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研究

2016-05-30 02:03张伟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对接企业文化现状

【摘 要】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所需人力资本的重要来源,对新型工业化、新型信息化的实现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对接;现状;对策

一、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人的劳动活动、劳动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本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理论:一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全面地拓展和提升人的一切能力,如人的道德力、智力、体力、审美能力和内在潜力等。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是能力的发展。人的能力既包括智力,又包括体力;既有物质生产的能力,又有精神生产的能力;既包含社交的能力,又包含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等;二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劳动是指处于社会环境中的劳动,因而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的生存和发展必然要以一定社会关系为前提;三是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自由个性的充分发挥,是人全面发展的综合体现、根本内涵和最高目标。自由个性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包括行为动向、精神状态、心理活动及行为特征,它反映了人在发展中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而自由个性的发展程度由独立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独特创造性来衡量。

(二)舒尔茨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指出,良好的身体状况、知识水平、社交能力等人力資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的多。首先,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有必要将传统的资本概念扩展到人力资本概念,而不应仅仅考虑有形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都具有资本的属性,同时又有异质性。其次,强调通过西方经济发展的实践已证明,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多于物质资本的收益率。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会对投资收益率的差异做出合理的反应,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经济行为,结果就会使社会经济迅速增长,从而提高国民收入。

(三)社会责任理论

社会责任是指一个组织对社会应负的责任。一个组织进行的经营和管理,前提应该有利于社会发展。它是经济法和社会法中规定的、由角色的法律责任和义务责任构成的二元结构体系。社会责任包括企业环境保护、社会道德以及公共利益等方面,由经济责任、持续发展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等构成。企业社会责任(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亦要考虑到对各相关利益者造成的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它符合社会整体对企业的合理期望,不但不会分散企业的精力,反而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声誉。

二、当前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和企业普遍意识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职和企业要想长期发展,必须加快校企合作。而要想达到校企间真正长期的合作,就必须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无缝对接。

(一)对接深度不够

现阶段,在我国的多数地区、多数高职院校和多数企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仍然表现为一种自发的、浅层次的、松散型的状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内容简单。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局限于与就业以及培训相关的内容,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定、课程体系的构建等方面没有展开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在精神品格和文化品位等深层次的内涵方面对接不够,也没有实现真正的全员参与;二是途径简单。有临时的利益需要时,高职院校或企业才会主动出击,或者只是凭借人际关系建立起一种相对松散的合作关系,没有科学合理、持续有效的长期规划,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即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还相差甚远。

(二)对接动力不足

当前,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高职院校,认为校企合作主要是为了学校“谋生存,求发展”,缺乏客观的认识,存在观念上的误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长期深入开展的动力,使得合作往往流于形式。从企业角度而言,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高职院校无法满足企业的利益诉求。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追求的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参与高职院校的建设也只是为了实现其盈利的目标,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在短时期内无法产生实质的利润;第二,政府对校企合作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法规约束,企业关注的只是毕业生是否有成熟的技术,对文化对接没有责任心和压力,认为可有可无,没有必要完全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

(三)对接机制不健全

高职校园文化在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上,互动衔接机制缺乏,导致学校“一头热”现象突出。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中,对于校企合作的态度是明确的,但是在调动企业行业积极性、激励企业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和法规。目前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体制还不够完善,国家还没有正式出台校企合作中对企业的奖励机制,绝大多数企业缺乏举办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积极态度,再加上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所以对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也没有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杜松奇.高等院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5(07).

[2] 刘光明.企业文化世界名著导读[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02).

[3] 冯敏,方耀楣.高校核心竞争力系统层次结构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01).

基金项目:文章系课题研究成果,课题项目:基于校企共育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xjk014czy094。

作者简介:张伟,男,长沙南方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副主任。

猜你喜欢
对接企业文化现状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与幼儿美术教学对接的几点思考
G20在和一些国际组织“对接”;杭州峰会不会“跑题”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