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琼
【摘 要】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教师在小学阶段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学习奠定基础,为此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有必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088
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以基本数学运算为基础的,因此在小学阶段数学和语文课程一起受到重视,被定为主要学习的科目之一。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的是基本识数、认数,数字之间加减、比较运算。但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面开始拓宽,学习内容开始加深,难度也在逐渐加强,部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没有那么强,学起来吃力,开始和其他同学拉开距离,从而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数学,进而产生偏科、厌学的现象。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对学校里屡见不鲜的偏科现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教学实践经验表明,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课堂上抓紧一切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将学到的新知识理解、消化,再配合课后的练习作业,将当天学到的新内容吸收成为自己的知识。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数学教师要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秒,掌握好课堂教学节奏和学生的学习进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获得知识,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能够跟上教师的讲课进度,从而提高数学成绩,避免偏科现象的发生。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本论文试从做好课前准备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提高自身素养,做好课前准备
精彩的课堂教学与认真备课过程分不开,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准则放在课堂教学中也很贴切。要讲好一节课,并不是单单备好课就可以轻松应对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学生学习情况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情境是复杂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忽略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反应,只顾自己讲课的进度,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对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根本不了解,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是失败的。因此做好课堂准备是一项很重要、不容忽视的环节,需要调动教师自身的从教经验,合理、缜密地安排教学活动,才能算是有效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参考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要考虑到每个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既要注意“过程与方法”还要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得到提高,更要注重在这个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就对小学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在有效的时间内,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学生自己悟到做题方法,总结出题目中蕴含的规律,这样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学习数学如此有趣,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目的。
其次,要做好备课工作。很多数学教师在这里存在认识性的误区,认为备课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从网上下载一个教案背一背,拿到课堂上去讲就可以了,这样做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学生不是听课的机器,有自己的思维。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反馈情况,这个公式从这一步到那一步到底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有的学生脑子灵敏反应快,有的学生却需要一个转弯的时间,这样不顾学生的主体接受情况,照搬别人教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小学生的脑袋里装了十万个为什么,课堂上的回答常常令人啼笑皆非,达不到自己预期的答案,教师在这个时候就要能够随机应变,积极引导学生回到数学课堂,继续新知识的学习,这些都是在备课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到的。经验丰富的老师会巧妙地处理每个教学突发状况,收到自己课前预料到甚至意想不到教学效果,这些是每个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都应该努力做到的。
二、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如何把这个真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形式科学的一种,不同于语文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语言表达能力,数学的研究内容是有规律可循的,很多难题套用数学公式以后都可以轻松解开。有一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找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愿意在探索规律中求得真理;有的学生比较感性,对他们眼里“冰冷”的数字没有感觉,正所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小学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积极寻找合适的方法,让没有发现数学之美的学生找到那扇打开“真理之门”的钥匙,使学生对学习数学重拾热情。
首先,要走进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身边,去商场里买东西付钱要用到基本加减法,称体重的时候会涉及到重量单位的学习,甚至走路、跑步的时候也会用到长度计数单位,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他们就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与数学其实息息相关,并不是学习数学没有用,这都是自己现在、以后生活中需要用到的知识,学生有了这个认知之后,对数学课的排斥就会小一点,会自己领悟到如果学不好数学给自己的生活带来麻烦。
其次,可以借助道具,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不像语文那样有跌宕起伏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多的是抽象枯燥的数字与算式,若能在这些符号中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自然而然就会提高课堂效率。如在给学生讲述“5以内减法”的时候,如果告诉学生“5-3=2”,学生会有疑问到底是为什么?我在小黑板上贴了5只桃子卡片,然后拿去了3只,让学生数一数还有多少,从而自己得出等于2的答案。通过用日常生活中都会吃到的桃子,生动形象地讲解,学生对减法有了直观的了解,他们的感官受到刺激,大脑思维活跃起来,愿意和老师一起探索数学的未解之谜,学习热情也会有明显的提高,课堂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总而言之,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世界的了解并不深刻,还没有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作为数学教师要肩负起自己启迪智慧的责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完美结合,注重课堂效率,让每个学生发自内心的想要学好数学,愿意参与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在学习数学中感受知识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