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
“妈妈,我们今天学了《泥娃娃》!”儿子从幼儿园一出来,就高兴地向我汇报。“那你给妈妈唱一遍新学的歌,好不好?”“泥娃娃,泥娃娃,一个泥娃娃,也有那眉毛,也有那眼睛,眼睛不会眨……”儿子稚气的童声响起来。“妈妈,你说做个泥娃娃好不好呢?”“那你说做个泥娃娃好不好呢?”在没弄明白这个小家伙真实的意图之前,我不想贸然回答他,故意打了个埋伏。
“当然好啊,泥娃娃不用上幼儿园,不用洗澡、洗头,还可以随便看电视呢!”这个鬼精灵原来是在转弯抹角探我的底。为了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我们给他制定了按时起床、不能由着性子看电视等规定。虽然我们不断督促他,但效果总是不佳,不如让儿子按心意试试?“那好,反正明天是周末,你就在家试验着当一天泥娃娃吧。要是你还觉得好的话,周一咱就不用去幼儿园了,行了吧?”“噢耶!”能随心所欲了,儿子顿时兴奋得手舞足蹈。
第二天一早,我和老公并没叫醒儿子,就先去吃了早饭。等到他自然醒的时候,我们已经各自开始做自己的事了。“妈妈、妈妈,快点、快点,我要尿尿。”“记住,你已经是泥娃娃了,是不能说话的,要自己解决。”儿子一下愣住了。他只好自己从厕所出来,不过还是兴奋地把电视打开,定格在《喜羊羊与灰太狼》上。我随即补充道:“泥娃娃也是不能吃饭和零食的。”“什么?”本来沉浸在剧情中的他变得不安。看来他认识到泥娃娃一定也是受约束的。原本超迷喜羊羊的他,此时却很难投人。隔上一两分钟,小眼睛就朝餐桌上的饭菜看看。大约半个小时后,他主动走过来:“妈妈,我不想做泥娃娃了。你能让我去吃饭吗?”“你做得好好的泥娃娃,怎么突然变卦了?”我沉住气问他。“泥娃娃虽然能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还能随便看电视,可是不能和爸爸妈妈说话,不能吃东西。妈妈,你还让我当你的孩子吧,然后我来给泥娃娃当爸爸。”他可怜巴巴地看着我。“行啊,那以后你可要早睡早起,不能再贪看电视。”见目的达到,我赶紧给快要哭了的他搭台阶下来。
儿子的这番经历,让我看到孩子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需要我们细心引导。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根据自己的经验简单地要求孩子必须做到,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他心里的感受。但是因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孩子的努力,他的行为会受到约束,只有我们家长单方面的严格要求,反而让孩子有抵触的情绪,不配合我们的教导。不妨先让他“做个泥娃娃”,让孩子实现自己的心意,让他体会到没有约束是不现实的,只有玩乐是行不通的,就会乐意配合我们的教导,养成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