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红
摘 要 通过对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期刊阅览室读者问卷调查的分析,文章从读者对纸质期刊资源的利用、读者服务、读者意见和建议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提高纸质资源利用的对策和图书馆期刊服务教学、科研的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 图书馆 期刊资源利用 问卷调查 读者意见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0.084
The Support Service of Library Resources Construction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Paper and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Take the Library of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for example
LIU Peihong
(Library of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Through the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library periodical reading room questionnaire analysis, from the reader to the use of paper periodical resources, reader service, readers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etc.,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aper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the library periodical service suggestions and thinking in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Keywords library; periodical resource utiliz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reader comments
1 调查目的及方法
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型机构,它既是学校图书资料信息中心,又是教育学生的第二课堂,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是其性质的核心。民族高校图书馆还更肩负着民族团结教育的重任,是民族高校的主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的文献建设和利用直接关乎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的高低。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电子资源和纸质资源并存的情况下,纸质依然是文献的主要形态,在教学科研中仍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我们不但要顺应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还要更好地发挥现有纸质期刊的应有作用。民族大学图书馆的纸质民族类期刊尤其是民族文字期是民族高校特殊本质属性的具体体现。更与它特殊本质属性发挥着其重要作用。作为民族高校,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报刊部也面临着如何建设纸质期刊更好服务教学的思考,尤其是民族文献的建设(包括民族文字纸质文献)的建设如何成为特色如何在教学科研中发挥其重要作用真正成为第二课堂,这是图书馆纸质期刊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对纸质期刊命运的理性分析。为此我们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读者对图书馆报刊的需求变化,了解它们利用纸质期刊的状况,更好地发挥纸质期刊的价值,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服务质量,我校图书馆期刊部在2015年12月份,针对我馆期刊文献资源利用及其相关服务工作,对在校学生读者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调查采取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式,调查对象包括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和教师,调查的范围全面,基本上代表了我校期刊读者的组成情况。本次共发出问卷调查表200份,回收192份,回收率为96%,符合我们调查的数量要求。
2 调查内容
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本着便于操作又便于统计的原则,我们将调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读者的身份和民族;读者来期刊阅览室的目的;读者对图书馆期刊资源的了解途径;读者经常使用的期刊语种和种类;读者对民族类(包括民族文字)期刊的使用和需求;读者在图书馆需要帮助时采取的方式;读者希望期刊部提供的服务项目;读者对期刊部服务工作的评价;读者意见和建议。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参加调查的读者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学生读者,大一年级共18人,其中汉族10人,少数民族8人;大二年级共41人,其中汉族16人,少数民族25人;大三年级共34人,其中汉族2人,少数民族32人;大四年级共43人,其中汉族14人,少数民族29人;研究生共34人,其中汉族17人,少数民族17人;博士生共13人,其中汉族7人,少数民族6人;教师共9人,其中汉族5人,少数民族4人。调查结果显示:少数民族读者从大二至博士生所占比例都大于汉族读者,这说明少数民族读者更喜欢来报刊部查阅资料。表1为调查对象的年级和民族分布表
