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现状:回顾与展望
——一项基于15种语言学核心期刊(2005~2014)的调查研究

2016-05-28 05:47冯绍锋冯志伟
当代外语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不足类别趋势

冯绍锋 冯志伟

(杭州师范大学,杭州,311121)



我国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现状:回顾与展望
——一项基于15种语言学核心期刊(2005~2014)的调查研究

冯绍锋冯志伟

(杭州师范大学,杭州,311121)

摘要:基于对我国15种语言学核心期刊中(2005~2014)有关语料库翻译学论文的调查研究,本文考察了我国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语料库翻译学在这十年间的发展虽几经波折,但总体呈向上蓬勃发展趋势;第二,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以实证性研究为主,非实证性研究为辅;第三,语料库翻译学的实证性研究分为以下九大类别:词汇、句法、语义、语篇、翻译共性、翻译策略、教学与测试、译本、译者。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存在如下三点缺陷:第一,研究领域缺乏广度和深度;第二,定量研究较为简单;第三,语料库驱动的译学研究尚未展开。

关键词:语料库翻译学,趋势,方法,类别,不足

[doi编码] 10.3969/j.issn.1674-8921.2016.02.012

1. 引言

和语言学一样,译学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不外乎以下三种:内省法、诱导法和基于语料库的观察法。使用内省法得出的语言数据称为“第一人称数据”。在使用第一人称数据时,语言研究者不但是语言数据的分析者,还是语言数据的提供者;但是第一人称数据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使用诱导法得出的语言数据称为“第二人称数据”;在使用第二人称数据时,语言研究者不再是数据的提供者,数据需要通过“作为第二人称的旁人”的诱导才能得到。如果使用语料库的数据作为语言研究的数据来源,那么语言研究者就不再是语言数据的提供者或诱导者,而是语言数据的分析者,这种通过观察语料库而得到的语言数据称为“第三人称数据”。当前,基于语料库的观察法成为了语言研究的主流,语言学正面临战略转移的重要时刻。纵观近年来的译学研究,我们发现,同语言学一样,我国译学研究也正面临战略转移的重要时刻。战略转移的关键在于研究方法的过渡,即从内省法和诱导法向基于语料库的观察法转移。正是在当今译学研究注重描写和实证相结合的大趋势下,语料库翻译学应运而生。

英国学者Mona Baker于1993年发表了CorpusLinguisticsandTranslationStudies:ImplicationsandApplications一文,此文的发表标志着语料库翻译学这一译学研究范式的诞生。语料库翻译学是由语料库语言学与描写性翻译研究融合而成的语言研究范式,其以翻译本体为研究对象,从大规模翻译文本或翻译语言整体入手,采用语内对比与语际对比相结合的模式,对翻译现象进行描写和解释,探索翻译的本质(王克非、黄立波2008)。近年来,语料库翻译学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对原有课题认识在深化,并不断有新课题产生;方法论也更为成熟,复合的对比模式逐渐取代单纯的单语类比或双语平行模式(黄立波、王克非2011)。有鉴于此,本文拟将对2005~2014年这十年间我国15种语言学核心期刊所刊登的语料库翻译学论文进行筛选、统计、归纳、总结,从而回顾近十年来该学科的发展历程,以期展望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2. 研究样本

我们选取的15种语言学核心期刊分别为《中国翻译》、《中国外语》、《当代语言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外语界》、《外语电化教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现代外语》、《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外国语文》、《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研究》以及《外语学刊》。这15种期刊在外语界均有一定的知名度和权威性,在中国知网上具有较高的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而且这15种期刊所刊登论文的质量和引证率都比较高。所以这15种期刊所刊登的语料库翻译学论文能够较为真实而又全面地反映出我国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现状。

