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股市熔断机制的思考与看法

2016-05-30 12:30:12陈碧霄
科技风 2016年3期
关键词:失败原因股市思考

陈碧霄

摘要:2016年开始,我国股市引入熔断机制,但是在实施熔断机制的短短4天,A股有两天就出现因熔断而暂停交易,其中最短的一天开市时间才29分钟。我国熔断机制在实施四天后,被证监会喊停了。但是专家们分析,这4个交易日的熔断机制给我国的股市造成不小的伤害,沪深股指跌幅达到11.95%和15.16%,形成小型股灾的局面。笔者就中国股市熔断机制事件的回顾,想探寻我国实施熔断机制的根源,并总结导致我国熔断机制失败的原因与思考。

关键词:股市;熔断机制;失败原因;思考

熔断机制是我国2016年1月份开始引进的,是从国外进口的舶来品,主要用于股市风险调整,“股市熔断机是指对某一合约在达到涨跌停板之前,设置一个熔断价格,使合约买卖报价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在这一价格范围内交易的机制”。为了能更好地控制风险和动,我国股市除了实行涨跌停板制度外,新引入了价格熔断机制。我们股市设置熔断机制的目标就是为了让投资者在价格发生突然变化的时候有一个冷静期,防止作出过度反应。但是我国的股市熔断机制从出现到消失只用了4天的时间,可以称之为史上最短暂的熔断机制,这样的失败结果也值得我们去深思。

一、我国股市熔断机制的推行

我国在2016年的1月4日熔断机制生效,根据当时的规定,如果沪深指数跌破5%熔断值就要暂停交易15分钟,如果是在中午时分触发5%或是全天任何时间触发7%就要暂停交易,直至收市为止。在1月4日,我国股指连续跌破3500点关,于13点13分触发熔断,然后15分钟后重新开盘,再次跌到7%,直接休市。如此反复直到1月7日,证监会为了维护股市稳定,从1月8日开始喊停熔断机制。短短的4天,使中国式的熔断机制成为史上最短命的熔断政策。

二、我国股市熔断机制推行的根源

其实,我国推行股市熔断机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调控股市风险,因为在美国就是使用熔断机制很成功的案例,但是结果表明,放到我们国家就有些“水土不服”,而细细探寻我国推行股市熔断机制的根源,主要以下几点趋势:

1.人民币贬值使A股下跌。人民币汇率从2015年的8月就开始一直下滑,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6.6一直下滑到6.2, 6个月的时间就下降6.45%,而且还有继续下滑的趋势,人民币贬值快,对A股的影响肯定是很大的。

2.经济形式不乐观不利于股市发展。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越来越不乐观,据报“12月的经济数据仍然在荣枯线下徘徊,虽然国家一直在做促进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和政策,但是又要保增长又要保民生、去杠杆这些困难都要面对,使得我国的经济形势步入艰难的局面”,就连人民日报也不讳言,在4日当天以“经济走势会呈 L形而不会走 V 形反转”的论断发了整版报道,至今印象深刻,令大家看了心生寒意。

3.即将推行的强制注册制对股市影响很大。我国将于2016年3月1日开始推行质量好的公司上市,这样股市上市公司规模会变大。就现在7000多萬家公司中挑选百分之十,也会有7000多家公司同时上市,这样会给股市带来很大的影响。

4.大股东大面积减持对股市的影响。2015年的股灾期间,我国证监会明令规定“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不能减持公司股份”,此规定截止到16年1月8日,据统计,这部分减持股份市值约为1万亿元人民币,不要说一起抛售,就是挨个抛售对股市也是很严重的抽血行为。

综合以上这4点,2016年股市的熔断机制推行成为必然,虽然熔断机制的推行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稳定市场,调控风险,结果却恰恰相反,成了助跌凶器,这说明我们的熔断机制推行是失败的,那么为什么会失败呢?

