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教学中两级管理模式的探讨与研究

2016-05-30 06:17:04孙少帅刘辉荣邓洪高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6年3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孙少帅 刘辉荣 邓洪高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使研究生教育规模有了跨越式发展。硕士研究生由学校一级管理模式过渡到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模式,是新形势下加强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目前众多高校普遍采用的研究生管理模式。文章研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现行的研究生教育两级管理模式,建立主导师(责任导师)和导师组相结合的研究生教育指导方式,充分发挥导师群体在学科内乃至跨学科间的指导作用,以此打破导师之间的学术壁垒。

【关键词】两级管理;研究生教育;主導师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6)03-0150-03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在校研究生数量不断增长。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现行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仍存在着许多不足,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压力也不容忽视。因为研究生教育是我國教育中的高端层次,肩负着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双重任务,在我国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需要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1 研究生教育两级管理的内涵

研究生教育管理是指研究生教育管理者组织和利用各种资源,完成招生、培养、学位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实现研究生管理目标的活动。研究生教育两级管理模式中的“两级”是指学校、学院(系、部),它的实质是校级研究生管理机构(研究生院、研究生部或处)把大量职权下移到学院(系、部),通过下放管理权力,推进单位内部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建设,调整管理理念,完善运行机制、改革培养模式,改变职能过于集中的现状,充分调动院(系、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研究生教育两级管理职责分工大致如下:作为研究生管理的校级研究生管理机构(研究生院、研究生部或处)负责学位、招生、培养等工作的总体策划和监督实施,其主要定位在宏观战略制定、各类平台构筑、资源争取、优质服务提供上;而作为研究生管理的具体实施单位(学院(系、部)按照学校的总体安排,负责落实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充分体现本单位和导师“责、权、利”三者的有机结合,将研究生的培养重点落实到本单位和导师身上,充分发挥二级培养单位的基础性作用。

2 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现状

自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后恢复研究生招生培养至今,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走过了38个年头。在过去的30多年中,研究生教育规模从小到大,学科门类逐渐齐全,并且建立了基本教育体系,促进了研究生教育发展体制的形成,为国家陆陆续续地培养了很多高层次的人才。研究生教育的飞速发展,对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导师与研究生面对面模式的局限性

导师与学生的培养方式,主要有3种状态:第一,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与沟通,传授心得体会,指出现行状态中的盲点及误区,这是最传统的方式;第二,老师常年出差在外或者留学于国外,通过网络传道授业解惑,例如通过E-mail或者即时聊天工具(如QQ,MSN,Skype等)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第三,导师拥有自己的公司或者拥有永久性的实践基地,将培养方式转换成到公司实习的方式,边传授边实践。但是,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导师与研究生面对面的培养方式固然周全,但是对于学生思维的创新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缺少工程实践。

2.2 管理理念陈旧

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仍然陈旧,关键在于学校权力下放不够。不少学校将许多具体事务交给学院,但依然保留相当的权力(尤其是财权、人事权及学科建设决策权等)。权力过于集中,束缚了各学院的积极性。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尝试“事权下移”式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这是在校级管理压力加大,甚至有些不堪重负的情景下,而做出的适应性管理结构调整。

2.3 研究生培养与学科建设中的问题

在学科建设中,应解放思想,把握机遇,按照学科自身的规律,明确发展方向和特色。现在我国大学的学科建设是有局限性的,所谓的创新也就是在学院内部进行团队合作钻研相关的课题,这使得学生们失去了开拓知识面的机会。现行的学科建设成为研究生培养的桎梏。

2.4 导师间的界限过于清晰

导师质量的高低决定了研究生质量。在研究生中,导师一般被同学们称作老板,研究生是廉价的劳动力。据调查,几乎所有的研究生都要为导师做事,导师选择一定数量的横向课题让研究生完成,这在理工科专业尤其盛行。但是,导师们的界限太清晰,只有自己的学生才能给自己的课题做事,但对更多有能力的其他导师的学生,却不会花时间、精力培养,这就造成了资源浪费。对于项目研究及论文的发表也会有很多的隔阂、猜忌,造成学术壁垒,阻碍了研究生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3 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探讨

