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如霞
摘 要: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生活是课程的资源,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与生活化是一个动态的课程建构过程,它需要寻求有效的整合策略,使课程和游戏、生活有机融为一体,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快乐成长。
关键词: 游戏化 生活化 幼儿园课程
一、游戏课程妙趣多
游戏给了幼儿想象、探索和创造的机会,是促进他们发展的重要活动。幼儿游戏是为了享受活动过程所带来的乐趣、感受自己的能力和验证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生活本身,生活中处处都是游戏。在不同种类和不同程度的游戏中,幼儿学习和发展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后现代主义课程专家多尔指出: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是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纲要》和多尔的观点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理解。
在园本课程小班科学活动《玩毛线》中,让幼儿在玩毛线的过程中渐渐发现毛线的一些特性。比如引导幼儿拉一拉、抓一抓、搓一搓看看发现了什么,有些幼儿很快就把毛线的特性说了出来,“拉一拉,毛线变长了”,“抓起来软软的”,“摸起来毛毛的”,为了进一步让幼儿了解毛线,老师还准备了颜料,让幼儿把毛线放进颜料里,然后用毛线在纸上画画,幼儿对于颜料本身就充满兴趣,颜料和毛线加在一起更能激发幼儿天性,在玩的过程中还能重新认识毛线,在玩过之后就能让幼儿更快理解毛线为什么能变长、为什么毛线能保暖这些问题。幼儿最喜欢的就是新鲜的事物,在科学活动《会变魔术的水》中,让幼儿把糖、盐、味精倒入水中,然后观察哪一杯水能使鸡蛋在水中能浮起来,这个实验使幼儿产生了极大好奇心,每个人都跃跃欲试,都想探索其中奥秘。在多次试验中,幼儿玩得很开心,也学到了盐可以使水的浮力增加,同时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了解科学的神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对探索的欲望,因此,幼儿的生活必定离不开游戏。我们应充分尊重幼儿的已有经验,使游戏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极具价值的生活活动和学习活动。
二、生活处处有课程
课程的生活化,对年幼的个体来说,生活是笼统的、不分化的,生活是完整的、多姿多彩的,生活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因此,把视点仅仅停留在幼儿个人生活上是不够的,社会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幼儿园课程应充分利用幼儿园生活本身及幼儿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对幼儿而言,学习的逻辑是生活的逻辑,而不是系统知识的逻辑。社会是整体的,学习是整体的,发展也是整体的,注重学习的整体性,是得到现代教学理论支持的。
在幼儿园中,到处都能看到走廊和教室都有制作区域活动,有居家型,比如厨房、卧室、书房、客厅、洗漱间等;有消费型,比如超市、奶茶店、烧烤店等;还有职场型,比如银行、医院等区域,都能让幼儿在幼儿园就能体验不同的社会人物,学习怎样做一个消费者,怎样做好一位顾客,身于这个职业应该做什么,当幼儿做爸爸妈妈时,应该怎么做,在这些区域活动中,幼儿就能充分体验到来自社会的氛围。为了让幼儿亲身实践,我们还来到了附近的菜场,让幼儿观察大人是怎么买菜的,同时我们会为幼儿介绍蔬菜,让幼儿认识更多蔬菜,要求幼儿和菜场上的叔叔阿姨打招呼,学会基本的礼仪,和别人相处的方法。经过这一次的参观,幼儿更加珍惜粮食了,中午回来吃饭都吃得干干净净,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在元宵节的时候,我园还举行了搓元宵活动,幼儿在本次活动中,自己学会搓元宵,并且吃到了自己做的元宵,看着孩子们吃得那么开心,果真应了一句话:“自己做的就是好吃。”这些活动使幼儿在与外界的交往互动中得到全方位、多元化、动态协调的发展,逐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三、相辅相成促成效
游戏、生活和课程是相辅相成的,当幼儿缺乏基本的生活经验,幼儿的游戏就会在原有水平上徘徊。很多时候内容和形式的贫瘠,会导致幼儿在游戏中出现很多问题,从而难以实现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价值。
为了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情境性,可以将课程中各领域内容迁移到游戏中,比如民间游戏《切西瓜》、《老狼老狼几点了》、《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这样可以使课程内容不再枯燥乏味,还可以让幼儿更快地吸收更多领域的内容,使幼儿的生活经验在游戏中得以延续,促进幼儿智力和道德的成长。
因此我们说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是快乐的学习,生活是课程的资源。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快乐成长,这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与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