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玲
欣赏音乐第一是倾听。学生听觉能力会随着年龄逐渐提高,教师应不失时机的发展和培养它,树立正确聆听的教学意识。音乐欣赏教学是使用实际作品训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反复地聆听,用耳朵“听出来”音乐要素,经过模糊的体验与认识渐渐走向清晰的认知过程,随着视角的拓宽,学生会在内心和思维中对音乐表现的理解逐步提高。常态音乐欣赏教学普遍存在聆听音乐后提出“这是一段怎样的音乐?你有什么样感受?”等笼统的问答层面。而欣赏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听什么”“怎么听”“听感受”“听理解”,才能吸引他们对音乐的注意力,做到认真聆听、有效聆听。
一、发展音乐听觉经验是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
《课标》提出: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能力、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初步培养起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素养。这四大能力中听觉能力是基石,有了良好的聆听习惯、听觉能力才能更好的欣赏、感知、表现和创造音乐。音乐欣赏教学并不是简单靠教师讲解分析音乐要素、聆听几遍音乐、从语言上得到认识这三方面来学习音乐,要避免“有分析、没体验”,“有聆听、没经验”的教学现象。
二、在欣赏中建立学生的听觉经验。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速度、力度、节拍、常见节奏型等音乐要素掌握的比较好,但对于复杂的曲式、深奥一点的和声、调式等音乐要素就没有任何的听觉经验。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欣赏材料,通过有效的音乐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听觉经验,提高听觉能力。
如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时,进行复三部曲式结构的感知:教师在B乐段的欣赏中引领学生聆听,其中包括乐段中不同主题情绪和气氛,让学生在教师直观的指挥动作、肢体语言中感受乐段轻柔舒缓的检阅军队旋律(a乐句)与激昂的军乐曲旋律(b乐句)交替出现。对乐曲解读中运用各种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生消化、吸收音乐:学生除了将听到的音乐用自己喜欢的管弦乐器随乐模拟演奏,还进行场景再现“将军检阅军队”;学生从绘制图形谱中轻柔舒缓的旋律与激昂的军乐曲旋律表现效果一目了然;学生使用打击乐器设计节奏型分别为“将军挥手阅兵”“军队训练有素”两个主题乐句伴奏:
碰钟(三角铁):2/2 x - - - | x - - - |
响板(串铃):2/2 x - x - | x - 0 0 |教师播放乐曲,学生在相应的主题乐段准确地参与体验,在感知记忆的旋律中进行复三部曲式结构A(aba)-B(ababa)-Aˊ(aba)的音乐体验与听觉经验的积累,掌握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形象塑造中的作用,明白各乐段中所包含的各个音乐主题之间的关系。
再如,音乐活动《两只老虎》进行调式感知:学生聆听《两只老虎》,记忆旋律练唱,并做到力度张弛的变化和情感体验。教师指挥卡农:
学生准确完成轮唱,结尾做到循环式换气达到音色的和谐统一,创编新词:同学们呀,同学们呀,大家好……学生已对歌曲有了全新的音乐认识: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和声等音乐要素的感知。此时,教师弹奏将主题转为小调式的《两只老虎》:
原谱
小调
学生听琴模唱找不同,交流:同样的音乐改变了3和6的音高,增加了几个音符,带给我们怎样的不同感受?生:这是一只受了伤的老虎;生:它是悲伤版的老虎;生:一只优雅的老虎……教师用钢琴弹奏两组旋律的主干音,引导学生再次听辨调式不同带来的音色明暗变化——大调音乐大三度明亮,小调音乐小三度较为柔和等。在随后的拓展练习中,播放马勒《第一交响曲》,音乐主题以《两只老虎》为素材,使用小调替代原来的大调,节奏缓慢、悲伤,音乐交替表现讽刺性的欢乐和不可思议的阴郁。学生在第一乐章中聆听到熟悉的音乐时随着节奏律动拍手、走动……学生加深了听觉经验,对主音的敏锐性大大提高,这也就达到了对调式听觉经验的建构。
三、在欣赏课中明确聆听关注点,训练听辨能力。
教师要明确学生聆听音乐关注的是什么,在聆听中不断变化听觉关注点,可以是旋律与曲调走向、节奏与节拍律动,音色与演奏特点,作曲家与作品风格的等等,在欣赏课中,对音乐作品整体的听觉体验与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把感性认识变为理性概念,转化为生动实际的音乐形象,提升对音乐的听觉及快速的反应。发展音乐听觉能力,不仅来源于音乐要素的感受、认识,更需要在大量的音乐作品中锻炼和发展。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并不是对作品中的所有音乐要素来进行学习,而是要提炼出音乐作品和主题中最有感染力的音乐要素来进行重点的聆听获得学习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把握音乐欣赏教学的核心和重点。
小学阶段要对音乐表现要素有所理解,就必须建立敏锐听觉感知经验,教师只有在每节音乐课堂中做到持之以恒地努力和练习,才能使学生的听觉经验真正发展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