3.1 完善研究生教育两级管理体制

实施研究生教育两级管理是学校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必然要求,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实施两级管理,目的是让各个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等各方面获得更多的自主权,这样一来,学院的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的调动,更好地带动学科的发展,激发基层的办学活力,提高管理效率。完善两级管理模式,研究生学院要做好协调工作,准确布置任务,明确各段时间的工作重点,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在二级学院认真落实且有条不紊地实施。

3.2 充分发挥一级管理机构的监督反馈作用

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两级管理模式中的研究生学院需要具备完善的监督反馈能力。在两级管理体制下,研究生学院作为学校的研究生主管部门,致力于确定标准、制定政策、统一协调和检查监督等工作。研究生学院的主要职能是确立研究生教育的宏观布局和发展方向,制定研究生录取和培养的标准,建立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相关制度和办法。院(系)作为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执行单位,主要职能是根据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规划、发展方向和具体标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全面组织和实施本院(系)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一级管理机构则需要制定相应的监督评价制度,奖惩分明,以激发二级管理机构的积极性,使得两级管理体制日趋完善。

3.3 加强导师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纵观世界,德国首创研究生教育并形成学徒式的研究生教育模式,美国进一步创造出一种新型的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德国近年来也借鉴了专业式和协作式的做法,改变坚持单一导师制的做法,逐渐出现两位或者多位导师联合指导学生的现象。这就需要导师之间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加强院系之間的合作,导师组的成员不能局限于一个院系中的导师,可以根据研究课题的特点,由不同院系的导师组成导师组,实现真正的跨学科,继而指导研究生们完成许多横向课题。同时,应该多给学生创造出去交流的机会,例如学术会议。参加的学术会议不应仅局限于相关领域,还可以参加其他领域的学术会议,以开阔视野,寻找合适的可移植的研究方案。我国应建立专门机构,为跨院系学科、交叉学科提供组织、资金的支持,培养新的学科增长点,在规模一定的基础上,产生“1+1大于2”的效果。

3.4 抓好“五个结合”

“五个结合”即导师指导与教研室协同指导相结合,研究生培养与学科建设相结合,跨学科、跨教研室研究生培养与培养复合型导师相结合,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学相结合,以及主导师(责任导师)和导师组相结合。探索研究生教育体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并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抓好“五个结合”,能给予研究生更加广泛的指导,鼓励形成交叉学科,培养新的学术增长点,从而形成新的更加完善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

细观现状,很多研究生课程已经开始打破院系、学科,乃至学校的界限。综合以上内容,审视研究生教育体制的发展与变化,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的两级管理模式,形成具有打破学术僵局的主导师(责任导师)和导师组相结合的研究生教育指导方式具有现实意义。

参 考 文 献

[1]陈闻,万卫.广西高校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的优化策略——基于“十一五”培养规模的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0(12):122-125.

[2]刘兆磊.研究生教育校院二级管理的实施与模式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2):37-40.

[3]《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编写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征求意见稿)[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6):3-21.

[4]程斯辉,周叶中.浅谈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战略定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6):32-36.

[5]彭利蘭.浅析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J].普通高等教育研究,2008(1).

[责任编辑:高海明]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计算机教育(2016年8期)2016-12-24 10:14:45
军事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思考
继续教育(2016年12期)2016-12-20 15:09:41
内地与香港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差异探析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21:05:48
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5:39:24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2:37:33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10:28
欧洲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出版科学(2016年5期)2016-11-10 06:38:45
美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出版科学(2016年5期)2016-11-10 06:36:33
中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出版科学(2016年5期)2016-11-10 06:34:01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