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18市县旅游综合竞争力及发展差异研究

2016-05-30 12:21郑妮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33期
关键词:评估指标聚类分析因子分析

郑妮

摘要:为研究海南省18个市县旅游发展水平和旅游经济差异,文章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SPSS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各市县的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估,运用聚类方法把市县划分为4种不同的旅游竞争力类型。统计结果显示,四类市县具有不同的旅游发展特点,笔者提出了提升各类市县旅游竞争力的对策以及海南旅游经济发展的总体建议:用好用足中央政策,切实落实政策红利;树立海南旅游品牌,打造高端旅游市场;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创新海南旅游服务,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关键词:城市旅游;旅游竞争力;因子分析;聚类分析;评估指标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产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自1988年建省以来,海南一直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倾力打造国内外享负盛名的旅游胜地。近年来,全省旅游业取得平稳快速的发展。2015年海南省共接待游客5336.52万人次,同比增长11.43%;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572.49亿,同比增长13%,2015年取得了较好的旅游产业成绩。

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海南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市县的自然条件、生态气候、旅游资源、地理位置、经济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了各市县旅游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随着旅游产业集群雏形的初步显现,市县之间的旅游发展不均衡状况日益加剧。如何科学客观评估当前各市县旅游综合竞争力发展水平,准确挖掘影响区域旅游发展状况的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提升思路,成为了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研究的城市旅游竞争力,是指城市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和各种机遇,在旅游产业自身条件和旅游环境的综合作用下,在旅游市场上销售旅游产品和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笔者选取海南省18个市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市县旅游产业数据,构建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全省18个市县的旅游综合竞争力全面评估;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各市县旅游业发展差异,提出提升各类型市县旅游竞争力的对策以及海南旅游经济发展的总体建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Michael Porter(1990)提出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强调具备四个基本要素的产业有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Paul Krugman(1991)建立了反映产业布局的中心-外围(core-periphery)模型,分析区域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地理选择的关系。Dwyer&Kim(2003)建立Dwyer & Kim 模型,分析在旅游环境、资源要素、旅客需求、景点运营等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Enright&Newton(2005)从实证层面研究地区旅游竞争力情况,强调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景点吸引力,还有产业布局、运营管理等方面。

在国内,陈春福、陈江等(2010)通过A级景区问卷调查的方式,说明旅游者的行为方式和文化背景对旅游景区的风景评价和环境保护产生重要的影响。申涛、田良(2010)运用地理计量分析的方法,指出三亚、海口、琼海和万宁4个聚集区已形成东部旅游带,其空间结构演化经历了点状模式的萌芽阶段,放射模式的起步阶段和凝聚的发展阶段。王微(2011)指出,制约国际旅游产业发展的四个原因:货币和人力资本缺乏、产业结构不合理、旅游文化匮乏以及质量与物流瓶颈等。

三、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线性变换的方式,将原来的多个指标组合变换成相互独立的少数几个主成分变量。这些主成分能充分反映原有指标的总体信息,并达到减少变量个数又能区分变量差异的目的。

本文对2014年海南18个市县旅游产业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标准数据矩阵。运用SPSS计算出主成分特征值、特征向量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确定主成分数和主成分载荷,建立因子载荷矩阵,据此计算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并进行聚类分析。

(二)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包括《中国统计年鉴2015卷》、《海南统计年鉴2015卷》、《海南年鉴2015卷》及国家统计局网站。结合国内外学者研究,本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四、海南省市县旅游竞争力评价

(一)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

为了消除原始数据量纲的影响,本文按如下公式进行标准化处理:

Zij=(xij-x)+sj(i=1,2,3,…,18;j=1,2,3,…,13)(1)

其中,xij、x、sj分别代表第j个指标的统计值、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

(二)主成分的提取

笔者采用SPSS软件计算各变量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得到各变量指标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根据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的原则,提取主成分因子。从表2看出,前3个变量指标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0.753%,这说明提取的主成分能概括原始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三)主成分分析结果

从下表3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F1在人口总量、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星级旅游饭店数、A级旅游景区数、接待国内过夜游客人数、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实有道路长度等指标上有较大载荷且系数为正值,系数均值在0.8以上,主要反映了城市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水平及旅游接待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贡献率为68.409%;第二主成分F2在城市绿地面积、实有道路长度、人口总量等指标有较大载荷,主要反映城市人口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第三主成分F3在该年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有较大载荷,主要反映城市环境质量和第一、二产业等情况。第一主成分F1的贡献率最高,占据主导地位。

