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竟楠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政策不断改善,高等院校也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因此,大学生的数量不断扩大,其中,不乏多数为了考上好大学而努力奋斗的贫困生。而作为大学一支特殊群体的贫困大学生更是受到重视,因为贫困大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成长,他们教育程度和家庭状况的差异都会给他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而这些压力若是没有及时得到解决就会造成他们心理上的缺陷,甚至对他们以后的人生、身心健康都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将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进行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对的改善对策,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059-02
大学,是学生生涯最美好的一个阶段,是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转折点。因此,在大学生涯,不仅仅要学会自我思考,理清未来目标方向,更要健全自己的心理健康。而大学就像是一个包容器,它容纳了各种人群,贫困生更是这包容器里较为特殊的群种,部分贫困生勤学好问,刻苦学习,为了前程而拼搏,然而,也存在着贫困生因为经济贫困、家境问题而导致心理不健全甚至是病态生活着,给自己不断地施加压力,输入负面信息,生活得很压抑。因此,国家和学校不能仅以经济补贴来支持贫困生学业,更应该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贫困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贫困大学生在经济贫困的条件下成长,他们或多或少地会因为家庭条件差、与大城市的学生生活质量相差较大而产生自卑感、焦虑感、嫉妒心理等问题。生活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贫困,心理贫困会影响到贫困大学生的身心成长。
纵观上个世纪80年代,贫困大学生更多的是处于维持衣食温饱阶段,享受政府公费补助,所以,他们更懂得如何去善待生活。可是现如今的贫困大学生,需要为巨额学费而忧心忡忡,需要为了家庭为了学业而承受各种压力,因此,现代贫困大学生更容易迷失自己。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加强引导。只有健全健康的人格,大学生才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生活,才能勇敢面对生活的每一个挫折。
二、引起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一)经济条件落后,家庭贫困
贫困大学生大多数来自于经济落后的农村或是家庭收入较为低下的城市工人家庭。他们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往往就会有自卑心理产生,且在收入低下的情况下也很容易引起家庭不和谐,引发不必要的家庭矛盾争吵,由此更容易造成贫困生心理焦虑,敏感不自信。在大多数贫困家庭中,父母对子女都寄托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望,可是在本就承受着巨额学费和家庭贫困的条件下,往往父母的这种期待会适得其反,在无形中增加了贫困生的心理负担。比如,有些父母对子女的学业要求极其严格,他们认为将大半辈子的辛苦收入都贡献在子女的学业上了,若是子女没有好的成绩单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就会辱骂子女,更甚者施以暴力。这不仅侵犯了子女的人身安全,更会导致子女放大心理压力,逐渐将自己困于自我贬低、自卑的牢笼之中。
(二)不良的风气,社会环境影响
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人生的生活状态越来越急躁,麻木的工作,匆忙的赚钱,也导致了人们的心理愈加的浮躁不安,在千篇一律的生活状态中迷失自己的方向。当今大学生处于一个幸福又不幸福的信息时代,他们接触到各种高科技产品,接收来自于互联网的各种娱乐新闻和各种新思潮,而处于生活设备设施都较为落后的贫困大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受到这些思想观念的影响。比如“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的拜金主义,以权谋私的官僚主义等问题。
(三)贫穷的文化,教育的落后
良好的文化教育对于塑造人的品格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但是,就其贫困大学生来讲,在经济较为落后的情况下,他们的文化输入相对较少,教育条件也是极为匮乏。比如在许多贫苦的山村地区,在师资方面就极为欠缺,由于山区条件艰苦,薪资又低,所以大多只能靠上级支教或是自愿教学的教師支撑,这样在各学科的教育中就会顾及不暇,许多课程都不能有序的进行开展,从而导致了大多数的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差,在个性塑造上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使得贫困生文化教育得不到满足,造成心理贫困。外语、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课程教育也无法跟上时代步伐。
(四)大学生普及,就业择业压力大
随着教育体系不断的改革发展,各大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全国每年大学生数量都呈上升趋势。而在大学生增多的情况下就使得就业择业形势严峻,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在很多方面处于劣势,而那些有社会背景或家境富裕的学生,就算不努力也不必太担心担心工作问题,因为有家人替他操心为他铺路,这对于那些努力奋斗,想要找到好工作的贫困大学生来说就会形成极大的落差,使得他们原先就带些自卑情绪的心理雪上加霜。
