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平 杨书文 顾涛
摘 要:建设美好乡村,是党中央、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课题组针对长丰县部分乡镇美好乡村建设开展深入调研,重点就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美好乡村;建设;思考
建设美好乡村,是党中央、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在农村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抓手。按照《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和《中共长丰县委长丰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长丰县美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长丰县迅速贯彻落实,于2013年正式开始实施美好乡村建设。经过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近3年时间的努力工作,全县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丰硕成果。2015年底,课题组对长丰县部分乡镇美好乡村建设开展深入调研,重点就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县域美好乡村建设基本状况
美好乡村是小康社会在农村的具体化表达,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形象化概括。长丰县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按照“建设新社区、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的工作思路,抓整治、优环境、促改貌,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
截至2015年底,全县已建成省级中心村11个,基本建成18个,正在建设18个,省、市、县三年累计安排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23312万元(重点用于基础设施投入),初步形成了“三带三片”美好乡村建设格局,“三带”是指左店至杜集段沿线10公里、水湖至罗塘段沿线12公里、下塘至北城沿线12公里三条美好乡村建设示范带,“三片”是指长丰县南部生态旅游示范片、中部龙门寺现代农业示范片、北部草莓示范片。
目前长丰县美好乡村建设的突出亮点有:水湖镇费岗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在家乡宋岗村上榜2013年“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50例”,陶楼乡陶西村入围2014年“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50例”,宋岗村入围全省美好乡村建设专题片,庄墓镇金桥社区推选为2015年“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50例”。
长丰近三年美好乡村建设的主要成绩表现在:一是优化了农民居住环境。有效的改善了农村脏、乱、差环境状况,重点示范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配套建设了健身休闲、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农民文化乐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农民家门口就可享受到多项便捷服务,农村居民生活品质逐步提升。二是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推动了产业连片规模发展,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三是加强了干部对农村的了解。通过结对共建美好乡村建设,促使干部去了解基层、思考问题、指导基层、帮助基层,加深了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加深了干部与群众的感情。
二、美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过长,建设进度较慢
美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主要有道路建设、绿化工程、雨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工程、亮化工程、水系改造及农民文化乐园建设等,各个中心村根据实际需要,实施全部或者其中的若干个项目,每个中心村的总投入平均约在500-600万元左右,分解到具体项目,每个项目仅有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项目的建设体量并不大。实地调研发现,2014年4月批复实施的美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15年11月份基本完成,2016年一季度接受验收。2015年项目5月份下达批复,目前正在实施,2016年上半年基本建成。总体来看,建设周期前后接近两年。如此之长的建设周期,一是过多的牵扯了各级干部的时间和精力,要督促工程施工、监督工程质量、协调各方关系;二是各级财政每年安排的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实际支付率较低,造成大量财政资金闲置,资金使用效益不高。截止2015年底,全县美好乡村专项资金累计结存8000多万元。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项目批复下达迟。首先是上级项目批复和资金下达较晚,其次县级项目批复下达也相对较晚,乡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履行招投标等程序,造成项目实施进度较慢。二是极少数群众不配合。有的群众举家在外地打工不能及时赶回,涉及其户的拆迁等无法进行,影响工程施工;有的群众对涉及自身利益,漫天要价,多方阻挠,影响工程施工。
2.涉农资金整合未真正落实
资金不足是掣肘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为此,省、市、县均出台了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形成合力”的思路,要求将扶贫移民、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江淮分水岭治理、以工代赈等项目用于美好乡村建设;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资金整合规模很小,统筹安排力度不够,基本还是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单打独斗”的局面。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美好乡村建设项目计划安排与相关涉农资金项目计划安排脱节,涉及多部门,统筹协调难度大,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有的涉农资金项目已开始安排实施计划,而美好乡村建设项目规划尚未成熟,有的涉农资金主管部门不掌握美好乡村建设项目计划安排,所属部门的项目资金不清楚应该如何支持美好乡村建设。
三、建议和对策
1.超前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一是编制美好乡村建设五年规划。科学确定全县村庄规划布点和中心村规划。村庄规划布点要与小城镇建设、土地复垦整理、整村推进项目等相衔接,避免“前建后拆”现象,杜绝资金和资源浪费。同时,做好每个中心村规划,细化项目实施内容,做实预算,制定详细的实施进度安排。根据各年度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财政安排情况,结合项目成熟程度,分年度确定中心村建设任务,逐年组织实施,确保项目批复下达快、组织实施快。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缩短建设周期,尽早发挥项目效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二是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就让群众参与,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让群众知道该干什么,什么时候干,能干什么,能干成什么样,需多少钱,争取群众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利用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的时机,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充分扩大群众参与度。
2.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形成资金合力
成立能够统筹协调各个涉农资金主管部门的高规格的美好乡村建设资金整合领导小组,以美好乡村建设的规划引领各项涉农专项资金的安排计划,围绕美好乡村建设五年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共同会审确定涉农资金项目计划安排,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形成合力”的原则,除政策规定不能整合的资金或项目外,全部整合用于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努力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和谐局面。
作者简介:
杨华平(1968—),男,汉,安徽合肥人。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委党校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哲学、社会学研究。
(作者单位:长丰县委党校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