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红山
摘 要 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在课堂上创设意境,感悟生命;反复诵读,品味生命;加强习作,体验生命;延伸阅读,珍爱生命,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意境 品味 体验 珍爱 生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0052-02
语文学习过程就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强调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对学生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学应引领学生珍爱生命,关切个体生命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拥有敬畏生命的情怀,引领学生欣赏生命,让学生体味生命的精彩和自然生命的绚丽。结合我个人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创设意境,感悟生命
具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知识、能力、情感的应用都应该更加趋向综合化,从而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展示并得以充分发展。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倾注自己的满腔感情,可以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打下基础。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始终以父亲的“背影”作为意境构图的中心,先后四次经行点染与刻划。第一次在开头,离乡20多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第二次描写父亲送“我”上车后,还特意为我买一包桔子,他艰难地爬上月台时,“我”看见他的“背影”。第三次写“背影”的隐没。第四次是结尾,“我”手捧父亲离开人世的来信,深深怀念父亲的“背影”。父亲的“背影”就像一块礁石,一次次撞击着作者感情的浪花,显示着感情回旋腾挪的流程。在充满凝重滞涩的惜别情韵的意境中,淋漓尽致地抒写着父怜子、子爱父的热切深挚的天伦之情。同时,通过欣赏刘和刚的《父亲》这首歌,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点燃学生生命的激情,触动学生对生命的思索。
二、反复诵读,品味生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扣住关键句子、关键语段反复诵读是常用的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后一段,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以重现诗人那黄钟大吕般强音,重现他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的情景,从而使学生领会到诗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在反复诵读中,学生的声音一次比一次高,一次比一次有激情,当读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每个人都像一团火在燃烧,撩拨得在座的其他听者都仍不住要大声诵读起来了。这里作者未作一字分析,但学生却早已与诗人的情感交融在一起,不分彼此,完全沉醉在了杜甫的精神世界里!从而品味到杜甫穷困潦倒却还是那么关心天下人的安危。
三、加强习作,体验生命
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在作文教学中体验生命,抓住教学中的素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借助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他们对春天生命盎然的感悟,写出自己家乡充满诗意春天的美景,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话说千古数风流人物》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活动,我利用教材,通过教学对历史上建功立业的风流人物进行宣扬,弘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让我们的学生了解这些人物,了解他们的功绩,崇拜他们,找到激励自己上进、学习的动力。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崇拜的人物进行习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领会什么是真正的“风流”,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偶像观、生命观,从而激起对风流人物的敬仰之情,培植理想主义信念和远大抱负。生命本身就是广泛的题材,它可以是自己的生命状态,可以是周围的生存环境,也可以是自然界可爱的小生命。许多学生家里养有小狗、小猫、小兔、小鸟等小动物,让他们一边悉心喂养,一边认真观察动物的身体形态、习性等特点,写成作文,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爱。
四、延伸阅读,珍爱生命
语文教学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中,应该延伸到课外阅读,这也是语文积累的重要环节,因此将生命意识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还要加强课外阅读。特别是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从中得到生命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让名人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生命观。推荐作品如《简爱》《水浒传》《鲁滨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教学了《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海的女儿》《豌豆上的公主》等,让学生明白自己虽然是生活当中的一只“丑小鸭,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历经(下转第110页)(上接第52页)坎坷,最后会变成一只“白天鹅”。如教学《重塑生命》后,让学生读贝多芬、张海迪,读他们身体残疾仍续写生命的勇气,读他们身处逆境生命之花仍绚烂绽放的奇迹,读他们身上饱含浓浓的对生命无比珍惜和无比眷恋情愫,让学生在这些人身上感受到对生命的尊重和珍爱。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就应是生命个体所进行的具体而丰富的生命活动,语文教学要为学生搭建一个生命教育的平台,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热爱生活,善待生命,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