三、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一)自卑心理,不善人际交往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自卑心理。当他们开始步入大学生活时,就面临着经济上的难题,不仅要为大学几年的学费担心,更要学会去适应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和处理人际关系。但是,由于贫困大学生在艰辛的生活环境下成长,心理负担较重,对待新事物、新朋友,会过多地表现出不自信,融入不了新集体。比如面对家庭条件好的同学,贫困大学生就会滋生出羡慕心理,会有意疏远他们,甚至选择逃避现实,围城自困。
(二)情绪大起大落,心理抑郁
经济上的困难是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较大的原因之一。因为经济拮据,所以生活上只能省吃俭用,不能随心所欲地购买自己想要的物品。整天为着生活的花费焦急,造成情绪上的大起大落。比如助学贷款的贫困大学生,他们不仅要为毕业以后的还款而担忧,还得为日常的生活费而努力兼职打工。他们对金钱的使用更加敏感。在这多方面的压力下,贫困大学生容易多思多虑多想,情绪极为不稳定,更甚者会产生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三)学习压力大,生活焦虑
大多数贫困大学生因为生活环境会让他们更加意识到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道路。所以在学习上,他们会更加刻苦,在学习中不断地收获对自己的肯定。但是,此情况下,也容易会增加对自身的学习压力,因为贫困生更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取奖学金,用奖学金来支撑生活减轻家庭负担。贫困大学生也渴望着以优异的成绩来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因为不断地对自己施压也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焦虑感,他们害怕一旦学习成绩不佳就失去了自身优势。
(四)敏感心理,扭曲多疑
在自卑情绪之下,贫困大学生更容易引发敏感多疑的性格。对周遭的发生的事情敏感度极高,比如在身旁同学不经意间的讨论也会让他联想到是不是自己就是他们口中的议论对象,同学对他的帮助也视同怜悯同情,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不能正确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扭曲自己的心理。
四、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措施
(一)积极开展心理教育咨询活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必不可少的课程。学校也应该积极开展心理教育咨询活动,提升贫困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比如在引導有心理障碍的贫困生时,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指导教育,教导贫困生如何去勇敢面对逆境,只有让他们意识到生活并不永远是苦难,他们才会看到未来和希望。其次,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咨询体系,鼓励贫困生学生参与其中,了解和学习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完善经济援助机构
贫困大学生之所谓会有心理健康问题,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因此改善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先决条件是帮助他们减轻经济负担。这就需要国家和各大高校提供条件,来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建立更加完善的助学贷款、贫困生补助等资助体系。比如在给予贫困生补贴资助的同时应该对其循循善诱,不仅要给他们经济补贴,更重要的是关注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摆脱抑郁、自卑内向心理。
(三)引导贫困生树立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人生观
从本质上来讲,贫困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可塑性,因为他们较早经历困难挫折,所以在心智上成熟得较快。但是他们也不过是初入大学校园的年轻一代,在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方面还需要加以引导。因此,学校应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以科学的知识和辩证的世界观教导贫困生正确看待生活所赠予的一切,无论贫穷与困苦,都要善待自己、善待生活。
(四)鼓励积极参与班集体和校园活动
学校应多开展集体活动,鼓励学生一起投入到活动中,培养同学友谊,融入到班集体大家庭中。通过开展活动,让他们在丰富自己大学生活的同时了解同学,增进感情,懂得如何去包容和理解对方,改善人际关系,避免产生误解,营造出和谐的氛围。只有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才能体现自己的优势,知道别人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才能知道如何去改变自己,摆脱孤僻内向的自己。
结束语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由多方面影响造成的,很多人是在经受了许多困境磨难后,却不懂得去善待生活。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只有真正的去改善和指引贫困大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摆脱心理问题,才能使贫困大学生真正的健康成长,塑造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陶磊.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2013,(15).
[2]张变花.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04).
[3]郭东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4,(02).
[4]王星星.浅谈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科学中国人,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