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2016-05-30 18:51陈金兰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结合数学教学

陈金兰

摘要:我们在学校使用的数学教材来源于生活,是部分生活规律的总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生活中的问题指导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现实生活    结合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090

我们学习的数学是生活规律的总结,从生活中提炼而来,当然学习数学的目的是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数学自身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至宏观的天体,小到微观的粒子运动研究,都离不开数学。

传统的数学课堂把丰富复杂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简单归为“明算理,重练习”的特殊认识活动,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现代数学课堂则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间题和自由呼吸的乐园。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而目前我们的数学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较远,当然教材的编写者不能顾及南方和北方学生的不同实际,也顾及不到农村和城市学生的差异,有的甚至编写出现一些与生活背道而驰的内容,这需要慢慢修正,结合不同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编写地方数学教材。

一、调动生活感受,引起兴趣

华罗庚指出,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贴近生活的事例,调动学生的感受,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数10”这节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回家去观察,从日常生活中去找“10”,然后把它用你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上课时,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有的伸出双手说:“我有十个手指头,是10”;有的拿来一张图片说:“10路汽车是10”;有的说:“昨天看电视时,电视频道有个‘10”;还有些同学画出了一幅幅包括‘10的美丽的图画……这样就架起了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的桥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并在已有知识的支持下,自主能动地探索。教师赋予枯燥的数字以“生命”,使学生对数学有了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化难为易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参与一些数学活动,在亲自动手活动中体验数学,发现规律,总结经验。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乐趣,能够化难为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例如: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我设计了一个生活情节: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表演,一个扮演顾客,一个扮演售货员。顾客用15元钱向售货员买了3支钢笔。顾客要算出3支钢笔的钱,每支钢笔4元,然后交给售货员15元,售货员负责找钱,两个人都要礼貌用语,看谁表演得最好,大家当评委。结果两个人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并用上了“请您”“谢谢”“再见”“欢迎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表演的同学非常认真,下面的同学也都聚精会神。这样把学生头痛的两步计算应用題化难为易,变单调为多彩了。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由教育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更爱学习数学了。

三、教材编写要符合生活实际

学生的数学概念是建立在生活常识基础上的,有些数学知识是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是家长交给学生的。因此,我们的教材编写者不能坐在办公室编教材,而要在编写时进行生活调查研究,不能出现常识性和知识性的错误,以防教材误导学生。例如,某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辅导教材——《小学数学配套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目:“麻大娘烤饼子,一面烤了7分钟,然后把饼子取出来在面板上放置了3分钟,然后再烤另一面用了6分钟,请问麻大娘烤饼子一共用了多长时间?”作为纯数学这道题目是可以解答的,但这样的题目与学生的生活不符,与现实相违背,给学生造成误导,不能让学生达到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生活的目的。因为生活中没有人把饼子烤个半熟就放置面板,过几分钟再接着烤的道理,因此教材的编写很重要,绝对不能出现不符合学生生活常识的问题。

四、创设生活情境,解决问题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生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最终便于运用。通过运用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挖掘教材中与生活实际有联系的因素,尽可能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例如,教学“三角形”后,我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生活中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哪些建筑的结构是三角形的?三角形的结构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学习了三角形后,能用三角新的稳定性指导家长做什么?你想把三角形的稳定性应用在生活的哪些方面?……让学生思考、发现、辩论、总结。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我还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及生活实际,运用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通过活动(如:“到商店或市场买东西”“开展小调查”“小实验”“找朋友”“小小邮递员”等)创设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示教学问题存在的实际环境,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身边每天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数学问题无时不在,使学生明白,要想立足未来社会,做生活的强者就要学好数学。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使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洋溢着生活情趣。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结合数学教学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假期归来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