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芳
有些父母可能会有这样一个烦恼:孩子在家时调皮得不得了,一旦有外人在时,反而很不出众了,躲在父母的身后羞怯得不敢叫人,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耍时,即便自己很想玩却不敢走近,或者非得要爸爸妈妈站在旁边,才敢小心翼翼地靠近小伙伴们;还有一些孩子则像个小霸王似的,一出去不是跟小伙伴抢玩具就是欺负人,结果小伙伴们都不喜欢跟他玩耍了……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讨人喜欢、出众的社交小能手呢?
教孩子学会表达“情感” 社交能力很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情绪控制力,一般来说,善于表达情感、情绪自控力较好的孩子,会更加受到长辈及同龄小伙伴们的喜欢。因此,在学龄前,父母就应该要教孩子学会如何去表达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孩子知道,自己怎样的情绪或行为是讨人喜欢的,而怎样的行为则是会让别人不喜欢的。在遇到孩子一碰到不合自己心意就大喊大叫或乱扔东西时,父母也不要完全无视或者大声喝止孩子“不要再哭了”,而是要教他们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以使他们逐渐学会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同时也认识他人的情绪,理解和配合他人。此外,父母还可以在家庭中多与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通过游戏来正确地引导孩子,这也不失为提高孩子自控力和社交能力的好方法。
建立和睦、融洽的亲子关系 自信、开朗、有爱的孩子会更容易融入小伙伴中,并受到小伙伴们的喜爱,而这些性格的形成,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是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在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性格会开朗、正直一些;在充满爱、同情、理解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更具有爱心和同情心;在父母溺爱中成长的孩子则会养成任性、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父母专断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则会逐渐形成自卑、敏感、退缩、逃避等性格,这种孩子在面对新环境或陌生人时,常表现出恐惧、焦虑或回避的情绪,如缺乏自信、表达不清、害羞、不敢看对方、脸蛋发红、躯体紧张等,再严重一点的甚至还会形成社交恐惧。所以,父母要注意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愉悦的家庭环境。
言传身教正面影响孩子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父母在处理情绪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为孩子树立积极乐观的榜样,同时当看到孩子在生活中碰到社交问题时,也要多鼓励他们以正面、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为孩子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 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出去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也可以适当带孩子进入到父辈的社交圈中,让他多接触外人。家里来客人时,可以让孩子参与到接待中,帮忙倒倒茶,一起招呼客人,而不是一有客人到,就把孩子打发进房间“躲”起来。孩子在与人的交往中慢慢就会消除羞怯、恐惧的心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