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与培养

2016-05-30 10:48薛凤娟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1期
关键词:同伴动手家庭

薛凤娟

生活即学习。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的第一天就是独立生活的开始。如何让他们更好地生活和学习,培养自理能力尤其重要。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是否愿意动手,和家庭成员、老师、同伴的态度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从三方面着手,即教师与家庭、幼儿之间形成互动,共同辅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首先,改变家长观念,提供自理尝试的机会。很多家庭中,成人包办、代替导致了幼儿在家形成依赖心理,不愿意自己动手的现象比比皆是。其实自我服务的技能,幼儿并不是学不会,而是在家里缺少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和空间。因此,首先要在根本上转变家庭成员教育幼儿的观念,让幼儿摆脱依赖心理。

策略一:宣传发动,转换观念

我们从幼儿小班入园前就做了大量的家长工作,通过派发家庭问卷,摸底调查统计班级中的幼儿在家是否会自己穿脱衣服、吃饭、上厕所、独立睡觉等。在新生家长见面会上着重阐述了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让家长们在家就注重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平时,我们还利用家校通、家长园地和门口的温馨提示,和家长取得联系,相互了解幼儿在幼儿园和在家的自理能力情况,指导家长在家中也要适当放手,给幼儿练习的空间,不要剥夺幼儿动手的机会。每个月末,幼儿园定时开展“自理能力擂台大比拼”(主要内容为:剥鸡蛋、穿衣服、叠毛巾等)邀请家长来园观看幼儿们半日活动的情况,让家长在活动中观察和了解幼儿在园的自理能力情况。我们还利用网络便利,在幼儿园网站论坛上提供为家长答疑和交流的机会。例如有些家长提出问题:“**在家不愿意自己吃饭怎么办?”很多热心的家长就献计献策:“妈妈可以变换做饭的花样”“可以带宝宝参与做饭的过程”“可以采用新的餐具”“营造一家人就餐的氛围”等等。家长们边学习边传授,说出自己的困惑,也传授自己的育儿经验。通過这么多元的方式不仅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自理能力表现,获得科学的育儿经验,也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幼儿现状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及时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前提。

策略二:角色互调,唤醒责任

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建立在幼儿自身的自主服务意识上。很多幼儿在集体中不愿意自己动手做自己的事情,是因为他们缺乏一定的责任意识,意识不到这是自己应该做的。因此,我们与家庭配合,互换家庭角色,让幼儿在生活中体验做妈妈,给宝宝喂饭、穿衣。刚开始,幼儿们很新奇,慢慢地体会到做父母的责任,以后再遇到自己的事情,就有自己动手的意愿了。而在“做做妈妈的小帮手”活动中,和宝宝约定:只要妈妈喊,“我的小帮手在哪里?”幼儿们会很乐意来帮忙,帮妈妈拿扫帚、擦桌椅。通过体验家中的不同角色,幼儿的责任意识被唤醒,更乐意自己尝试做自己的事情。很多妈妈欣喜地发现,自己做了“懒妈妈”以后,却渐渐培养了一个独立自理的小帮手。

其次,增强教师理念,探索正确指导方式。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保育和教育,如何保教结合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这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息息相关。我们在一步步的探索实践中,逐步寻求正确的指导方式,探讨如何能真正帮助到幼儿,使他们的自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策略一:个别跟踪,特殊指导

兴趣是最强的动力。对于个别特殊幼儿,我们制定了跟踪计划和特殊的指导方式。例如,针对班级里总有几个在家不愿意自理的幼儿。因为上幼儿园以前是家里隔代老人带,所以宝宝不愿意自己动手,错过了练习期,形成了依赖心理。到了上小班的年龄,还是由大人喂饭、穿衣,无论家里人怎么劝说,自己就是不愿意做。就此,我们精心设计了一颗成长树,让爸爸妈妈张贴在家里显眼处,如果宝宝在家每学会一件事情自己做,就贴上一片绿色的小叶子,一个月以后,把小树最后看看谁的小树张的最快,树上树叶最多。有心的父母们还把幼儿学会做的事情用照片的形式拍摄下来,贴在小树上。幼儿们能指着这些小树自豪地说:“这片叶子是我会自己刷牙啦。”后来,小树慢慢地长满了叶子,我们又制作了不少小果子,如果幼儿帮助了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情或者帮助了同伴、老师,也可以自己把小果子贴到小树上。一个学期下来,我们欣喜地发现,幼儿们的成长树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幼儿们更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再需要大人操心了。

策略二:有效辅助,鼓励成功

幼儿的积极性是有了,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有时候却发现很难按部就班地实施下去。因为在一开始的学习过程中,幼儿们都会遇到一点小小的困难,不少幼儿遇到一点挫折,自信心受挫,不愿自己努力,就会搬出理由:“我不会。”如果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施以援手,则会功亏一篑,让之前的尝试和锻炼都付诸东流。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地帮助一半,但不完全包办。例如,在学习穿套头毛衣时候,帮助幼儿只套一个领口,袖子自己穿。学习穿外套时,只帮忙穿一个袖子,还有一個自己想办法。学习穿鞋子时则可以帮忙打开搭扣。这样即适当降低了难度,幼儿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了成功,因此积极性就更大了。

最后,引发幼儿意念,激起自我服务的动机。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产生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包括对掌握技能的渴望和同伴之间获得的认同,因此,如何引发这样的意念,我们应在实践中寻找幼儿的兴趣点,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动。

策略一:趣味发现,动手动脑

实践证明,幼儿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理能力,还能开发创造性思维。例如有些幼儿衣服老要穿反,我们就提议幼儿们互相找一找,从而发现毛衣裤子的图案都在前面就不容易穿错,有帽子的外套先戴好帽子就不容易上下颠倒了,鞋子的搭扣一般都在外面。找到了这些规律,大多数幼儿都不再出现穿反衣服的错误了。即使一开始一点都不会的小年龄幼儿,现在也能在老师和别人的帮助下穿上外套。而且很多自理能力的技巧,通过我们自己创编的儿歌,让幼儿们边念边练习,幼儿们就更乐意自己动手了。

策略二:互帮互助,传递爱心

幼儿的能力有所差异,在很多幼儿都掌握了自己动手的自理能力技巧后,还是有一些能力弱的幼儿需要提供帮助。例如刚开始脱毛衣的时候,我们需要辅助幼儿拉住袖子,再脱领口。很多幼儿争着举手:“老师,帮帮我。”我就让幼儿们一对一帮忙,你先帮助我,我再帮助你。而离园放学的时候,教师会提供“大家来找茬”,会让幼儿们互相检查衣服和鞋子,帮助同伴纠正错误。别看班级里的幼儿们个子小,偶尔还会帮助小小班的幼儿们,做一回哥哥姐姐。幼儿们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同时,不仅锻炼了自己动手的能力,也让关爱之情在同伴之间蔓延、传递。

教育幼儿是幼儿园和家庭共同的责任,而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更是一项细致而漫长的工作。我们在一步步地探索过程中,通过改变教师、家庭与同伴的观念,让这三方相辅相成、不分伯仲,让幼儿在这样自主、独立的环境中真正乐意动手、喜欢动手,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而继续努力!

猜你喜欢
同伴动手家庭
我也来动手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家庭“煮”夫
寻找失散的同伴
动手演示找错因
恋练有词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