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中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2016-05-30 18:30刘艳
西江文艺 2016年9期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小学美术教育培养方法

刘艳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各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美术教育是作为小学教学体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其是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小学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无法替代的地位。在此过程中,如何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将显得十分重要。基于此,文章就小学美术教育中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方法一课题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性思维;培养方法

今天的莘莘学子,将是21世纪世界舞台的主人,面对着改革的浪潮,我们可以充分肯定从小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是有效的,是符合当今社会所要求的素质教育发展理念的。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作用下,创新教育被注入到了小学教学体系中,成为了当中的一个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各学科教学中愈发重要。创新性思维能力是美术学科的基础能力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顺利地解决他们在学习中发现的新问题,从而能更深入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更轻松、顺利。

一、小学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美术教育活动以美为最高规范,“美”作为一种拥有深刻内涵和宽泛外延的意识形态范畴,其赋予了美术教育活动广阔的思维空间。正是由于这种思维空间,使得学生在学习美术以及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思维特征、个性特点,创造美的形象和符号。显而易见,小学美术教育活动,可以通过美育的渗透教育,触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和联想,锻炼并增强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力

根据美术教育在整个小学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它所特有的基础性和非专业性优势决定了其在小学教育的情感和审美渗透教育。小学生处于6—12岁之间的年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情绪、情感日益丰富,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个性;他们的情感、思维、个性、自我意识等都逐渐丰富。美术教育所呈现出的道德情感、认知情感着力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可以把孩子的潜在创新动机激发出来,并能够在道德情感、认知情感的推动作用下,间接性地提高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记忆的持久。此外,在美术所特有的美育氛围中,还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想象与思维的碰撞,让学生迸发出创新性思维的火花。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的障碍

(一)思维定势的消极习惯

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经验以及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美术教育的方法也相对较为简单,过于强调教学任务的完成度,而没有把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机整合,使得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墨守成规,仍旧秉承一贯的“唯我独尊”,学生一直以来都在接受教师机械化授予的知识,长期以往,学生积累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绘画创作经验。在此背景下,学生会对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深信不疑,使得他们在创作的时候难以舍弃老旧的思路,思维定势、僵化,不会通过新的问题去挖掘新的思路,最终导致自己的思维方式受到阻碍,而无法对知识点全面认识。

(二)思维的惰性导致思维受阻

由于美术课程在小学普及的时间还不长,部分学校及领导缺乏现代教育意识,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他们看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等,美术课被看成“形式课”,谁都不愿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由此造成美术课只是一个副科,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容易忽略学生学习时候的一些细节,例如学生掌握绘画技巧方面,老师一般是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模仿绘画,但是并没有教学生如何去创新。再加上,当学生遇到学习瓶颈时,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放弃或者问老师,只有极少数的同学会在困难面前“越挫越勇”,继续思考。当学生的观察以及理解停留在表面的感知时,也会疏于动脑,随之造成思维的惰性。

三、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一)设计合理而丰富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意识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刚入学时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高涨的,这是由于他们刚接触到学校的生活,对一切还充满着憧憬,思维还处于活跃状态,他们对一切的学习课程都充满兴趣。然而,小学生自身的意志控制力毕竟较差,再加上美术老师习惯沿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单一教学模式,使得一些一些意志力较差的学生逐步开始讨厌这种单一的学习生活,对学习活动也难以再有最初的兴趣。为此,美术教师应脱离传统单一授课模式的禁锢,针对小学生无拘无束、好奇、想象力丰富等特点,设计丰富而合理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具弹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可以在美术课堂中结合扩散思维进行训练。

(二)构建真实而复杂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我们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为此,小学美术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精神发展需要,为学生尽可能多提供动手实践、探究的平台和机会,构建有利于诱发学生创新思维产生的真实而复杂的情境,让他们能够在情境活动中开展进一步探究学习活动,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1创设开放的学习与探究的氛围

自由是创设的前提基础与条件,缺乏了自由为基础,就无法进行想象,更不能进行大胆的假设。根据相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心情愉悦、精神饱满的条件下,更容易把注意力、想象力集中起来,更容易融入学习活动中,产生思维的火花。为此,教师应立足小学生实际,为学生创设一个符合他们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的轻松、愉悦的学习与探究氛围。此外,教师还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创造性和复杂性,能够对班级的每个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全面分析,充分重視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兴趣选择,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中获得自信,消除心理障碍,肯定自己的价值,让学生能够进入最佳学习作态,萌发创新性思维。

2.2激发认识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其与大脑皮层中最大的兴奋中心产生联系。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时,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主动、执着地去探索。可以说,兴趣为创新性思维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与条件。为此,美术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应精心设计教学环境,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线,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换为积极、自觉、愉悦的情绪。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引导和促进,指引学生独辟蹊径,脱离常规思维的禁锢,从一种新的角度和视角去思考、分析,以获得全新的感悟和创造。通过这种方式,相信能够把枯燥的课堂转变成学生快乐学习的场所,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得到有效激发。

(三)采用客观而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不断创新发展

积极的评价,对于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保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尤为重要。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的评价以结果为标准,这对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毫无帮助,更别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比较注重老师的评价,会因为老师的肯定而提高学习兴趣,也会因为老师的否定而失去学习美术以及美术创作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创造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在评价时能够考虑差异,对学生创作的独立性、动手能力、积极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以此促进教学和学生的发展。让各类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讓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不断创新。

四、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过程中,社会各界人士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愈发关注。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可以为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打下良好基础。美术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性思维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为此,作为从事小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应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从学科教学实际出发,注重优势互补,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庞伟;;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07期

[2]孙传云;;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究[J];林区教学;2010年02期

[3]于疏影;;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05期

猜你喜欢
创新性思维小学美术教育培养方法
浅议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的色彩教学
创新性思维与设计方法的分析
小学美术教育不要脱离美育轨道
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
跨专业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提升思考
分析罗恩菲德的儿童中心主义对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