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庄丹虹(1965.10-),女,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第二幼儿园,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园长。
摘要:421/422家庭是目前中国社会主流的家庭结构模式。探析421/422家庭幼儿的成长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新时代文明家庭的家风、家教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构建幼儿和谐的成长环境,必须妥善处理好三个方面:1.建立尊重有爱的家庭关系;2.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育幼儿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修养;3.树立科学的成长观,对幼儿因人施教。惟有构建和谐的成长环境,才是牢固奠定幼儿未来成人成才的基石和良壤。
关键词:421/422家庭;和谐;脆瓶化婚姻;隔代教育;成长环境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007-02
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智慧的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认识到成长环境对幼儿一生的影响,于是有了“孟母三迁”的千古佳话。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每个成年人的身上,都自觉不自觉地烙下童年生活的印记,背负着原生家庭和父母品行的影子。毕竟从幼年时代一点一点凝结起来的秉性和习气,乃至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这些内在人格,都将伴随人的终生,或受益,或受惑,极不易被修正。
像南橘北枳的故事一样,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教养,给幼儿提供成长的家庭环境不同,未来造就幼儿的人生也必然千差万别。如何让孩子们自小在富有安全感和认同感的家庭环境中,身心健康,阳光、快乐地成长,这是每一位真正关爱孩子的父母和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该引以深思和探究的课题。
一、421/422家庭在幼儿成长方面存在的积极因素和潜在危机
随着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产生的独生子女开始进入婚育期,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四位老人,一对夫妻,一个或两个孩子构成的“421”或“422”家庭,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主流的家庭结构模式。其中,80后90后这些年轻父母,已经成长为421/422家庭的中坚力量。而他们的00后、10后小孩,却是一群无法摆脱“宠溺、脆弱、自我”色彩的“新新人类”。
1.421/422家庭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
据中国婴童网和众引传播联合发布的《2015母婴营销白皮书》和《2016母婴营销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整个成长过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飞速普及,大多数年轻妈妈受过良好的教育,城市中超过83.66%的年轻妈妈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86.02%的年轻妈妈月收入超过五千元。这些年轻妈妈独立意识很强,有近70%的人选择“会形成自己的育儿观念”,尤其倾向于母婴达人的育儿经验;只有不到5%的年轻妈妈依赖长辈的经验和指导。
作为个性张扬,学识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开阔的80后90后年轻父母,他们普遍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宠爱之中。他们成为父母后,对自己幼小的孩子,更能够感同身受地给予民主、尊重和呵护,更懂得多元化拓展幼儿的潜能,更有能力和意愿在幼儿身上进行教育投资。
此外,与祖父辈不同,421/422家庭的80后90后父亲更乐意参与孩子的日常教育,主动去幼儿园参加亲子活动,陪孩子一起玩耍。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副教授、圣地亚哥学区家校联合部门的项目经理费南德兹女士曾用研究数据给出确凿的证据——“如果父亲经常去学校,孩子会在两个方面有所改变:一个是孩子有更好的出勤率,一个是他会有更好的分数。”
2.421/422家庭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隐患
(1)父母的脆瓶化婚姻让幼儿缺乏安全感:
