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的学问

2016-05-30 10:48薛翔
收藏与投资 2016年4期
关键词:戴震有情天理

薛翔

戴震,堪称乾隆朝的活宝。乾隆欣赏他的学问。

他比康德(Immanuel Kant)小一岁,在中国思辨思想的体系中,其意义和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是一位具有实证学基础和思辨能力的哲学家。这在中国哲学历史人物中并不多见。

戴震生在安徽休宁,曾六次赴京城参加会试,屡败屡试,却在五十岁那年时来运转,在纪晓岚、于敏中的推荐下,担任了《四库全书》的纂修官,并在五十三岁时破格参加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成了翰林院庶吉士(相当于中科院的博士生),有了“入阁”的候选资格。然而,学问才是他真正的追求。

戴震年少时即显非凡,十岁那年,他用一个问题问倒了私塾先生,他说:朱子(熹)与孔子,相隔两千多年,朱子怎么能知道孔子的事呢?私塾先生以之为奇才。

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打破成规,往往是创造性发现的第一阶段。

欲、情、知,是戴震提出的批判程朱理学思想的核心概念。他说:“人生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惟有欲、有情,而又有知,然后欲得遂也,情得过也。”

这才是人的自然天性和属性。它是对宋代以来理学家们所提出的反人性的“理”、“天理”的一次伟大颠覆。

也就是说:人,是自然的人:人,是有情有欲而有知性的人:人,不是某种“天理”的工具。这一思想认识,在彼时礼教枷锁厚重的社会中,是一种富于勇气、真知灼见的飞跃。其思想的革命性,需放置在一个全球语境下加以认识,方能研读其意义。

所以梁启超视戴震为“前清学者第一人”;胡适先生评他为近代科学思想的先驱。

和年青的康德一样,戴震的学问体系也是从自然科学开始建立的。他年轻时即完成了一系列著作:

二十二岁就写出了数学专著《筹算》。二十四岁完成了《考工记图注》,这也是一本考证古代自然科学研究的笔记。三十多岁,戴震不缀于自然学科和文字学的研究,及对古代诗赋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写下了《六书论》、《屈原赋注》等著作,为他的哲学、社会思想的形成与成熟奠定了系统化的基础,这也是他与其他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不同之处。值得一提的是,自十六世纪以来,随着欧洲传教士的到来,利玛窦等人也带人了欧洲的科学著作和思想,经徐光启等一代新知识人士的传播与倡导,科学的曙光,已依稀照耀在中国大地,并引发了较为普遍的关注。戴震所在的语境大致如此。

古人,三十出头,学问至此!今人比对之,有愧。

《清史稿》有戴震传记,赞颂他在小学、声律、训诂、数学方面的研究所作出的贡献。其实,戴震的意义,更在于他对旧有秩序的置疑与挑战。他既得乾嘉学派主力之名,也行治乱利民之实策。

进四库馆参与《四库全书》的编撰工作期间,戴震完成了另一部重要著作《孟子字义疏正》,这是一部字面上看起来有点像训诂考据的著作,实质蕴含了作者闻道而立、富于创造性的思想。

戴震以“主经注我”的智慧,对六经孔孟之道进行了阐释:对两宋理学所谓“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念,以“欲、情、知”的人本思想进行了反驳。他认为,顺民之情,遂民之欲,才是国家、社会和谐统一的本源和基础。这与晚明李贽所谓“童心”一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强调人性中的自然合理性,看到人性的辉煌,这在那样的社会时代,是超凡脱俗、具有思想的现代性的。

戴震五十五岁劳病而终于任上。《清史稿·戴震传》记录:有一天,“高宗以震所校《水经注》问南书房诸臣,曰:戴震尚在否?对曰:已死。上惋惜久之。”

戴震亦菩书,然传世书迹稀若晨星,唯见上海博物馆藏有其书联一副。

天渡楼所藏戴震书扇一帧,为晚清嘉兴名士王惕安旧藏,视同拱璧。

猜你喜欢
戴震有情天理
与党旗合影
“浙”里有情,“宁”有大爱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愿你2020有情有钱没病没灾不后悔
天理与国法:灾异谴告话语中的慎刑之道
落红有情
独寻真知启后人:戴震后裔的学术使命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笔,是有情的
浅评戴震的义理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