我们进入“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文献分类目录下,将学科领域设定为“哲学与人文科学(文史哲)”;在检索控制条件下,将检索年限设为“从2005年至2014年”,将来源期刊依次设为上述15种期刊,将期刊来源类别设为“核心期刊”;在内容检索条件下,将检索条件设为“篇名”,将篇名的内容依次设为“语料库”和“翻译”,以及“语料库”和“口译”。因此,这就涉及30次检索。最后我们一共检索出88篇文章。快速浏览这88篇文章的篇名、摘要及关键词之后,我们发现,在这些文章中,有的是书评,有的是栏目主持人的导言,有的是语料库翻译学的研讨会通知,有的则与语料库翻译学无关。因此,我们最终从这88篇文章中筛选出72篇论文,并将其按期刊名称分类汇总,统计出上述15种期刊在这十年间所刊登的语料库翻译学论文的总量(见图1)。从发文量的角度剖析,语料库翻译学的论文深受《中国翻译》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垂青,其十年发文量分别为12篇和11篇,约为年均一篇。相较之下,《中国外语》、《当代语言学》、《外语界》、《现代外语》以及《外国语文》对于语料库翻译学的论文并不钟爱,其十年发文量均为两篇或一篇。我们以六篇为分水岭,将十年发文量大于或等于六篇的期刊归为一类,剩余的期刊归为另一类。前者有以下五种期刊:《中国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以及《外语研究》。后者有以下十种期刊:《外国语》、《外语电化教学》、《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学刊》、《中国外语》、《当代语言学》、《外语界》、《现代外语》以及《外国语文》。

图1 各期刊近十年所刊登该领域论文的总量

下面,我们从研究趋势、研究方法、研究类别这三个视角出发,统计分析近十年来语料库翻译学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3.1研究趋势

从2005年至2014年,我国语料库翻译学发展虽几经波折,但总体呈向上蓬勃发展趋势(见图2)。从发文量的角度剖析,我们发现,在前五年中,2009年是语料库翻译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年发文量达七篇,这说明该领域的研究已初步受到我国译学研究者的关注。令人遗憾的是,语料库翻译学的发文量在这五年中均未超过十篇,这说明该领域的研究在我国依然具有巨大的研究潜力和研究价值。在后五年中,2014是语料库翻译学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时期,年发文量达13篇,几乎是2009年的两倍。不仅如此,除2012年外,其余四年的发文量均大于或等于十篇,这说明我国译学研究者正日益重视该领域的研究。然而,2011年的发文量与上年相比略有下降,而2012年的发文量与上年相比则大幅下跌,降至六篇,为2010年的二分之一,这说明语料库翻译学在历经十几年的发展之后,亟待寻求新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热点。令人欣慰的是,2013年和2014年的发文量又再度飙升,分别上升至12篇和13篇,这说明语料库翻译学在经历低迷阶段后,再度为我国译学研究者所青睐,这很有可能是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出现了新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热点,由此可以预期,语料库翻译学在今后的几十年间依然是我国译学研究者的宠儿。

图2 我国语料库翻译学论文的年发文量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最近推出了“知识脉络分析”服务。知识脉络分析以主题词为核心,通过数据预处理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使用可视化的方式动态展示知识的研究趋势,并可进行趋势对比,帮助用户快速掌握学术热点和走势。同时,从相关人物、相关期刊、相关机构、相关主题词等多维度进行数据挖掘和知识揭示,为某一知识点在不同年代画出一张知识网络图,不同年代的网络图按顺序链接起来,形成某一知识点在不同年代的知识网络形状演变脉络图,简称为“知识脉络”。

我们以“语料库翻译学”为检索词,在万方知识脉络分析服务中,检索得出该研究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趋势(见图3)。图中术语“年度命中数”表示语料库翻译学在下列各年度中,在每百万篇期刊论文中命中的文献数量。语料库翻译学于2007年在每百万篇期刊论文中命中0.53篇文献,2009年为0.46篇文献,2010年为0.4篇文献,2011年为1.39篇文献,2012年为1.57篇文献,2013年为2.14篇文献,2014年为3.01篇文献。这些数据说明,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在近四年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该译学研究范式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其研究趋势正蒸蒸日上。我们还发现,语料库翻译学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为译者风格和翻译共性,其中翻译共性主要分为:显化、隐化、简化、范化。

语料库翻……1114574热词共性(1)简化(1)显化(1)隐化(1)范化(1)起源(1)发展(1)传统翻译(1)创新(1)语料库(2)对应语料库(1)翻译研究(1)应用(1)翻译(1)corpus-basedtran...第二届(1)心得体会(1)翻译共性(1)文本体裁(1)翻译共性(5)简化假说(2)科技论文英文摘要(2)译者风格(2)口译(1)翻译共性(2)译者风格(2)语料库语言学(1)翻译的普遍性(1)翻译的显化

