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我国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会选择“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学习和实践进行有机地结合,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特殊性,而模块式教学方式的融入更是将体育教学的效率进行大幅度的提升。本文对模块式篮球教学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篮球;模块式教学
篮球运动蕴含着浓厚的团队精神,并且具有极强的规则性。篮球的核心精神就是团队意识,全队的成员都拥有着共同的目标,并且将总体的目标一点点细化,相互依赖和信任,勇于承担责任,重视队内的协同合作,在篮球技巧上互补,概括地说就是团魂。工学结合是工作和学习有机结合的全新教育理念,其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体育教师可以针对篮球运动的精神和内涵将篮球的教学向模块式的教学模式发展,将工学结合融入其中,也就是将学习和实践进行有机地结合,对高职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教学内容和结构的设置
工学结合从字面上进行理解就是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也就是将学习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也通过实践与学习的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且通过实践的练习,对学生自身的责任心和自我认识进行提升,帮助学生成长,也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拥有更大的就业市场竞争力。在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将篮球中的技术技巧和战略战术讲解详细清楚,在带领学生融入篮球的运动状态时也要使用最简单的练习方法,并且力求在学生进行篮球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对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团队精神进行提升,这也是篮球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可以这样设计篮球课堂教学的内容:其一,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技巧练习,如定点投篮技术、三步上篮技术、带球突破技术、争抢篮板技术等;其二,篮球比赛的中的战略战术,如全场紧逼防守战术、联防战术、快速反攻技术等;其三,围绕个人的配合以及团队的整体配合,如团队的整体得分或者是以某队员作为核心得分手进行全队配合。
高职院校的学生通常是根据个人的爱好对体育课程进行选修,篮球是体育项目中的一项,所以在篮球教学班当中,学生的篮球基础和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喜欢篮球并且经常打篮球,这样的学生通常具有一定的篮球基础,但由于没有系统地接受过训练,在打篮球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着一些误区,也有一部分学生喜欢篮球但是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并不具备篮球基础。因此大多数选修篮球课程的学生并没有扎实的篮球基础,技术技巧方面也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对于这种现象,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结构和具体内容的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基础较差的因素,多进行一些基础动作技巧的学习和训练。例如,在最开始可以先对篮球运动进行一个系统的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篮球,随后进行运球和传接球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熟悉度和技术技巧,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团队配合的重要性。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投篮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投篮准确度,纠正投篮的姿势和手法,然后进行移动技术和带球突破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和身体素质,提升身体的灵活度,最后对学生的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进行教导,并组织小组对抗比赛,对团队间的协调及合作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且要提升学生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尊重队友和对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二、模块式教学在篮球教学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职院校设置的体育课时并不多,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对学生的篮球技术进行培养和提升,教学的内容侧重于个人技术的培养、小组配合的练习以及团队对抗。针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和性格特点,设计出实用性强且易于理解的技术和战术,并且要组织好学生对攻防的战略战术进行实战训练,提升技术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个人技术包括传接球、带球运球、突破上篮、脚步移动等;小组配合就是以小组的形式对个人的篮球技术进行训练,并组织相应的小组竞赛进行比拼,在训练技术的同时也考验小组间的配合,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精神,增强合作能力;团队配合就是通过个人技术的学习和小组之间的配合后进行实战对抗练习,对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进行演练,在实战中对攻防战略战术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配合度,全面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对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在模块式的教学当中无论是个人的技术技巧、团队的攻防战略战术,还是跑步、力量等对体能的训练,都能够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自身的抵抗力有着很大程度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影响人类的身体素质的因素除了先天的基因和遗传因素外,后天的均衡营养摄入和体育运动对身体素质能够产生更大程度的影响,只要能够坚持进行科学合理且强度适中的体育锻炼,并且注重营养素的摄入,都能够将自身的身体素质提升。身体素质通常情况下包括速度、耐力、柔韧性和力量等,篮球中的运球、投篮和上篮等能够锻炼人体的速度、力量和柔韧性,而长时间的比赛对抗也是对人体体力和耐力的考验,因此篮球对于人体身体素质的提升是全面且系统的,所以对篮球教学进行模块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语:
篮球是体育中常见的运动项目,学生对于篮球的喜好程度也较大,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导致在运动时存在着误区,不能够将篮球运动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体育教师要对篮球的课堂教学进行模块式的改革和创新,将“工学结合”作为理论依据,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篮球技术、感受篮球的乐趣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并且通过小组配合和团队对抗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晔.高职“工学结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J].学理论,2010(28).
[2]汪博.体育课程改革视域下中国学校体育角色的重新审视和定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4).
[3]许婕,赵均,王芳平.角色理论视角下中国学校体育角色归属[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5(06).
[4]董红印.试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挑战与对策[J].才智,2015(16).
作者简介:石磊,1981年12月,初级职称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