三、熔断机制在中国推行失败的原因与思考

1.在美国股市熔断机制起到保险作用

众所周知,熔断机制起源于美国,尤其是在1987年的美国股灾中,起到了很好的保险作用。专家分析:“从积极的角度来看,熔断机制其实就是股市“减震器”,目的是防止投资者在指数巨变时做出不理智的反应,通过熔断机制让投资者理性思考,重而起到稳定股市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明白,每个国家的证券交易市场不同,有各自的特点,例如美国证交会对美国股市的熔断机制规定如下:“熔断机制除了针对大盘外,还要“限制价格波动上下限”机制,某只股票的交易价格在限制时间内涨跌超过10%,如果在15分钟内未返回原值区间,就要暂停交易5分钟。价格波动涨跌幅5%时,流动性较弱的个股可以放宽至10%,否则暂停交易5分钟”。这些与熔断机制一起出现的补充规定,更好的维持了美国股市稳定,但是我国却没有这种补充规定。

2.在中国熔断机制出现“水土不服”

中国有句古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觉得用于我国的熔断机制非常贴切,在美国是保险丝作用的熔断机制,为何来了中国就成了助跌凶器?其实分析一下中美股市的不同,就能得到答案。

第一,股市投资者结构不同。美国的股市最早散户的天下,最高成交量达到90%以上,曾经诞生过像利费莫尔的散户投资者,后来随着美国股市的不断发展,优胜劣汰的淘汰法则使美国散户投资者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专家分析,“目前美国股市投资者由专业机构占据主导地位,已经达到70%以上比例,而且还在持续上升中”。再看我国的股市投资者结构,散户仍然是我国股市的主力军,已经超过80%的比例,两相对比,股市结构不同是中美股市最大的差异。相对来说,专业机构的投资行为会更加成熟和理性,对抗风险能力和手段也较个人散户高,在此情形下,美国股市从1988年正式推行熔断机制以来,这么多年只有一次解发到熔断值,涨跌幅超过7%更是罕见。反观我国的散户投资者,他们投资大部分缺乏理性,容易跟风也使得股市频频出现大涨大跌的起伏情形,仅2015年一年就出现过7次7%左右的大跌,在美国罕见的起伏情形在我国却成了家常便饭,这也值得我们深思。

第二,股市交易制度不同。仍以美国为例,美国股市虽然没有涨跌停的规定,却有标普500指数跌幅达到7%-13%区间时,暂停交易的规定;如果跌幅达到20%,就要全天休市。而我国只有一个涨跌10%停板制度,从两个交易对比来看,美国市场的规定为股指下跌设置了一块踏板,使得投资者能理性判断问题出在哪里,因此起到稳定股市局面的作用。反观我国,10%涨跌停板制度再加上熔断值,熔断值设计又接近涨跌停板距离,使得市场更易受攻击,进而出现散户投资者大量抛出股票,这种做法其实就是看对病,却药不对症,这种状态中国股市能健康起来吗?

综上,熔断制度从实施到暂停只有短短4天,能果断叫停固然勇气可嘉,但证监会朝令夕改的做法恐怕会落人口实,公信力受损的事实已经无法避免。更重要的是,中国证券市场汇聚了太多了利益和太多的期望,不是一个或几个人可以随便拿两亿股民公测的。中国股市熔断实验失败之后,股市决策层及许多分析者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认识到此次的失败原因何在,在这些中国股市决策者看来,只要在一些股市的交易机制度做一些改进及修补,引进一些欧美国家股市成熟的市场交易模式与技术,那么当前中国股市的许多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这就有了中国股市熔断机制推出,才会造成的中国小股灾情形。如果说,中国股市决策者能够承认这次推出股市熔断机制的失败,并有人出来承担责任,这样才能从中汲取失败教训,把握问题之所在,以此带中国股市重新上路,否则中国股市新的制度推出又会面临同样的巨大风险。

2016 年,等待我们的还有注册制、科创板、国际板……无一不是我们没有爬过的山,没有蹚过的河,有了熔断机制的前车之鉴,管理层在推出所谓创新政策的时候,一定要集思广益,慎之又慎!

参考文献:

[1]胡俞越,白杨,徐昕.股指期货市场交易熔断机制的国别比较——兼析我国股指期货交易熔断机制的制度设计[N].期货日报,2007-7-19.

[2]刘文财.引入熔断机制需理顺三层关系[N].中国证券报,2015-9-15.

猜你喜欢
失败原因股市思考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分析
青年时代(2016年32期)2017-01-20 00:48:01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产程中镇痛分娩与无镇痛分娩试产成功率比较及失败原因分析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5:59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0:24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浅谈对“中国式”熔断机制的看法
商(2016年10期)2016-04-25 18: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