(四)主成分模型建立及得分计算

我们将上表3的矩阵数据除以各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开平方根之数,得到主成分中对应每个变量指标的系数,表现为特征向量,如下表4所示。特征向量与标准化后的数据分别相乘后建立主成分模型,可计算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得分。

从表4可得,各主成分因子表达式为:

F1=0.31ZX1+0.32ZX2+0.33ZX3+…+0.24ZX12+0.15ZX13(2)

F2=0.29ZX1+0.24ZX2-0.03ZX3-…+0.4ZX12-0.06ZX13(3)

F3=-0.03ZX1-0.09ZX2-0.08ZX3+…-0.03ZX12+0.68ZX13(4)

笔者以各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主成分综合模型:

F=0.753F1+0.154F2+0.093F3(5)

根据公式(5)计算海南省18个市县旅游综合竞争力,并对18个市县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排序结果见下表5。

(五)市县聚类

为了分析海南省各市县的旅游发展差异,笔者根据综合得分进行聚类,按市县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分为旅游发达地区、旅游较发达地区、旅游一般发达地区和旅游欠发达地区四个类型,如下表6所示:

(六)聚类结果分析

1. 旅游发达地区:海口、三亚

由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和城市定位的差异,海口和三亚的旅游发展路线有所不同。海口是海南旅游发展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其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F为7.097,F1得分为9.166,领先其他市县。说明海口在城市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水平及旅游接待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与其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的地位相符;三亚综合得分F为3.764,其在星级饭店、旅游景区、游客接待和空气质量等方面表现更好,甚至处于全省领先水平。随着“全域旅游”战略的实施,海口凭借便捷的交通设施、独特的地理区位、强劲的经济实力等优势,逐步提升旅游发展速度;但在旅游产业总体规模上,海口仍落后于三亚,尤其在旅游接待方面较为明显。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省四个5A级旅游景区有一半在三亚,海口毫无斩获。笔者建议,海口应充分利用省会城市优势,挖掘别具一格的旅游资源,塑造一批有影响力的高端旅游景区和旅游服务设施,这应是下一步旅游发展中的重点。

2. 旅游较发达地区:儋州、琼海、万宁、文昌

儋州综合得分F为1.693,领先于琼海、万宁和文昌。这是因为儋州在三个主成分F1、F2和F3上有较高的因子得分且均为正数,说明儋州各方面表现均衡且全面;琼海、万宁和文昌的综合得分F分别为0.503、0.4、0.15,三者间存在一定差距。万宁在星级旅游饭店数、A级旅游景区数和接待过夜游客人数等方面表现优异,琼海在实有道路长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等方面表现突出,文昌则在旅游次发达地区中表现中规中矩。从实际来看,文昌、琼海、万宁处于海南东线“黄金旅游线路”的市县,经济基础较好,既有阳光、沙滩、海浪等休闲度假资源,又有东环高铁和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一直是海南旅游热点城市;作为海南第四个地级市,儋州扮演着海南西部的经济、交通、通信和文化中心。随着西环高铁的开通,儋州逐步成为海南西部交通枢纽,洋浦港正在成为海南货运枢纽港,海运可抵达世界各国港口和我国沿海港口城市。

这类市县旅游发展的关键是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进行地区之间的相互联合,形成热门旅游路线,进一步提高旅游竞争力。例如,东线市县自然景观较多,可重点开展热带海滨休闲度假村、热带植物观赏、南海潜水等特色产品;儋州的风土民情独特,有东坡书院、松涛水库、白马井和古盐田等古迹,应重点开发特色文化风情小镇,提高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3. 旅游一般发达地区:澄迈、临高、陵水、东方、乐东

这5个市县的旅游发展水平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挖掘不足、配套服务基础设施欠缺、相关产业发展不健全等。从旅游指标来看,星级饭店数、A级景区和接待游客数量的表现有待提高。

澄迈、乐东和陵水的地理区位优越,毗邻海口、三亚两大经济中心,旅游市场开放程度较高。当地政府应抓住“海澄文”、“大三亚”的建设机遇,利用南北核心城市对周边市县的示范效应和辐射功能,做好旅游资源布局和城际交通建设;对临高和东方而言,当地政府应树立品牌景区带动旅游经济的整体发展,例如临高角、高山岭、大广坝水库、毛公山等景点已成为旅游名片,应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和城市宣传工作,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进一步提升旅游竞争力。