3.2 读者来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的目的
表2为“读者到期刊阅览室主要做什么选择表。从表2可以看出读者来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的目的:78人是上自习,占36%;124人是来查阅论文等相关的期刊资料,占57%;15人是娱乐消遣、开阔视野的,占7%。调查结果可以说明图书馆纸质期刊的利用率随着读者年级的提高利用率也不断提高,这与他们的学业密切相关,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期刊、报纸的新颖内容、庞大信息量和较强的时效性是他们完成学年作业和毕业论文的重要参考文献源。而且图书馆的舒适环境而肃静气氛也为他们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空间条件。
3.3 读者对文献资源的了解途径
由表3可以知道读者对期刊资源了解的途径主要是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需要,部分读者通过老师同学介绍,而图书馆入学教育和图书馆推荐只占11%和10%,表明图书馆在入馆教育、资源推荐咨询方面做得很不够。势必影响文献资源的利用。
3.4 读者认为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对教学、科研和学习的重要程度(表4)
3.5 读者经常使用的期刊语种及类型
从表4、表5我们可以知道,虽然当前电子期刊发展迅速,比纸质期刊更具优越性,但是来图书馆的大部分读者还是比较倾向于纸质期刊。尤其是调查中少数民族读者占大多数,表明少数民族文献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字纸质期刊利用率仍不低,这与少数民族文字的相关文献资料数字化程度较低网络传输率低有直接关系,因而少数民族类纸质的期刊报纸利用率不降反升。因此在发展电子期刊的同时,还要做好纸质期刊的工作。将两种资源共同发展,满足读者大众的不同选择需求。
3.6 读者对民族类相关期刊的使用情况
基于民族院校的特点,区别于其他院校我们对于纸质期刊资料文种使用情况的的调查具有其特殊意义。从表6至表10我们针对民族类报刊(包括民族文字报刊)做了:你经常使用的是哪类民族类期刊?民族类期刊对你的学习的帮助?你对本馆民族类报刊资源的满意度?等方面做了针对性的调查,只为了证明现阶段民族类相关纸质文献的建设对教学科研所起的重要支持服务作用。从调查中可以看到:由于民族院校的性质,少数民族学生占所有学生比例近半数,民族类相关学科又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点,因而民族类期刊使用率较高。表6反映出利用率最高的民族类报刊分别是社科类91人占35%,语言类82人占32%,文学类80人占31%。其中大一、大二、大三的少数民族同学更多地使用语言类民族期刊;大四,研究生,博士生和教师更多地使用社科类的民族期刊。表7中反映出有119人32%的读者利用民族类期刊查阅专业资料,有106人29%的读者利用民族类期刊获取教学科研信息,另有111人30%的读者通过查阅民族类期刊资料了解民族风情,增长民族知识。由此得出结论:大多数读者利用民族类期刊主要是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表8显示108人56%的读者对我校图书馆民族类期刊资源建设持基本满意态度,55人28%的读者不满意民族类期刊的现有建设程度。60%的读者认为民族类期刊利用率较高的原因在于期刊的种类少,30%的读者认为在于获取途径单一,只有10%的读者认为少数民族同学更加热爱学习。89人27%的读者认为要加大重点学科相关期刊的建设,48人14%的读者认为要加大民族类期刊的建设力度。
4 结果与思考
4.1 纸质期刊使用对教学科研的支持服务
(1)辅助教学方面:基于我校少数民族读者对纸质民族类报刊的需求,我们在纸质民族文献(包括纸质民族文字)报刊建设方面加大力度,我们本着遵循学校学科建设发展的方针,高度重视特色优势馆藏建设,并逐年加大采购力度,以民文期刊报纸为例,我馆现有民族文字期刊报纸(包含:蒙、藏、维、哈、柯、朝、傣、彝、壮、景颇等语种)122种,约11600余册。全面覆盖我校民族类所有学科专业(文科类),近几年又配合新学科新专业建设,补充增订相关期刊报纸,如民族经济类、生命与环境类、民族医药类10余种。为充实民族类资料的全面性、专业性我们以多种形式搜集、订阅、交换地方性、内部资料等期刊20余种。以最丰富的文献储备吸引少数民族读者,使他们成为报刊部的“常客”, 2015年底统计数字显示全年接待阅览17434人次,其中过刊阅览2558人次,刷卡记录显示70%为蒙、藏、朝、维、哈、柯等使用本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同学。全年复印用纸35000张。阅览册数148760册,其中过刊7148册。从复印文献篇数、纸张数、查阅合订刊、合订报等册数统计均显示80%为民族文字期刊或报纸。所有这些数字表明,我校图书馆纸质民族类文献对教学科研起到重要的支持服务作用。
