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艳玲
摘 要:著名数学教育家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在课堂上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中,这种表现大多是隐约的、零碎的,犹如“火花”般耀眼而稍纵即逝。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用智慧而锐利的眼光保护好这些奇特的“火花”。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想象思维;综合思维
课堂实践中,经常会被学生迸发出来的“奇思妙想”震慑,我们该怎么应对?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它是在独特地、新颖地解决新异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发现这些“火花”之美,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火花”之美,源于发散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开放性的练习题,例如“摘果子”一课,这是第一次教学看图写算式,加法中两个加数的位置可以任意交换,而减法中的减数和差的位置如何与图对应?教材中的练习题给学生很大的空间,课后“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图上一个人拿走2本书,桌上还有1本,按照传统的教学,应该是“3-2=1”,因为“拿走的就要从原有的中减去”,而教学要求是“3-2=1”或“3-1=2”都行,只要学生能说出理由。学生列式有“3-2=1”的,也有“3-1=2”的,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拿走了2本,就是减去2,算式是“3-2=1”,只有个别学生认为是“3-1=2”,学生说:“我把书上的叔叔遮住,剩下桌上的1本书,要想知道叔叔拿走了几本书,就得用“3-1=2”。还有的说:“我用第一幅图中桌上的3本书,减去第二幅图中的1本书,剩下的就是叔叔手上的2本书。”学生与众不同的解答犹如课堂上迸出的火花,我看到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在闪光。在教师的肯定与鼓励下,后面“练一练”中持各种说法的同学更多了,有的不仅说理由,还编数学小故事,如“老鼠搬蛋糕”一题,一个学生叙述说:“第一幅图小老鼠看见五块蛋糕很高兴,本想全部搬走,可他想给好朋友留一点,就搬2块去给他,自己剩下几块?就是5-2=3。”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创造性的解题思路层出不穷。
二、“火花”之美,源于想象思维
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它是人脑对原有的感知形象进行加工并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教授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时,我让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牙膏盒、茶叶罐凑在一起摸一摸、玩一玩,初步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外界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影像叫表象,他是想象的基础材料,头脑中的表象积累越多,进行想象的资源就越丰富。我走到小组中参与他们的讨论:
生:老师,你看我们都带来了什么?
师:牙膏盒、茶叶罐还有魔方……
生:哈,不对,您再看看。
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生:老师您蹲下来看,瞧,这个长方体是“税保大厦”,这个长方体是“中国银行”,还有这个正方体是“松柏公园”,这是我们的湖滨北路……当我蹲下来再看他们摆在桌面上的物体时,顿时惊叹于孩子的世界如此丰富多彩!显然,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小组合作中碰撞出美妙的“火花”。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感知过程和空间,是培养他们想象思维的良好途径。
三、“火花”之美,源于综合思维
数学是“活”的知识,学生从数学课上体验策略多样化的过程,也是创新思维形成的过程。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小小运动会》是一节综合复习课,我设计“乘车方案”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探索和发现的空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层不不穷的情境中升华:
师:运动会结束,运动员们要乘车到森林王国领奖杯。这有2辆车,每辆车最多只能坐50人,够坐吗?(小兔18只,小狗34只,袋鼠9只,小猴27只)
生:够。
生1:不够!因为小猴和小狗加起来就超过50只了。
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够,因为所有小动物加起来才88只,而两辆车加起来有100个座位,所以够。
生3:我也认为够,因为小猴和小兔加起来是45只,小狗和袋鼠加起来是43只,所以够坐。
当第一个学生提出“不够”的时候,思维在一个方向停滞,旋即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及时转换到另一个方向,提出不同见解。紧接着,我又抛出一个更开放的问题:“如果让你安排座位,你打算让谁和谁坐?为什么?”一个学生马上回答道:“小狗和小袋鼠一起坐,小兔和小猴坐,因为他们两个加起来都不超过50只,所以够坐。”这是标准答案,我心想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没想到马上有学生跳出来说:“我有不同的方法,我让小猴和小狗坐!”这明明是一个不太合理的回答,有学生马上反驳:“我有意见,坐不下!”学生把问题解决了。如果教师停留至此,那就错过下面的精彩。我接着问:“如果他们一定要坐在一起呢?”学生回答:“我有办法可以让4只小狗和7只小猴坐另一辆车,另一辆车的小兔和小袋鼠加起来才17只,所以肯定够坐。”学生利用“换元思维”又给课堂一簇“火花”,他们成功地根据题目中的几组数据特点,变化其中某一要素,打开新的思路。这种“由综合而创造”的思维方式,体现对已有智慧、知识的杂交和升华,不是简单的相加、拼凑。
课堂生成的“火花”让人心潮澎湃,其背后闪烁着的思维的光辉让人叹为观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在课堂上教师的精心设计、细心观察和耐心点拨之中。让“火花”之美,在学生们的课堂中肆意绽放!
(作者单位:厦门市松柏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