中国园林注重天人合一,移步换景,而西方园林受理性思维影响,崇尚生态几何美学。随着中西交流深入,文化互融,中西造园思想也相互影响,在现代社会中虽有另类园林,但也不乏中西相融的典范之作。
关键词:中国园林;西方园林;文化差异;美学艺术
中西园林各具美态,也各有特色。中国的园林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既有自然山水园林,也有人工山水园林。但即便是人工山水园林,中国造园也追求如诗般的境界,符合自然天性是造园重要的守则。比如苏州的拙政园,这座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的园林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作品,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奇石,亭台楼阁,精美绝伦。而西方园林,以英国、法国为例,早期受到古典主义造园艺术的影响,追求人工美学,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得呈现出几何图案。如法国的凡尔赛宫花园,园内树木花草栽植别具匠心,从高处俯视,树植整齐,几何对称,图案优美。园内雕塑亭亭玉立,丰姿多态。而又如英国的肯辛顿公园,这是一座皇家园林,与海德公园相接,园内雅致优美,以草地为主,生长着被修剪得很有艺术性的树木,大片的湖面上白天鹅和黑天鹅惬意游弋。
历来对中西园林的分析或有从哲学美学角度入手,如彭立勋[1]在《从中西比较看中国园林艺术的审美特点及生态美学价值》中认为从艺术风格上来看,西方园林强调人工美,中国园林崇尚自然美。西方园林的典型形态整体上呈现为人为状态的建筑风景园林,而中国园林的典型状态整体上则呈现为天然状态的自然山水园林。中国园林中的建筑须与周遭环境相融合。建筑与园林互为呼应。而西方园林主要为建筑服务,园林的构造不能盖住建筑本身的美。包一杰[2]则将中西园林的不同比作“茶”与“咖啡”,源于中西哲学源头的不同,审美观点就大相径庭。造园是一门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哲学中美学思想的影响。西方社会自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起,理性思维便占据着他们的哲学体系,致力于探索“最美的线形最美的比例”。而中国哲学受到儒、释、道的影响,浸润于绘画、诗歌,曲艺等其他艺术形式。并且历史上中国的园林很多是由文人、画家参与构造,因此从一开始便带有浓厚的诗情画意。
也有学者从艺术形态、构景手法对中西园林进行分析,张健健[3]认为中国传统艺术以“线”为特征,而西方传统艺术则体现出“块”的特征。中国古典园林在空间格局上追求曲折、含蓄和幽深,最根本的因素是“线”,由一线串联出各景。它不像西方园林,是由一个个几何形状构成的透视空间,而是将时间赋予空间,将一系列静态的空间激活,使得各个空间连缀成一幅逐步展开的长卷山水画。西方园林表现出规则和立体感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团块特征。比如法国园林在空间处理上采用大片的规整树林和几何型绿篱加以围合,对空间的秩序、均衡、对称、整齐更加强调,造型感强。庞珺[4]分析到中国园林设计中,注重对山石的运用,假山石的设计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水的关键作用更是无法忽视,水在中国园林设计中绝对不可以没有,大部分情况下,还起着构图中心的作用,如之前提及的拙政园,园中水占五分之三。西方园林设计中,对山石的运用局限性较大,大部分用作雕塑的材料,也有岩石园、洞穴和假山的出现。对水的运用十分重视,如意大利花园中流动的水,法国花园平静宽阔的水镜;植物也构成了西方园林设计的一个重大要素,如古罗马的绿色雕刻,法国花园的各种花坛等。
中西园林虽然由于哲学思想、人文风俗和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不同,但也有相通之处。首先,造园所用素材都有水,石,花、树。其次,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园林,造园之时都是遵循各自对美的理解,追求自身心中最美的环境。而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国的儒释道在西方也渐渐为人所知,而西方的理性思维、几何美学也影响着国人的审美情趣。
近现代园林建造中,往往也能看到中西合璧的园林典范之作。比如说英国早在18世纪就受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影响,开始追求更多的曲折、更深的层次、更浓郁的诗情画意,自然风致园发展成为如诗画般的园林,浪漫气息浓厚。而中国的颐和园最初的部分设计图据传是出自宫廷画师、建筑师郎世宁之手。而郎世宁是意大利人,生于米兰,清康熙年间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到中国传教,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参与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颐和园鼎盛时期,规模宏大,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山水,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堂皇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总之,对中西园林异同的分析首先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中西造园思想,其次是为了能建造出富有美感的现代园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吸收各家所长。从两方的哲学根源入手,能帮助更好地理解造园的深层次人文思想和美学追求,而从艺术形态构造入手,能具体从实践上进行鉴赏、操作并创新。中国园林的艺术处处体现和蕴含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中国的古代哲学家大多都有佛道之风,善思辨,参禅悟道,着重考虑让人思辨,明白事理。中国园林正体现着这种含蓄曲折的性质。而西方园林体现的是一种人工美。在形式上讲求对称、规律、严谨,在整个布局上追求黄金比例和几何形式的美感。现代园林在空间营造、山石建构、水景布置、植物配置、铺装陈设、建筑装饰等方面,既要有中国园林的韵味,又吸收西方园林的情调,在限定的空间里把亭台楼榭、假山池水、花草树木巧妙地结合起来,别致大方,东西文化巧妙相融,才是堪称一流的现代园林。最后,现代造园师要通过交流和借鉴进行继承和创新,使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互融会,顺应新时代、新环境才能创造出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新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彭立勋.从中西比较看中国园林艺术的审美特点及生态美学价值[J].艺术百家,2012(6).
[2]包一杰.中西古典园林管窥温州大學学报[J].1999(2).
[3]张健健.线与块:中西古典园林艺术形态的比较与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2013.9.
[4]庞珺.中西方园林文化差异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9第4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