图3语料库翻译学的知识脉络分析

3.2研究方法

当今译学研究主要有以下两大类别:实证性研究和非实证性研究。前者指采用实验形式,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系统设计实验步骤,收集并统计数据,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并讨论由数据引出的结论,可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后者指并非采用实验形式,不以数据采集、统计、分析为基础,主要涉及理论探讨、研究回顾以及方法归纳等的研究。有鉴于此,我们将上述72篇语料库翻译学的论文可按年份(由远及近)统计出这两类研究各年度的发文量(见图4)。从发文量看,在这十年间,该领域实证性研究的发文量总计达42篇,而该领域非实证性研究的发文量共计达30篇,这说明近十年来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以实证性研究为主,以非实证性研究为辅。实证性研究的发展虽经历波折,但总体呈向上发展趋势。在前五年中,该领域研究的发文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这说明我国译学研究者逐渐运用语料库并采用实证手段研究翻译。在后五年中,该领域研究的发文量虽有大起大落之势,但总体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2010年和2011年该领域研究的发文量均为八篇,与前五年相比则是大幅增长,比2008年和2009年的发文量均多出五篇。然而,2012年该领域研究的发文量却只有一篇,这说明该领域的实证性研究已达到饱和程度,如需继续,我国译学研究者须要寻求新的实证研究热点。值得高兴的是,2013年和2014年该领域研究的发文量为九篇和七篇,这说明我国译学研究者已在该领域中找到了新的实证研究热点。

3.3研究类别

根据Biber(2000)和Kennedy(2000)对语料库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分类方法,并考虑当下我国语料库翻译学实证性研究的实际,我们在此将该领域的实证性研究分为以下九大研究类别:词汇、句法、语义、语篇、翻译共性、翻译策略、教学与测试、译本以及译者,并统计每个研究类别在这十年间的发文量(见图5)。从发文量的角度剖析,在这十年间,语料库翻译学在词汇类别上的实证性研究深受我国译学研究者的关注,发文量共计达十篇。相比之下,在语义、语篇这两个类别上的实证性研究几乎无人问津,发文量均为一篇。由此可见,语料库翻译学在词汇类别上的实证性研究在今后将走向饱和态势,而在语义、语篇这两个类别上的实证性研究在今后将是我国译学研究者所关注的研究热点。我们以五篇为分水岭,将十年发文量大于或等于五篇的研究类别归为一类,剩余的研究类别归为另一类。前者有以下四大研究类别:词汇、句法、翻译共性以及翻译策略。后者有以下五个研究类别:语义、语篇、教学与测试、译本以及译者。这些研究类别的发文量如图5所示。

图4 实证性研究和非实证性研究各年度的发文量

图5 2005~2014年各研究类别的发文量

3.3.1词汇

胡显耀(2007)通过分析和对比汉语翻译语料库与非翻译语料库的词语统计特征,对当代翻译小说的词语特征进行实证描述,探寻汉语翻译文本的规律性特征或翻译规范。其研究表明,与同一语言的非翻译文本相比,汉语翻译小说存在倾向于使用更少的词汇,重复使用一定数量的常用词,实词减少等特征。唐树华等(2011)将翻译看作概念映射和范畴重构的过程。通过基于语料库的“酸”和“sour”语料对比研究发现,除了典型隐喻表达的概念和范畴映射问题,语言规约性差异也是隐喻拓展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他们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译文功能对等原则关照下的常规隐喻投射路径显性和隐性处理方式。李鑫和胡开宝(2013)运用自建语料库,考察了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情态动词的使用特征及其动因。其研究表明,与美国政府记者招待会原创语料相比,中国政府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过多使用高值和中高值情态动词,过少使用表示委婉语气的较低值情态动词以及情态动词缩略式。从情态动词的语义类型分布来看,口译英语过多使用义务情态而过少使用认识情态,其背后主要有三大动因:中美政府记者招待会语篇的话语基调差异、汉英语法差异和口译译员的主体性。

3.3.2句法

秦洪武(2010)运用多译本文学翻译语料库,探讨了影响汉语翻译文本语言运用质量的两个因素:句段长度和结构容量。他的研究表明,结构容量直接影响句段长度,译本在句段长度上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在结构容量上有差异;句段长度和结构容量直接影响行文的流畅和语言运用质量。朱一凡(2011)利用CCL古代汉语语料库、CCRL检索工具以及现代名家小说文本库,对五四时期流行于现代汉语中的欧化结构进行了全面考察,他的研究总结了翻译欧化汉语句法的三种机制,即通过翻译借用的欧化结构、通过翻译激活的汉语结构、通过翻译转用的汉语结构。王慧兰和张克亮(2014)利用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以“进行”类结构为例,研究轻动词结构的汉英机器翻译问题。首先对轻动词结构对译的英语结构进行分类,再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对各类对译结构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然后以此为基础分析制约对译英语结构选择的三个语言学因素,即“进行”的动词宾语V的语义类别;包含“进行”的小句的格式;轻动词结构在小句中的地位。

