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超声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

2016-05-30 00:40潘美妍
实用医药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超声

陈 杰,潘美妍

聚集超声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

陈杰,潘美妍*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超声;肢体活动能力

脑梗死是以脑血管供血障碍为基础病理而引发的脑组织缺氧、缺血坏死性疾病,为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多数脑梗死患者经及时的治疗、有效的干预能保住生命,但大部分患者遗留有偏瘫后遗症,对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据最新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脑梗死后偏瘫的发生率高达80%,而偏瘫早期予以患者有效的康复治疗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关键[1]。聚集超声是在超声诊疗技术发展进程下应运而生的无创、无放射性治疗技术,能够借助超声波的微热效应、机械效应及理化效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患者行聚集超声治疗对比观察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且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均为单侧偏瘫患者。其中,男38例,女40例;年龄45~74岁,平均(60.84±5.13)岁;病程6~15 d,平均(10.52±2.17)d。偏瘫位置:左侧41例,右侧37例。病例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并发症者,如恶性肿瘤、肝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2)四肢均瘫痪者;(3)合并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4)有精神病及痴呆病史者。随机将78例分为2组,即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偏瘫位置及一般体征等比较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39例患者行常规治疗,主要治疗措施包括:(1)药物治疗。即根据患者病情,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血脂调控及改善微循环等药物进行治疗。(2)康复治疗。即根据偏瘫患者耐受力情况制订循序渐进的功能康复锻炼计划,包括良肢位摆放、肢体关节被动及主动锻炼、起坐锻炼、桥式运动、站立训练、行走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

观察组39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聚集超声治疗。治疗仪器选择LCA200型聚集超声治疗仪(重庆海扶技术有限公司生产),选用双氯芬酸二乙乳胶剂(扶他林,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为耦合剂,即导入药物。超声波频率0.8 HZ,输出升功率≤10 W,工作精度±5%,治疗能量分为1~4挡调节。治疗步骤依次为:(1)选取治疗部位。针对上肢偏瘫部分,选择偏瘫侧上肢屈肌肌群包括肱二头肌、肱桡肌、绕尺侧腕屈肌、旋前圆肌、指浅屈肌等为治疗部位;针对下肢偏瘫部分,选择偏瘫侧下肢伸肌肌群包括股四头肌、比目鱼肌及腓肠肌等为治疗部位。(2)选择治疗枪。鉴于该组患者脑梗死面积较大、病变较深等因素的考虑,选择超声输出面积约为20 cm2的D50大治疗枪进行治疗。(3)治疗方式。首先,指导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将适量扶他林于治疗区域均匀涂抹,并在其左右下采用适当的压力将治疗枪贴片紧贴治疗区域;然后,根据上述所选择的治疗部位走向将治疗枪进行均匀、缓慢的移动,并根据“剂量递增”的原则逐步提升治疗挡(以患者耐受为前提),直至患者局部产生酸胀感、温热感为止。治疗患侧上肢、下肢各10 min/次,1次/d,共治疗30 d。

1.3观察指标

1.3.1上下肢运动功能于2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Brunnstrom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分别对患者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该标准将肢体运动功能分为Ⅰ~Ⅵ期,分期越高,提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越好[3]。

1.3.2平衡能力于2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平衡功能测试法分别对患者的平衡能力进行评价,评分越高,提示患者平衡能力越好[4]。

1.3.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样,于2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分别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5]。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检测数据标准差用()表示,计数检测数据以率的形式表示,组间两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上下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肢体运动功能评定下,治疗前,2组患者的上下肢Ⅴ~Ⅵ分期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下肢Ⅴ~Ⅵ分期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Brunnstrom肢体运动功能评定结果对比分析

2.2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2组患者的平均Fugl-Meyer及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Fugl-Meyer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聚集超声治疗方法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恶性肿瘤如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软组织损伤等方面,国内外关于应用超声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研究甚少。然而,在超声波的作用机制上,其产生的温热效应具有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营养,促进新陈代谢,降低结缔组织、肌肉张力及缓解肌肉痉挛的显著作用;而其产生的机械效应及理化效应则具有提高酶的活性,提高蛋白合成率,软化肌腱、肌肉的显著效果。同时,导入药物扶他林具有改善肌肉损伤,缓解肌肉酸痛,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的显著作用。因此,在脑梗死偏瘫的康复治疗中,可通过聚集超声治疗方案的应用,对患者病变部位的准确定位,并选择特定的输出方式和波长,使超声波凭借其良好的组织穿透性、方向性及可聚集性等功能性质,将发射于体外的低能量超声波透过病变组织而于体内病变部位充分聚集,促进能量的叠加,进而借助超声波的温热效应、机械效应及理化效应达到治疗病灶的目的。该研究中,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常规治疗联合聚集超声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下肢Ⅴ~Ⅵ分期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Fugl-Meyer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即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主要是因为通过超声治疗方案的辅助应用,能够发挥超声波的作用功能而尽早改善患者偏瘫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恢复肌力,改善肢体运动障碍,进而促进患者整体肌肉功能的恢复。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及Barthel评分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景.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5,36(10):2181.

[2]耿澎.浅谈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社会功能及步行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6):239-240.

[3]张丽华,顾志娥.联合超声导入治疗仪对偏瘫患者ADL的临床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425-426.

[4]张园园,潘化平,冯慧,等.超声结合扶他林痛点导入治疗卒中后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临床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4):309-311.

[5]杨静萍,谭文惠,郭玲琳,等.联合超声导入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及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5):236-237.

[2015-08-17收稿,2015-09-15修回][本文编辑:董冰媛]

[中图分类号]R743.31

[文献标志码]B

[作者单位]266071山东青岛,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陈杰,潘美妍)

[通讯作者]潘美妍,Email:panmeiy2011@126.com

DOI:10.14172/j.issn1671-4008.2016.02.016

猜你喜欢
超声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分析
超声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
超声波作用下乳化炸药和乳胶基质的破乳现象试验研究
超声检测4~12岁女童子宫卵巢的临床意义
超声对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健康体检中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黄疸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
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临床评估和处理
超声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改变的关系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