4. 旅游欠发达地区:定安、昌江、琼中、屯昌、五指山、保亭、白沙

结合本文研究,笔者总结这类市县旅游发展落后的原因:地域面积较小,人口总量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再加上基础服务配套设施少、交通不够便利等因素,限制了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的背景下,合理打造和科学布局旅游景点(包括城镇观光点、乡村旅游点、休闲度假健康点、民族民俗体验点等),着重塑造品牌景区,形成示范效应,促进旅游产业全面发展。例如,流经白沙县境内的南开河、石碌河、珠碧江是有名的三大河流,白沙县可依靠这三条河流与临近的儋州市、昌江县共同打造旅游线路和旅游景点;第二,建立发达、密集的旅游交通网络,实现旅游城市、旅游景区、旅游小镇和乡村旅游点之间的顺利通行。加强交通线路的景观设计,打造独具海南风情的美丽旅游资源路,缔造海南旅游名片的亮点;第三,增加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网络等硬环境的投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市场健康发展。

五、海南旅游经济发展的建议

为充分发挥海南省“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创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省份,把海南建设成为“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结合本文研究,笔者为海南旅游产业提出以下建议。

(一)用好用足中央政策,切实落实政策红利

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海南拥有特区立法优势和省直管县行政体制优势,在政策先行先试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自2010年国际旅游岛战略的全面实施,2016年被确定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国家在生态建设、产业环境、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多项政策支持。海南要抓住大好机遇,结合国家的战略部署和海南发展实际,将中央给海南的政策用好、用足,积极争取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海南作为全国经济特区、国家旅游岛和全域旅游省份的优势,打造独一无二的海南招牌。继续做好政策宣传和实施工作,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切实落实政策红利,助推旅游经济发展。

(二)树立海南旅游品牌,打造高端旅游市场

海南具有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亦有独具特色、历史悠久的琼崖文化。当前旅游经济工作重点,应是树立海南旅游品牌、打造高端旅游市场、增强市场吸引力。第一,培养高水平管理和服务人才,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让中外旅客在海南享受满意的贴心服务;第二,树立海南旅游品牌,在重点地区重点媒体进行宣传推介,提高海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第三,积极参与国内外的旅游推介活动,重点做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规划,科学研究重点客源市场的品牌定位;第四,高质量举办各种世界活动和高端会议。例如,金砖领导人会议、博鳌亚洲论坛、观澜湖高尔夫世界杯、世界小姐选美赛事、海南环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一批国际会议和赛事的成功举办,提升了海南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海南是一个陆地小省,人口总量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基础服务配套设施不足,许多坐落在不发达市县的特色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不识”,有待进一步规划和开发。为实现海南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快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积极挖掘海南特色旅游资源、引导海南旅游项目的合理布局和结构优化。第一,加快旅游交通线路建设,通过密集、发达的交通网络,实现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之间的顺畅通行;第二,增加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网络等硬环境的投入,逐步完善星级酒店、旅游景区及相关设施,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第三,重点培育一批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特色旅游产品,加快创建一批5A级旅游景区,提升旅游产品档次,扩大海南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创新海南旅游服务,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变革,旅游业应积极尝试与互联网技术、医疗、健康养老等服务相结合,充分利用不同产业的融合优势,打造创新的旅游服务概念,提高旅游产品创新能力。第一,“互联网+旅游”。海南作为一个海岛,90%的游客来自岛外。通过“互联网+旅游”的运营模式能帮助游客快速了解海南,并以低成本、人性化、突破地域限制的方式传递海南的旅游信息和品牌形象,助推海南旅游全面转型;第二,“旅游+医疗养老”。传统的旅游目的地不具备专业完善的医疗配套,旅游城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养老需求。通过旅游度假、医疗康复、专业养老相结合,开发“旅游+医疗养老”创新产品,既满足广大游客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亦是旅游业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随着海南旅游产品的推陈出新,“旅游+”模式的不断发展,海南旅游产业将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陈春福,陈江,邱彭华,罗艳菊,林波. 旅游者对景区环境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海南省A级旅游景区为例[J]. 嘉应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0(05).

[2]陈涛.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基于SPSS主成分分析方法[J].湖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8).

[3]郭枫焰.海南旅游产业的困境[J].运输经理世界,2006(09).

[4]李燕琴,刘莉萍.夏威夷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可持续发展的启示[J].旅游学刊,2011(03).

[5]王微.浅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制约因素[J].区域经济,2011(01).

(作者单位:海南省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评估指标聚类分析因子分析
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商誉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探析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元评估
以评估指标为依据,构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析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行业型高校就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初探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基于聚类分析的互联网广告投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