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智艺
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教学及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鉴赏是使学生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作美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高中教学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是学校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当前,很多学生不喜欢上鉴赏课,也很难使学生“走进”音乐鉴赏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教师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模式单一、缺乏音乐教学特色;其二,学生成绩的评定,随意性太大,标准不一,往往由任课教师的个人好恶而定。因此,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1.深入研读好课标和教材
音乐教师应深入理会课标和教材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要以课标为标杆,根据校本情况,如具体的教学对象和课程时间安排,对教材进行处理和调整,包括选择、删减或增加及教材深度和适度的处理,关系到教育目标能否实现和实现的程度。
2.音乐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音乐教师要上好一堂音乐课,所需要的不仅仅是音乐技能素质,更是全面的综合素质。好的课堂设计,要建立在良好的逻辑思维上,在整体结构和层次发展方面可以体现出来。除了本身应具备扎实、全面的学科知识之外,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更需要灵活多变的课堂管理和驾驭能力。通过丰富而适度的语言、富有吸引力的音乐手段,诠释、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迅速读懂全体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和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思维和细节,使教学内容得以落实,从而实现课堂目标。
3.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协调发展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专家们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呵护,引导其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例如《音乐与人生》、《京剧大师梅兰芳》、《贝多芬》等单元侧重将音乐和作为音乐活动主体的“人“联系起来,使音乐学习真正成为人的活动,一切从人的思想、意识、兴趣、情感出发。其次,让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裁、形式、风格的音乐作品的聆听,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究、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例如《多彩的民歌》、《丰富的民间器乐》等单元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族音乐的区域风格特征,认识民族音乐中的体裁,感受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精神财富,从而得到文化、精神的洗礼。在此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及其他地区或国家的民族音乐,从而归纳民族音乐的鉴赏方法。再次,通过欣赏多种中外音乐作品,认识、了解、掌握音乐要素、音乐流派、代表人物、风格特征、题材文化、流行音乐等方面知识与技能。例如在《京剧》、《非洲歌舞音乐》、《爵士乐》等单元中,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这些知识与技能恰好是服务于欣赏的,有利于鉴赏音乐的旋律美、和声美、结构美。例如京剧单元让我们知道了人物行当、唱腔、京剧名家、京剧的发生发展历史等知识;非洲音乐单元则让我们了解了非洲乐器、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爵士乐单元则让我们学到了爵士乐的相关知识,了解了爵士乐的主要特征和风格特点。
4.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呼应
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让学生体验到音乐所带来的最大快乐,如何感受到音乐这股清泉所带来的沁人心脾,如何在音乐这个大熔炉中得到熏陶和升华,这才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目标是多维的,看似在一节课中,既有音乐基础技能的传授与练习,又会有音乐表现的感受、体验等,最终让学生了解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对作品的曲名、作者、结构、音乐特点等一些内容的掌握,同时在情感上得到熏陶和升华,对作品的感受、表现和创新才是一堂课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感性目标与理性目标这一虚一实,就像中国的写意画,形在外,神在内,实在外,虚在内,这正是中国人的含蓄内敛的个性特点之体现。
5.因地制宜,求异变新
5.1教师要明确和了解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和教师进行音乐教育的载体,其次要认真研究教材的特点,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内涵、教学内容及教育方法,从而在面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时,既重新选择和组织相关的教学内容时,又根据具体的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补充,以便更好地适应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为了切实有效地达到教材编写者所期待的音乐审美鉴赏的教育目的。
5.2从现有的音乐教学资源来看,教材是完全可以根据学生、教师和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调整教学内容的。所增加的内容可以是经典的、新颖的乃至时尚的。例如在“拉丁美洲音乐“欧洲民间音乐“非洲音乐”中加入更多的民间传统乐器,让学生从中认识更多的外国民间乐器;在“俄罗斯民族风情”中加入维塔斯的演唱会的音响与视频……使得课堂教学充满生机、趣味和魅力。
6.音乐教育实践必须注重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因此,在音乐教育实践中一定要注意从内容到形式,考虑到每一个学生。有一些教师在实践中往往把精力放在几个音乐基础好或悟性高的学生身上,一堂课几乎变成了少数几个学生的表演专场。这样的教学必然使大多数学生失去音乐兴趣,对音乐课产生排斥感。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将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与素质教育理念相悖。这样的教学,就是失败的教学。按新课程要求,高中音乐教育必须把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音乐素养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从备课到教学活动方式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等都一定要注意最大限度地让全班学生参与。由于客观上学生的音乐天赋存在差别,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各有不同,先将全班学生按音乐基础和兴趣的不同分为不同层级,然后针对不同层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种方式经实践是比较有效的。这是一种分层复式教学策略,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为在学生音乐基础各不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教学上一刀切,势必无法使全部学生都被顾及,反而违背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