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研究

2016-05-30 15:33彭惠林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1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人力资源管理

【摘 要】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承担传授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双重重任。《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各大专业主要开设的基础课程,却普遍存在产学结合不紧密、教学内容更新慢、教学方法太传统等问题,在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大好的今天,对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进行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现代高职教育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改革

【課题项目】本文系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2013年校级立项C类课题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研究”(编号:KT13—19)成果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甚至把人力资源管理视为企业的第一大管理职能,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高职《人力资源管理》历来被认为是本科院校的“专利”课程,它主要传授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各环节的作用与过程,能够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技巧解决现实生活以及即将面向社会工作中的管理问题。但笔者发现,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还停留在理论灌输上,而完全没有意识到它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笔者将从目前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此课程的改革常见措施,便于高职院校培养和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型“双肩挑”人才。

一、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落后

在实际教学中,《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一直以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为主,再配上完全理论化的教材,难以摆脱“填鸭式”的教学弊端,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学生,人资管理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最终导致教学课堂上教师学生互相抱怨,从而学习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二)教师实践不足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都是单一的教学工作者,他们普遍缺乏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经验,这早已成为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硬伤”。即使很多教师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科班出身,他们理论水平固然很高,但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时,往往存在与企业管理现状不相符、很难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工作中去、学生感觉学习起来很空洞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

(三)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各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期末考核基本延续以试卷考核为主,侧重于让学生更注重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不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更别说“知行合一”的境界,从而使学生和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教学的评价不高。

(四)教学配套设施不全

高职院校学生在教育实习、教学实践时,基本去向都是围绕基层岗位,到相关企业从事基层管理的机会是少之又少,不利于提升学生兴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更不用谈提高教学实践效果。

二、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建议

(一)改变传统教学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与管理学、法律等课程联系密切,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渗透性等特点,在职业院校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师生改变传统观念,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通过共同努力学习本课程,既要让学生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让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运作规程,同时还能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未来工作岗位、职业生涯规划紧密关联起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同時,还要教会学生学会为人处事的“软技能”,实现职业标准和岗位职责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二)全方位培养教学师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高职院校应创造条件加强对师资的培训,并且鼓励并提供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管理。同时在院校招聘过程中侧重求职教师的工作经验,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同时在进行教师培训时,鼓励教师在精通理论知识的同时,要贴合学生实际情况传授书本知识,避免“照本宣科”的现象。

(三)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通过安排实景模拟、专业调查、课程见习、志愿服务等多种实践活动,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让高职学生处于模拟情境中进行深化学习,不脱离企业到一线去学习和锻炼,增强师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工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针对目前绝大多数《人力资源管理》教材都偏理论性,高职教师应考虑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用性教材,让学生尽早使用最前沿最贴合实际的教材。

(四)深化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传统的卷面考核方式已经不适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授课教师应适当加大实践成绩的比重,提升学生参与实操的积极性,可结合“二三五”课程考核方式,“二”指的是平时出勤成绩,“三”指的是实操成绩,“五”指的是卷面成绩。在平常教学中实操成绩多以项目活动呈现,鼓励并引导学生以团队的方式进行,通过界定团队成员承担的工作任务是否分配合理,以及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作战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学双方长期共同努力以提高学生全方位的综合素质为主线,注意课程教学的实践性与理论性结合,才能实现更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山,唐玲玲.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的探索[J].职业教育,2016

[2]王怡.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

[3]董敏敏.立足高职教育特征深化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2

[4]梁洪松.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促进高校课程改革[J].人力资源管理,2012.102-103

[5]陈洁丹.高职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改探讨[J].番禹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作者简介:彭惠林(1982.6.5-),汉族,湖南娄底双峰人,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人力资源管理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浅析省级人才市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珠三角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浅析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