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增强历史课堂活力

2016-05-27 09:34陈美文
考试周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课堂活力历史教学师生关系

陈美文

摘 要: 文章认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 师生关系 课堂活力 历史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者需要优化教学,赋予课堂新鲜的血液,提高教学实效。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课堂活力,大大提高课堂实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哪个学校里的各科教师的教学,好像汇合成了一种各自都在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善意的竞赛,那么这个学校的智力生活就会显得生机蓬勃。”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亲其师,信其道”,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能激励人的行为,改变行为效率,它具有动机作用。情感又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它具有组织作用①。以下我就如何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历史课堂的活力,谈谈看法。

一、从关注、关爱学生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说:“注意每一个人,关怀每一个学生,并以关切深思熟虑的谨慎对待每个学生的优点——这是教育过程的根本之根本。”初中教师面对的是12岁~16岁的青少年。这一阶段的孩子活泼、聪明、对事物充满好奇;贪玩、自控能力差、识别判断能力欠缺、逆反心理强。这更需要关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护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教师要关爱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尊重、相信、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当学生喜欢一位教师时,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a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学好这门学科。尤其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倾注更多的关爱,关注他们,找一找他的进步。当他们小有进步,老师除及时地表扬外,还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做些有益的事,让他们认识自己的存在价值,树立自信心,从而向老师敞开心灵,接受老师,爱上课堂。我曾教过这样一个男生:人挺聪明,但上课坐姿相当不端正,经常一副冷漠的面孔。似乎与课堂格格不入,奇怪的是我提到比较难的问题他往往回答得很到位,只是考试时基础的知识做得很糟糕。后来通过家访了解到由于父母离异,孩子遭到了冷落,缺少家庭关爱,变得很叛逆,学习积极性不高。从此以后,我利用他爱看课外读物,思维能力强的特点,让他多一点机会表现自己,上课多投入一些关爱、鼓励的眼神,多和他谈心,也让其他同学多与他交流等。他受到了重视,得到了关爱,开朗起来了,成绩直线上升了。从这件事后,我感触颇深,孩子或开朗或冷漠的面孔下都有一颗渴望被重视渴望向上的心。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多点爱心,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师生关系越来越融洽,课堂自然越有活力和成效。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在这些因素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②。因此,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必须双方配合才能完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就预示着在历史教学中,再不是我们所熟悉的一贯的“教师在神圣的讲台前授教,学生仰着头在下面听教了”。我们必须放下包袱,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身份,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与学生对话,与学生共同分担成功的快乐或失败的经验。我在讲《诸子百家》这一课时,出其不意地将教学用的粉笔撒满整个讲台,学生“哦”地叫了起来,表现得相当惊奇。我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分别用“诸子百家”各学派的立场和观点“教育”我,……“唿”一位男同学先站了起来“老师,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要受到处罚。”“请问是哪家的观点?为什么?”“法家的,法家主张法治……”学生回答得挺活跃。“啊!就顺其自然,让老师自己反思吧!”一位学生有点吊儿郎当的语调,“哈哈,道家的观点。”“老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您这样做很不仁啊?”哦,我不禁偷笑……其他学生情绪一下子被感染了,各个激昂,踊跃发言。我再进行一番总结。这一堂课上学生神采飞扬,效果显著。因此,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热情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自始至终都充满期望,这样的历史课堂学生是爱上的,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

三、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感情色彩,具有亲和力、感染力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时间上纵横古今,空间上囊括中外。为了帮助学生学好历史,克服对历史的陌生、枯燥感,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历史事件的发展演变过程、历史人物的活动情节进行生动的讲述增强感染力。充满激情,歌颂与批判,崇仰与鄙视,泾渭分明,以自己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从而使学生产生共鸣。如讲《火烧圆明园》一节时,可这样叙述:“侵略者焚烧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50多公里,久久不散,飘荡在整个北京上空。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发生了日食一样……圆明园,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野蛮的侵略者烧毁了。”像这样有声有色的叙述,学生怎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呢?“一个好的历史教师不仅绘声绘色地再现历史,使学生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事,而且语言神态带感情,使学生每每激愤、扼腕冲发,壮烈处可歌可泣,深沉处再思再叹,欢悦处抚掌称快”。

四、历史教师要善于以责任感激励学生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有这样的要求: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责任感。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③。

历史学科的特点赋予历史老师一个神圣责任是对学生进行国情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以责任感激励学生意志。如何以责任感激励学生呢?最直接的途径是引用课本中杰出的历史人物。杰出历史人物的重大作用,主要表现为他们能够反映历史发展的要求,比一般人站得高些、看得远些、做得好些、影响大些④。司马迁受腐刑之后,忍辱负重地写成史学巨篇《史记》;范缜为坚持真理,在僧侣和权贵的围攻中发表《神灭论》;李时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27个春秋完成《本草纲目》。南宋末年的爱国将领文天祥抗元被俘后,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明表自己誓死不屈的意志,最终从容就义。

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了历史课堂的活力,促使学生记忆牢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由此,我联想到《新世纪的中学历史教育》一文,作者引用一位中学生的话:“历史之为历史,在于留给人们有血有肉的回忆与启迪。这样感性的历史怎么可以被过于理性的条条框框缚住手脚?我们愿意听老师的旁征博引,多讲些课本外的知识;我们也愿意站在讲台上,向别人讲述我们眼中的历史;试想,又一个司马迁式的学生很激动却很自信地讲三国,讲唐宋,讲康熙大帝,是怎样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位中学生道出了无数学生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和希望,也使我们领悟到:究竟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历史课?我们要投入情感,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历史课堂一片生机、活力;给学生一份满意的答卷……

注释:

①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主编.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340.

②于友西,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1),57.

③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国标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④于友西,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1):119.

猜你喜欢
课堂活力历史教学师生关系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浅谈怎样营造愉快的语文课堂氛围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