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宗林
【关键词】 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读书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3—0091—01
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在低年级学段就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还要求学生喜欢阅读,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使他们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个目标难度虽然不大,但对于识字不多,正处于启蒙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完成这个阅读目标,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教师必须加强科学的指导和实践。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一、 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经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单介绍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但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依照学生年龄的不同推荐书籍。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生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这样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2.用讲故事的形式推荐图书。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完《空城计》的时候,就给他们讲《三十六计》的故事内容。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看这本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坚持开展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班每周都会用一节课的时间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4.借助家长的力量,让家长在家也尽量多给孩子讲一些故事,让孩子逐渐喜欢上阅读。正所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是很容易被父母的读书习惯所影响的。
二、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保证课外阅读的实施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才可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然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发动一切力量,应利用低年级儿童强烈的从众心理,帮助他们尽快驶向读书的轨道。具体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办班级图书角。让学生走近图书,让图书靠近学生。班级可结合本班实际办班级图书角。成立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制订严格的借阅制度,让图书角成为精神文明的窗口、素质教育的基地。
2.建立读书兴趣小组。组织一部分平时在课外阅读中表现较突出、取得效果较好的学生,建立读书兴趣小组,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再让这部分学生到自己的班级中带动其他同学,使班级的整体阅读水平有所提高。
3.组织学生外出活动,充实假期生活。利用节假日集体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图书馆,从而激发他们到图书馆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到这里来寻找各种最新的书刊信息资料,满足自我的求知欲,并且长期开展《假期书虫活动》。
4.形成读书读报制度。班级可结合本班实际订阅一定的报刊,例如《小哥白尼》《爱迪生》《儿童画报》《米老鼠》等,利用每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和班会、周会活动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读报活动,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读书读报的意识、兴趣和能力,有助于阅读习惯的养成。
5.开展阅读手抄报制作比赛。把个人的读书心得反映在自办的报纸上,从版面设计到稿件组织都亲力亲为。从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把学生的阅读、写作、画画、书写各种能力融于一体,在自我参与中受教育,使学生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