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摘 要】课堂是教师施展才能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法的主阵地。在我们的常态课堂上,主要呈现两种模式:一种是“灌输式”课堂,它是老师为了确保学生考出好成绩而一直坚守的课堂;另一类是“课改式”课堂,是为了迎接各类公开课竞赛课而打造的课堂。这两类课堂皆不受学生真正喜欢,“灌输式”太“死”而且“累”,公开课很“活”却如过眼云烟,实践效果不理想。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那就要努力营造让学生“喜欢”的新课堂。真正实现快乐学习与高效学习的结合。
【关键词】营造;语文课堂;切入点
何谓“喜欢”?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课堂上,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仔细倾听,大聲诵读,勇于发问,敢于表达,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这就是“喜欢”了。在课堂上,学生能够较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堂知识的结点,能接收到新的知识信息,能产生心底的共鸣,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喜欢这样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能一丝不苟地做笔记,能准确完成作业,能在课堂反馈中获得老师的肯定、同学的认可,他们也会喜欢上课堂。总之,在学生“喜欢”的课堂上,他们能够表现自己,他们能够增强自信。他们能够有所收获、有所触动、有所感悟。
如何营造让学生喜欢的课堂?好的课堂就像一篇精美的文章,应有亮丽的开头,有精彩的结尾,还应有课堂中行云流水般的过渡。课堂应精心构思,巧妙布局,课堂应字斟句酌,删除一切不必要的废话。课堂要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要逻辑严密,剖析透彻;要娓娓道来,如沐春风。课堂,触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打开了学生的心扉,就能让学生高兴地进入课堂,深入课堂。
营造学生喜欢的新课堂,应该选准“切入点”。每一堂课,都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都要在导入时就抓住学生的心。这要求老师在备课时一定得深入理解课文,勇于创新,在参考资料之外,找到别出心裁的切入方式。
“切入”课堂之后,应让学生参与课堂,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老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可以从学习的步骤开始。先学会“读”,整体把握课文,再“质疑”寻找课文的难点,然后开展“探究”,用合作的方式讨论归纳,解决疑难。最后,开展课堂“评价”,小结归纳,品析写法,把握关键的知识点,巩固重点。老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做好预先的规划,还要学做一个“鼓手”的角色。当学生读课文时适时提供方法指导,及时评价,及时调整阅读方式,让精彩的“读”成为学生喜欢课堂的原动力。王尚文老师说:“培养高品位的语感是语文课的最根本之处。”学生感受到来自阅读的快乐,自然会激发阅读的欲望。第二通鼓点要敲在学生如何主动发问,质疑问难上。这其实是一节课的关键节点。老师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发问,鼓励学生质疑,并加以充分肯定。要让学生相信“课堂上没有傻问题”。学会恰当地赞扬,及时地赞扬,千万不能漠视学生的问题。对待学生的每一次发问,每一个问题都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甚至是奖励,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滋味,真正深入课堂,从而更加喜欢课堂。学生学会了质疑,自然会进入思考的环节。老师的第三通鼓点,要敲在学生们的“讨论”之中。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课文中的疑难,老师要学会巧妙地提供信息资源,纠正学生们的思维偏差,指导学生形成共识。老师千万不能用既成的观点代替学生的不成熟的看法,用标准答案代替一切。要从学生的思维中找到“闪光点”,从学生的答案中发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自信,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能力,才能让课堂“生成”精彩不断。最后,对于学生的问题,可以设置“问题库”从而可以让老师的备课更有预见性,对学生的讨论“智慧”也可以在教学反思中及时的总结。这样,老师也就会在教学中不断成长。
课堂的最后阶段,可以展示,可以总结,也可以反馈。如同一篇文章,结尾部分才是精华,一节课也一样,结尾要让学生“学有所获”,要让学生流连忘返。展示型结尾,可以以学习小组为主体,将这节课的收获展示出来。假如学习小说,可以展示人物的性格或塑造人物的方法,学习借景抒情的散文,可以展示景物描写的方法,人物的感情变化等。展示加上评比,课堂的结尾就更为精彩了。总结式结尾,如果老师采用“微课”式,归纳文章的主旨,评价学生的讨论结果,巩固课文的重点,一定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课堂反馈式结尾,要师生互动,可以是简答式,也可以是练习式,要起到巩固的作用,要有举一反三的运用。课堂的结尾,应到达到“深邃”而又“辽远”的效果,让人回味无穷。
营造让学生喜欢的新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入真挚的情感,才能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要求,才能真正摆脱传统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营造新课堂,老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要有开创精神,进取精神。老师只有潜心钻研教材,钻研学生,探索课堂教学的节奏,才能真正让学生喜欢,才能实现快乐课堂,高效课堂。营造新课堂,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创新,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学习的主人。营造让学生喜欢的“新”课堂,老师责无旁贷,老师别无所求。“新课堂”定会成为老师的追求,学生们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