被称为“刷屏一代”的80后90后年轻父母,对婚姻的观念殊为淡薄,“闪结闪离”成为他们婚姻的特色,很多微小的生活矛盾往往成为他们动不动就付之离婚的理由。80后90后这个群体的离婚率居高不下,在各地的新闻中多有报道,也让80后90后的家庭责任心广受社会垢病。
父母不幸的婚姻带来的家庭动荡,特别容易给身涉其中的幼小孩子造成巨大的恐惧,引起小孩心神不宁、恐慌惊厥、孤僻胆怯等一系列不良的精神反应;也会导致孩子丧失对亲情的信任,对家人的漠不关心;或者对家长过分病态的依赖,脆弱易哭。而有些小孩甚至在父母的纷争中学会投机取巧,对强势的家长卖乖讨好,对弱势的家长则缺乏敬畏并与之疏远。
(2)隔代教育成为421/422家庭矛盾的暴风区:
80后90后的年轻人几乎每件人生大事都离不开父母的扶持和支助,在高昂房价的压力下,他们很多人结婚时都是父母帮忙买房买车;婚后要上班养家,而社会公益的托儿所、幼儿园等托管机制的建设却凝滞不前,于是,抚育孩子的重担就不可避免地落在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四位祖辈的肩上。于是,祖辈越来越多地搀和到80后90后的家庭生活中,成为421/422家庭和谐的另一股强大的“生杀力量”,也是很多幼儿家庭教育失败的根源。
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父母教育职责的缺失,幼儿的家庭教育部分或全部转嫁到祖辈的身上,这种隔代教育的憋端显而易见:①祖辈的知识架构老化,教育理念跟不上时代,有些老人还喜欢离群独居,这样容易造成幼儿接收新生事物的能力差,缺乏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②祖辈对于孙辈过于溺爱,喜欢对幼儿的生活大包大揽,容易造成幼儿任性、霸道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③容易导致父母与幼儿之间亲子关系的隔阂和生疏,让幼儿不服从父母管教,对父母的叛逆心理和抵触心理严重。④一些祖辈执拗于老一套的教育经验,无形中与年轻父母的教育观念相冲突,孩子看在眼里,要么无可适从,要么肆无忌惮。如果某些不明智的祖辈还要耍起长者威权,掺和到父母对儿女的管教中来,更容易破坏和谐的家庭氛围和亲密的亲情关系。
事实上,这几年,社会上已开始关注到隔代教育的严重问题,一些主流媒体也曾组织专家学者和家长进行探讨。如果,一个幼儿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关怀之外,长大后他们的家庭观念也会很淡薄,往往缺乏去创造和谐亲情关系的能力,更难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包容。
二、为幼儿构建和谐的成长环境,更需要爱、尊重和科学的教养
我们很多人都是生而为父母,从没好好学习为人父母的艺术与技能,懵懵懂懂间便误了一代人,这是社会进步之殇。今天的幼儿,二三十年后将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学习如何为这些未来社会的栋梁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都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和懿美的德行,这则是每一个家庭和全社会应尽的职责。
1.家庭成员彼此相爱,互相尊重,是幼儿最好的成长环境
(1)爱孩子就爱他的爸爸/妈妈:
在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中,孩子一直是家庭的重心,很多夫妻在工作之余,把大部分的精力、时间和爱全奉献给了孩子,对夫妻关系的维护缺乏重视,导致夫妻间沟通不足,亲密关系日渐冷落。其实,现代婚恋心理专家已经明确指出亲子关系凌架于夫妻关系之上,是产生糟糕的婆媳关系和严重的恋子情结的根源。现代和谐的家庭关系,应以夫妻关系为重心,爸爸妈妈彼此间相亲相爱,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和呵护。在家庭中,爸爸妈妈的相处模式,亲密关系的经营技巧,将成为幼儿学习模仿的样板,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长大进入社会后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模式,以及友情、亲情的建设能力。
如果想给孩子一个爱与快乐的童年,那就请好好爱他的爸爸/妈妈吧。只有拥有和睦幸福的家庭,孩子的人生才有亮丽温暖的底色。
(2)隔代教育要统一立场,定好规矩:
祖辈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心甘情愿担负起照顾教导孙辈的职责,年轻的父母应该学会感恩和尊重。当前网络资讯发达,年轻的父母有条件经常接触到专家学者对幼儿身心健康的科普常识和指导案例,可以下载下来,和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分享,探讨。
当两代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分歧,首先要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分析,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是不是有利于孩子生理的健康、心理的健康。一切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求大同,存小异。而不是先争对错,先争对孩子的话语权。
