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关键问题及策略思考

2016-05-30 10:48许小勇
科教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高等教育

许小勇

摘 要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加快高等教育的优化改革成为紧迫的核心任务。本文在新时代高等教育优化改革背景下针对教学改革、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关键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思考。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科研创新 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2.00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步进入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面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发展高等教育强国战略越发显得重要。近几年来,国家已充分明确: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重要方针,是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发展中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高等教育战线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以提升育人质量、科研质量为目标,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进程中迈出坚实的步伐。高等学校要相应地调整发展观,强化质量立校意识,推进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从关注硬指标的显性增长向致力于软实力的内在提升转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在认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发展导向的基础上,本文围绕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几个关键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从教学改革、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改革实践探讨,总结了具体的改革方向和策略,旨在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提升教育质量,推进科教兴国。

1教学改革

教学是学校的主心骨,教书育人也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高校教师尽管可能会担任多重岗位角色,但应当充分重视教书育人的核心职责,并通过选择专攻课程、优化教学方案、强化实践培养等手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效。

(1)选择专攻课程:教师结合自身的专业基础和科研领域协调选择一两门专业课程,进行深入的课程分析和教学设计,学校应当相对保证教师在教学课程选择上的延续性。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教师能够成为所选专攻课程的专家,对于知识的深层把握才能自如地驾驭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没有系统而深刻地把握知识内容和框架,就没法实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化繁为简、独辟蹊径的讲授,没法抓住主动脉和关键点。所以,年轻教师选择专攻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和教学实践,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关键的。

(2)优化教学方案:针对熟悉的课程,教师应当尝试实践教学方案和模式的优化改革,引入多媒体实验、交互式学习课堂、网络课程、双语教学等多种新颖形式,活跃课堂氛围,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质量。新颖的教学模式不仅增强了教学的艺术性,还激发了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和探究能力方面的进步。

(3)强化实践培养:实践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会被忽视,因此,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是提高育人质量至关重要的环节。高等学校应当特别重视并建立长效机制落实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比如:高校可以设立大学生实践创新类课题,大学生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建立并维护好多种大学生实践教学平台,教师可以依托这些平台引领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科研等业务能力夯实基础。

2科研创新

创新能力是高校科研力量蓬勃发展的生命力,科研创新是高校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教师和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应当从认识“创新思维的源泉”开始。

(1)创新来源于基础:高校教师个人从事的科研或科技方向比较明确,涉及领域相关的专业范畴并不宽泛,扎实的专业基础、系统的知识框架、深刻的逻辑命脉为萌生创新思维塑造丰裕的空间。因此,高校的学生和教师都应当要不断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结合课程教学、实验实践等环节将专业基础进一步深化,科技开发型的教师和学生还应当着重认识前端经典理论与后端应用前沿之间的关联细节,从前人的科技成果中寻求创造性思维模式。

(2)创新来源于前沿:高校从事科学研究教师和学生应当特别注重研读高层次研究报道,分析权威团队科研思路,准确把握、及时跟踪相关领域的核心问题及进展。这些对专业发展前沿的认识、分析和理解,是创新思维的又一大源泉。

(3)创新来源于一线:科研实践一线往往呈现出千奇百态的现象,尽管它们可能不在规划和期待的范围,但也必然有其存在的原因甚至价值,而事实上很多创新的科学和科技成果就起源于这些奇异的现象。因此,如果科研人员没有一线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很可能会错失这些创新的火花。

3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是高校科研力量长期有效发展的基础。高等学校应当高屋建瓴地规划几个以权威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学科群,特定的学科群又包含几个有交融、有支撑、有特色的团队,这些团队组成属于同一学科的网络,方便他们整合力量和成果,在某特定领域学术界形成一股攻坚力量。本文认为“专一、攻坚、传承、协作”等要素是建设和发展一个科研团队是否有效的标准。

(1)“专一”和“攻坚”是指科研方向:团队在建立初期和发展转型调整期,负责人应当在校、院科研发展规划的大背景下,结合团队成员的研究基础,讨论拟定一个符合发展需求,满足共同目标,具有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非常重要。团队成员围绕明确而专一的研究方向,着力于其中几个核心难题开展工作,有利于聚焦一点获得更深层、更系统的认识,有利于团队科研成果效应的共振,有利于产生国内甚至国际效应,这也是高校着力建设科研团队的初衷。

(2)“传承”与“协作”是指团队精神:团队主要成员应当时刻关注并完善团队在传承和协作方面的效能,通过梯队建设、加强交流、新老对接、团队文化活动等手段不断推进团队精神的发展。现代高校的功能已拓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多个方面,团队体现的“传承”与“协作”效能能够全方位推进这些战略任务。

4人才培养

人是团队的组成,人才是高校科研和教学发展的关键。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关键任务。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就是人才培养水平, 高校应当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学生和教师的成长成才,着力提高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实施岗位规划管理,让教师心无旁骛地安守自己合适的岗位,并取得平等发展机会;可以通过设立激励竞争机制和扶持项目等促进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激发教师自我进步的主动性和紧迫性;可以通过深化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坚持培育和引进并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构筑具有梯队、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以团队育人才”、“以典型带人才”的作用。设立扶持项目、改革考核政策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

(1)调整培养观念: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让兴趣、特长和工作内容吻合,让工作成绩和岗位职称评定标准对应,实现人的发展与学院发展的交叠共振最大化,是构建和发展多元化人才队伍的需要。

(2)设立扶持项目:通过多种专项扶持计划有目标、有任务、有考核地促进青年教师扩大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积极申报重大科研项目,参与企业合作科技开发,攻克一些重大课题,获得一些代表性成果。

(3)改革考核政策:随着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大,配套的考核政策一定要升级完善,有“动态考核”的压力和“能上能下”的政策,才会推进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人不断努力。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要方针。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时不我待。在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程中,教学改革、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成为关键任务,本文围绕这四个关键问题讨论了一些改革发展导向和策略的思考,具有建设性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应强.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对高等教育改革进行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4(10):16-20.

[2] 王建华.重启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1-10.

[3] 张端鸿,刘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工具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3(11):50-54.

猜你喜欢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高等教育
科研创新要素集聚、产业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
适应“三三制”培养模式的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企业新闻采编人员素质和团队建设
加强机构编制研究工作的探索
博物馆临时展览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