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尼
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下面就新教材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备课中体现和保障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和一切教学手段,都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相反是一种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抓住课题导入环节巧设悬念,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加强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开启数学知识大门的钥匙
第一,教学生“读一读”。开始可以为学生编好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四、因人施教,充分地发挥学生个性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有其广阔的天地,教师可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出发,帮助他们建立兴趣小组,利用数学园地开辟“一题多解”等栏目,推荐不同解法,展现独特见解。定期组织讲座、竞赛等活动;既要根据学生个性差异的相似性进行分组活动,又要留有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构成了数学学习的整体,保障了学生的潜能、特长有施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数学教学也要注入时代活水,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与数学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把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至用,体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
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学习兴趣
1.进行情感交流,促进学习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初中生的情感容易在行动中反映出来。如果一位学生因受到某位老师的斥责而产生畏惧感,那么,他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反之,若一位学生因事受到有关老师的表扬和赞赏,那么他会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该老師所教的学科,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在与学生交谈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关系,亲近他们、爱护他们,对差生采取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的方法,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在教与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也能增进相互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
2.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是青少年的天赋,“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有意义、有趣味的问题有其独特的魅力,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促使他们为之绞一番脑汁,费一番苦心,探求解决它,所以课堂上应根据该节课的内容,精心巧妙地设计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学习兴趣。
3.因材施教,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学习上的成功最能成为学生增强自信并自愿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每学期,每单元的开始都可让学生制订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确定相称的竞争对手,开展“结对子赛”,并通过及时批阅的作业,课堂前五分钟基础练习,课堂上的小测验等,使学生能经常从这些机会中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教学时,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智力水平出发,确定教学的坡度和进度。根据学生的差异,灵活调整教学要求,采取分层教学,对能力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布置难易度不同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训练和提高。
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而应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培养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才达到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