其实,在家庭教育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孩子的爸爸妈妈要统一立场,明确定下规矩,孩子哪些行为是可被允许的,哪些行为需要严厉杜绝,比如说吃饭不允许离桌乱跑;见到客人要主动问好;自己的鞋袜要自己穿,特殊情况可以请求长辈帮助等等。规矩定下来之后,祖辈和父母就不能各行其是,而是要严格依照规矩执行。
(3)成人比成才重要,呵护孩子不能一味赞捧:
421/422家庭的孩子都有一颗脆弱敏感的自尊心,他们经受挫折的抗压力越来越像纸片一样薄弱,轻轻一捅就残破了。学习压力大,老师一顿批评,家长准备生二胎等等,都可以让他们产生轻生的念头。同学之间,宿友之间,有了矛盾,不是积极沟通解决,竟然是投毒、挥刀杀之而后快的暴戾心理。这与他们在幼年时代,家庭与社会对他们过度的赞捧,让他们一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和敬畏生命的教育不无关系。
对孩子的尊重,是亲子关系建设的必修课。家长们要懂得学会放下身段,以孩子平等的视角来看待事物;不能以自己的心情任意评判孩子的对错;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去强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更万万不能粗暴地嘲笑孩子“乱七八糟”的兴趣和梦想。如果不小心说出或做出伤害幼儿的事情,父母要学会第一时间向孩子道歉。
但是,在呵护孩子自尊心的同时,家长们更要懂得,教导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利益和生命,尊重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学会感恩的能力,这是多么任重道远又必须全力以赴的事情。一个从小就懂得尊重与感恩的孩子,他的人生道路会越走越宽敞。
现代幼儿教育的研究数据说明,当孩子成长到七八岁时,家庭教育就已经影响到他们内在价值观的形成。等到青春期,孩子外在可能会挑战父母,但内心却会保留家庭给予的价值观和各方面的特性。因此,幼儿的家庭教育,应以立品立德为先,先教幼儿学做人,再教幼儿学才艺,惟有如此,孩子的生命之光才能璀灿明亮。
2.因人施教,科学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孩子的成长之路既漫长又充满挑战,一路不仅会遇到鲜花和掌声,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打击、痛苦和焦虑。在构建和谐的成长环境中,有智慧的家长首先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给幼儿做一个温和、宽厚、明理、守纪的榜样形象。然后,对幼儿因人施教,因事训导,教会孩子与困难和忧虑作战,在风雨中笑看人生。
“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大孩”持反对意见。2015年12月曾有一段男孩要求妈妈不生二胎的视频风靡朋友圈。在视频中,男孩哭着威胁:“妈,我今儿就把话撂这儿了,你要是敢生二胎,我就敢死!”小孩子的童言无忌,凸显的却是当下家庭教育的短板,那就是父母对孩子情绪管理的教育缺失。幼教的研究资料表明,零至五岁之前,是情感管理能力学习的关键阶段。耶鲁大学在纽约黑文市公立学校的四年跟进研究显示,受过情绪管理培训的学童,升学就业率上升,问题行为及犯罪率下降。
教导幼儿学会管理情绪的能力,并不等于让幼儿压抑情绪,而是科学地发挥正面的情绪效应。因此,在家庭的教育中,父母要学会积极回应幼儿的情绪反应,在幼儿的情绪世界里当好孩子的情绪辅导员,并对幼儿的情绪行为设立禁区和绿区,在绿区里面明确划分可被认可及合适的情绪表达行为,教导幼儿学会用可被接纳的情绪表现。当幼儿出现愤怒、伤心或害怕等不良情绪时,家长要具备同理心,立即放下手中的事务,赶到幼儿身边,静心且耐心地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允许他们采取绿区许可之内的情绪表现,比如好好地“大哭一场”或出去找邻居的小朋友玩一下等等。当孩子表现出殴打或谩骂其他小朋友,摔破玩具等冒犯行为时,父母要马上严肃阻止,并在了解幼儿这些激烈行为所代表的情绪后细心帮孩子描述感觉,同时努力让幼儿明白某些行为是不适当的,而且是不被容忍的。然后,引导并协助幼儿思考并采用一些较适当的方法方式来缓解自己的情绪反应。
舔犊情深,自是人之常情。但为人父母,不是要给孩子锦衣玉食,不是要为孩子遮风挡雨,而是要养而善教之,感同身受地陪护孩子,传之以道,授之于德,特别是要努力为孩子构建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让孩子自幼有一方沃土强壮筋骨,滋养心灵,培植德行和学识。愿良好家庭教育的煌煌之光,辉照每一个孩子一生光明。
(作者单位: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第二幼儿园)
参考文献:
[1]中国婴童网、众引传播联合发布的《2015母婴营销白皮书》、《2016母婴营销白皮书》
[2]余德淳编审《0-3岁婴幼儿EQ训练手册》,香港荷花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