3.3.3语义

朱一凡和胡开宝(2014)运用新闻汉译语料库和原创语料库,对比分析“被”字句在这两个语料库中的语义趋向和语义韵。他们的研究表明,“被”字句在汉译语料库中的主导语义趋向为“弱及物义”,而其在原创语料库中的主导语义趋向为“遭受义”,而造成该变化的根源在于英语被动句含有大量的“弱及物义”动词,译者受源语的影响和省力原则的操纵,英语被动句多被译为“被”字句,这促使汉译语料库中出现了大量的弱及物义的“被”字句,甚至超过了遭受义“被”字句。他们的研究还表明,“被”字句的语义韵在汉译语料库中总体呈中性趋势,而其在原创语料库中总体呈消极趋势。

3.3.4语篇

尹富林和胡元江(2010)运用自建的小型英汉科技语篇语料库,从中随机选择了20篇相关主题的科技语篇,对其主位推进模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他们的研究表明,在结构性衔接方面,英汉两种科技语篇中都较多使用平行型和延续型主位推进模式生成语篇;在非结构性衔接方面,名词照应关系和重复同现关系均较为突出,只有指代照应关系、其他同现关系以及搭配关系在英语科技语篇中明显多于汉语科技语篇。

3.3.5翻译共性

黄立波(2008)运用双语平行语料库,考察了英汉翻译中人称代词主语在文学和非文学两种文体类型中的数量、频次和转换类型。他的研究表明,文学与非文学英译汉时,人称代词主语数量和频次都呈减少趋势。从转换类型看,人称代词主语转换以对应关系为主,语际显化和隐化均不明显。相对非翻译汉语文本,汉语翻译文本类比显化突出。胡显耀和曾佳(2009)运用语料库考察汉语翻译小说中的语法标记词,他们的研究表明,汉语翻译小说中各类语法标记词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非翻译小说。翻译小说定语标记明显增多,而时体标记减少。一些语法标记词的增减在客观上起到了口语化或简化的效果。因此,他们认为,“语法标记显化”是汉语翻译小说的重要特征之一。胡开宝和陶庆(2009)的研究表明,在汉英会议口译中,译员常常选用连接词that,不定式标记to以及逻辑关系连接词来明示源语语句之间的关系,并且明确交代“这个(些)+名词”结构所指代的对象。因此,他们认为,汉英会议中语篇意义显化程度相当显著。

3.3.6翻译策略

戈玲玲(2011)以言语幽默概论作为理论框架,并以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及其英译本为语料,建立起原文和译文对照的双语平行语料库。她的研究表明,本源概念影响着幽默的生成和理解,不同的翻译模式决定幽默文本中本源概念的成功转换。刘彬(2014)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进口药品名称数据库为主要语料来源,通过对比分析该语料库中的语料,揭示了进口药品商标名英汉翻译的六个原则,即关联、循法、从主、简明、真实、尊重传统。

3.3.7教学与测试

李德超和Sara Laviosa(2011)的研究表明,译员培训和译员教育对语料库的运用有很大的区别,前者对语料库的使用已经相当成熟,而后者只是刚刚取得一些进展。导致这种差别的一个可能原因就是译员教育方面缺乏专门为其设计的跨学科理论框架。王健佳(2013)以大学英语英汉翻译测试的译文为语料,揭示翻译测试人工评分中考官所关注的主要因素,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自动构建评估模型加以验证,其评价结果与人工评分的皮尔森相关系数达到0.78。

3.3.8译本

任晓霏等(2011)自建了英若诚、朱生豪和梁实秋汉译莎士比亚《请君入瓮》译本小型语料库,并比较三个译本,再运用文本处理软件统计三个译本的词频和平均句长。其研究表明,英译本平均句长最短,成语、谚语、习语、俗语等的使用频率最高。在话轮管理和话语标记语的翻译方面,英译本同样独具匠心,保证了台词的简练明快和对白的自然顺畅,理想地实现了其倡导的戏剧翻译口语化的两个标准,即“活”的语言和“脆”的语言。