(2)培养学生信息获取方面:信息素质教育是高校图书馆教学支持服务的有力手段。民族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经济比较落后地区,对信息的获取能力相对低下,面对满架期刊茫然不知所措,加之他们要经受语言转换的不适应,为此我们在各个阅览室都配备了少数民族馆员,用母语缩短与他们的距离,为他们提供平等、主动、耐心的服务,用多种形式的信息素质教育来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经常有大一、大二的学生来图书馆一脸茫然地说:老师要我写学年论文,我要找“核心期刊”;老师我要写一篇关于靴子的论文,我需要看什么杂志?仅以维哈柯等语言文学院的读者为例:有一名维吾尔语言文学院进修生需要完成一篇关于新疆日报自创刊以来关于刊登广告的广告发展史研究论文,报刊部对他提供了一对一、双向互动、深层次个性化服务,帮助他查阅了馆藏新疆日报(维文版)从1950年建报以来约60年的合订报750余册。面对这些少数民族读者在获取信息能力不足的状况,我们根据这些读者的年级特点和利用期刊的动机和目的,遵循针对性、主动性和科学性原则,为他们提供有一对一的教育、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正确选择阅读范围和阅读方法。我们图书馆馆藏维文《新疆日报》、《新疆社会科学》、《新疆大学学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语言与翻译》等期刊成为利用率最高文献资料。
(3)在素质教育上:我们还通过吸收少数民族同学做勤工助学志愿者,来充分发挥图书馆“第二课堂”的作用,让他们在干净、舒适环境下学习的同时,参与图书馆的文献资料管理工作,自己管理自己的民族文字报刊资料,通过他们同学之间的交流进行了爱书、管书、了解书的教育,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开拓了他们是知识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4.2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加强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此次调查表明仍有55%的少数民族读者对我们的民族类文献建设不满意,这不单是表现在纸质文献的建设方面,还极大地反映在对现有民族文字文献的数字化建设上。相对于汉(下转第192页)(上接第181页)文文献,少数民族文献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数字化程度低、网络化低,致使学生获取信息资源数量不足、手段单一。这必将是他们完成学业的障碍。加速馆藏民文文献的数字化建设、网络化建设,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是民族高校图书馆的奋斗目标。
(2)提高素质教育,加强获取信息的能力。素质教育是当现代教育理念体现,尤其适用于少数民族学生,素质教育需要人们具备较强的信息素质,掌握有效的方法去获得相关的学科知识,有了广博的知识储备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少数民族同学是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适应高科技的发展,学会一身科技本领才能回家乡参加建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从新生入学就开展多种形式的入馆教育,辅导阅读和辅导查询现结合,引导他们正确有效利用图书馆。还要结合他们的特点为他们创造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使之学会获取信息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让理论与信息结合。
(3)强化个性化服务,加强学科馆员建设;民大图书馆一直重视教学科研服务的理念,为此也做了不懈的努力,但离其他高校高标准的服务还相差很远,管理理念和人员素质都有待提高,目前服务理念相对落后,方式单一,主动性差,仍处于坐等上门式服务。我们要加强学科联络、图情教授的作用,深化学科馆员建设促进高校教学支持服务作用。
(4)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图书馆网站、校园门户信息、微博、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邮箱等加强推介服务,宣传图书馆文献宣传。加强原文传递服务,实现文献资源共享。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图书馆期刊部获取了大量可用于分析的数据和有价值的信息,再一次印证了少数民族读者对民族类纸质期刊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找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为今后改进服务,更好地满足读者需要提供了参考的依据。另外我们将根据读者的建议把图书馆的一些没有开展的工作开展起来,以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米日古丽.尼亚孜.高校图书馆少数民族读者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4.
[2] 郅秀丽.基于信息素质教育视阈下的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提升策略——以宁夏大学图书馆为例.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12.
[3] 帕提曼.试论民族高等院校图书馆如何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服务.现代情报,2003.7.
[4] 梁国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文献利用现状与图书馆服务则略探究.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
[5] 张晓艳,高苏锋.图书馆期刊资源利用及读者服务问卷调查与分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
[6] 陈文华.地方高校图书馆纸本图书建设与利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校区图书馆为例.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