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行为德育,推动小学德育工作

2016-05-30 10:48赵佳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6年3期
关键词:茶话会品德德育

赵佳

行为德育,既通过改变学生的行为来改变习惯,进而引发学生思想的转变与价值观的形成。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扰,德育教学似乎陷入认知与行为脱节的泥潭,我们在“教”与“授”上面费尽心思,经典诵读、美文欣赏、社会主义价值观传递等,一系列关于“知”的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学生们说起道理,一本正经、口若悬河,而“行动”却跟不上脚步,地板上扎眼的纸屑、墙壁上随意的涂鸦、操场上折腰的枝叶等,就好像给了我们声势浩大的“教”一个响亮的巴掌,让我们尴尬得手无足措。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想先跳过“认知教学”,同大家谈谈行为德育。

一、正面行为德育,激发积极情感

作为师者,我们应该用心捕捉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德育行为,从学生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入手,塑造他们看得到、感受得到、可信可行的德育典型,从而引发学生们自觉向学的蝴蝶效应。

如我在担任一年级班主任时发现,班上经常有学生丢失铅笔、橡皮擦。我并不大张旗鼓地对学生们进行批评教育,把“小偷”、“偷盗”、“警察”这些强硬的词汇灌输给他们,而是反其道而行,通过一些学生正面的德育行为,间接地开展关于“诚实守信”、“拾金不昧”、“保管好自己的个人物品”等品德教育。如我们班的学生小杰捡到铅笔上交时,我对他“拾金不昧”的行为进行了表扬,并鼓励学生们向他学习,捡到东西要主动上交或者归还给失主。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我发现班上“拾金不昧”的学生可多了,即便是一块小小的橡皮擦,或者是衣物上掉落的小饰品,学生们也能主动上交,从而“不拿别人东西,即便是捡到的东西”顺其自然地渗透到他们的大脑中,由外在的行为逐渐转变为内在的品德。

在两三个星期的正面表扬后,我又开了一个关于“诚信”的主题班会,在行为德育初见成效后,通过认知加以强化,并延伸“捡到东西要上交,别人东西不能拿”这个话题,将其升华至我们诚信层面。通过这种正面行为德育的教学模式,委婉地开展了关于“诚实”的德育教学,确保这些可爱的小学生们不会被“偷”这种粗暴的教育形式吓坏了,在呵护童心的同时,传递正能量。

二、反面行为德育,强化品德认知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巧妙地借助学生们的反面德育行为,将错就错,引发思考,让学生们明白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虽然说了对不起,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虽然知道自己错了,却还是知错不改。如在担任四年级班主任时,我发现,四年级的学生介于中高年级的分水岭,有的学生开始出现一定的攻击性,只要稍微一点矛盾,就容易引发争执或是打闹,而原因总是让人哭笑不得。因此,当我得知班上三名男生在“大闹课间”后,我并没有直接对他们进行劈头盖脸的批评,而是把三人先晾在一边,由他们自己去“自由发挥”想象,自己做了什么。随后,在少先队课中,我则召开了“民主评议会”,由他们三个人各自陈述,发生什么事情。通过情境再现模式,让学生们感受到“痛的相对性”,同时,让他们深刻地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而不是开口就把手指向别人,张口就是“他先打我的!他先骂我的!他也打我了!……”通过他们,我由此延伸,引导学生们重新认识你身边的小伙伴,想一想,最近你有什么地方误会他了,伤害他了,让学生们展开小组探究,给身边的小伙伴们一个爱的拥抱。

三、引导行为讨论,巩固德育成果

小学生思维活跃,想法独特,他们对行为的判断与理解和我们不尽相同,可谓别有洞天。在德育教学中,以其不厌其烦地教学生们怎么做,叫学生们这么做,不如试着听听他们的心声,并在听与说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般地给点引导,巧妙地让他们顺着我们预想的角度,尝试去思考如何做。

这个时候,我就会尝试开设一些以学生们日常行为为话题的“茶话会”,以少先队课为平台,创设轻松愉快的下午茶时间,以此激发学生们侃侃而谈、唠唠家常的积极性。随后,我常在“茶话会”中适时地插入一些具有冲突性的生活话题,如考试时,好朋友向我求助,我该不该帮助她?分发试卷时,我发现老师记错了分数,该不该告诉老师?好朋友把教师的扫把弄坏了,却嫁祸给他人,我该不该说出实情……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再现的方式,引发学生们对这些两难行为的大讨论,引导他们在实践与合作的过程中,尝试合理地解决问题。

总之,德育虽说是个老话题,但教学则需要新意。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空讲道理,把学生们变成一个个能说会道却不会做的“小先生”,而要让他们虚心地做,在行动中感知品德的力量,在行动中内化前行的动力,从而实现知行合一,开创德育教学的新高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

猜你喜欢
茶话会品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茶话会
茶话会
文物茶话会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A FAMILY AFFAIR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