3.3.9译者

司炳月和霍跃红(2014)从翻译文体学的视角对著名翻译家葛浩文夫妇在其所译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所留下的情感指纹进行了研究。她们的研究表明,英文译本与汉语原文无论是在情感词汇的使用数量、密度还是情感强度方面都存在差异,即汉语原文带有明显的消极情感倾向,而英语译文则表现出明显的积极情感趋势。但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二者都呈现为消极情感和积极情感交替出现的波浪式流动模式。这说明译者对于中国语言文字及情感因素能够精准把握,但也出现了一些偏差。

4. 研究不足

4.1研究领域缺乏广度和深度

从深度上讲,我国译学研究者在翻译共性的研究上较为狭隘,缺乏深度。Chesterman将翻译共性分为源语型共性和目标语型共性这两大类别,前者是基于源语文本与译文之间的语际对比关系,关注译者对源语文本的处理方式;后者是关于目标语中翻译文本与非翻译文本之间的语内类比关系,重点放在译者对目标语语言的处理方式上(王克非、黄立波2008)。翻译共性的实证性研究在我国受到黄立波(2008)、胡开宝和陶庆(2009)、肖忠华和戴光荣(2010)、姚琴(2013)、佟玉平(2014)等译学研究者的关注,但是他们的研究焦点均在于显化、隐化、简化和范化。此四者在译文中呈现出有别于原文的、典型的、跨语言的普遍性特征。由此可见,我国译学研究者对于翻译共性的研究仅局限于Chesterman所提出的源语型共性的研究,对于目标语型共性的研究则无人问津,所以他们在翻译共性的实证性研究上缺乏深度,较为狭隘。有鉴于此,目标语型共性的研究将是未来研究者关注的研究对象,这种研究是新事物,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从广度上讲,我国译学研究者在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上较为狭隘,缺乏广度。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主要分为实证性研究和非实证性研究。前者主要集中于对翻译共性、译本以及译者风格的研究,而后者主要集中于对语料库的研发、建设和应用的研究。然而,关于具体语言中的翻译特征和策略、翻译与口译教学、文体学翻译等领域的研究,我国译学研究者并未给予其更多的关注。此外,学界很少选取(跨)文化理论、文学理论视角开展语料库翻译学研究(龙绍赟2012)。有鉴于此,未来语料库翻译学研究既要从语言学视域出发,也要选取文学理论或文化理论视角,从而实现语料库翻译学与翻译学跨学科研究的有机结合(胡开宝、毛鹏飞2012)。

4.2定量研究较为简单

我国语料库翻译学的实证性研究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该领域的定量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研究仅仅局限于词频统计、形类符比、词汇密度以及平均句长等简单的数据分析,例如,杨晓军(2007)、黄立波(2014)。这些数据分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揭示译者的风格,但所发挥的作用却比较有限。如果要将定量研究真正引入我国语料库翻译学的实证性研究,今后语料库翻译学研究应该运用更加复杂的定量分析方法,如卡方检验和统计量测试等,以切实提高译学研究的科学性(胡开宝、毛鹏飞2012)。

4.3语料库驱动的译学研究尚未开展

语料库方法包括基于语料库的方法和语料库驱动的方法。目前,我国译学研究者主要采用基于语料库的方法,正如Laviosa(2002:2)指出,语料库翻译研究的本质就是对假设进行检验,具体表现为以下步骤:(1)提出假设;(2)建立研究目标并对假设进行验证;(3)描写和分析数据;(4)对发现进行理论阐述;(5)将假设精确化;(6)在此基础上,为将来的研究提出新的假设,在重复运作的基础上对理论进行修正和完善并建立初步的方法论体系。然而,这样的语料库驱动的方法很少被我国译学研究者所采用。因此,我们在今后有必要开展语料库驱动的翻译学研究。

5. 结语与展望

我们对2005~2014年这十年间我国语料库翻译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尤其是该领域实证性研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做出了多维度的考察和分析。从期刊发文量的视角出发,我国语料库翻译学的论文深受《中国翻译》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垂青。从发展趋势的视角出发,我国语料库翻译学在这十年间的发展虽几经波折,但总体呈向上蓬勃发展趋势。从研究方法的视角出发,我国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以实证性研究为主,以非实证性研究为辅。从研究类别的视角出发,我国语料库翻译学的实证性研究分为以下九大研究类别:词汇、句法、语义、语篇、翻译共性、翻译策略、教学与测试、译本、译者。

虽然近十年来语料库翻译学在我国发展迅猛,但其仍有以下三点缺陷,亟待改进:第一,研究领域缺乏广度和深度;第二,定量研究较为简单;第三,语料库驱动的译学研究尚未展开。

由此我们可以预测,我国语料库翻译学在今后的几十年间仍有长足的发展空间,正如黄立波和王克非(2011)所指出的,今后我国语料库翻译学的关注点将从翻译本身扩大到翻译外部,从翻译文本转向制约翻译文本生成的各类因素以及翻译带来的语言互动与变化;从描写转向解释,实证性和跨学科性进一步增强;将打破从前单语类比或单语类比加双语平行的综合研究模式,转变为根据实际研究需要建立的多重复合对比模式,并由对比模式向过程和因果模式过渡。

参考文献

Biber, D., S. Conrad & R. Reppen. 2000.Corpus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Kennedy, G. 2000.AnIntroductiontoCorpus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Laviosa, S. 2002.Corpus-basedTranslationStudies:Theory,FindingsandApplications[M]. Amsterdam: Rodopi.

戈玲玲.2011.论幽默文本中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基于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研究[J].外语学刊(1):117-22.

胡开宝.2012.语料库翻译学:内涵与意义[J].外国语(5):59-70.

胡开宝、毛鹏飞.2012.国外语料库翻译学研究述评[J].当代语言学(4):380-95.

胡开宝、陶庆.2009.汉英会议口译中语篇意义显化及其动因研究——一项基于平行语料库的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4):67-73.

胡显耀、曾佳.2009.对翻译小说语法标记显化的语料库研究[J].外语研究(5):72-79.

黄立波.2008.英汉翻译中人称代词主语的显化——基于语料库的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6):454-9.

黄立波.2014.《骆驼祥子》三个英译本中叙述话语的翻译——译者风格的语料库考察[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72-80.

黄立波、王克非.2011.语料库翻译学:课题与进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6):911-23.

李德超、Sara Laviosa.2011.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跨文化理论框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16-24.

李鑫、胡开宝.2013.基于语料库的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情态动词的应用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3):26-32.

刘彬.2014.基于语料库的进口药品商标名英汉翻译原则[J].外语教学(3):102-5.

龙绍赟.2012.语料库翻译学:问题与展望[J].江西社会科学(12):244-8.

秦洪武.2010.英译汉翻译语言的结构容量:基于多译本语料库的研究[J].外国语(4):73-80.

任晓霏、朱建定、冯庆华.2011.戏剧翻译上口性——基于语料库的英若诚汉译《请君入瓮》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4):57-60.

谭业升.2013.译者的意象图式与合成概念化——基于语料库方法的《红楼梦》“社会脸”翻译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3):55-59.

唐树华、孙序、陈玉梅.2011.基于语料库的常规隐喻概念投射路径对比与翻译处理研究[J].外语教学(1):108-12.

佟玉平.2014.基于语料库的汉英翻译显化现象研究——以人称代词主语为例[J].外语教学(1):104-7.

王慧兰、张克亮.2014.基于语料库的轻动词结构汉英翻译研究——以“进行”类结构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62-68.

王健佳.2013.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英汉翻译量化评价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4):53-57.

王克非、黄立波.2008.语料库翻译学十五年[J].中国外语(6):9-14.

肖忠华、戴光荣.2009.寻求“第三语码”——基于汉语译文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52-58.

杨晓军.2007.基于语料库翻译研究和译者教育[J].外语与外语教学(10):51-55.

姚琴.2013.基于平行语料库的《红楼梦》意义显化翻译考察——以霍译本林黛玉人物特征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3):453-63.

尹富林、胡元江.2010.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科技语篇衔接机制比较与翻译[J].外语研究(3):87-92.

朱一凡.2011.翻译引发现代汉语欧化结构的机制——基于语料库的五四时期汉语欧化结构研究[J].外语研究(6):76-81.

朱一凡、胡开宝.2014.“被”字句的语义趋向与语义韵——基于翻译与原创新闻语料库的对比研究[J].外国语(1):53-64.

(责任编辑管新潮)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921-(2016)02-0069-06

作者简介:冯绍锋,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电子邮箱:1062353365@qq.com

冯志伟,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计算机语言学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研究。电子邮箱:zwfengde2010@hotmail.com

猜你喜欢
不足类别趋势
趋势
壮字喃字同形字的三种类别及简要分析
初秋唇妆趋势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
服务类别
多类别复合资源的空间匹配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