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章
宋庆龄一生都过着低调、简单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她非常喜欢做菜,还将饮食文化运用到外交上去。
喜欢玉米加黄油
1921年至1922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廖仲恺的女儿廖梦醒当时正在执信纪念学校念书,学校就在总统府隔壁。看到廖梦醒很瘦,孙中山于是让她每天中午12点到他们家共进午餐。孙中山夫妇加上廖梦醒,三个人吃四小碟菜。孙中山只吃蔬菜或者鱼,甚至蛋类也不食用。偶尔有些荤菜,那是为宋庆龄特意准备的。
抗战时期,宋庆龄的饮食更是简单。解放以后,宋庆龄有了专门的厨师,早餐是米粥或牛奶,两片面包加一点果酱或酱小菜。她曾在致王安娜的信中说:“我这里有两听番石榴酱,一听给你,一听给廖梦醒。这是一种热带水果酱,我很喜欢用它来抹烤面包。”午饭是一荤、一素、一汤。中、西、日式菜都爱吃,特别喜欢豆腐。主食为米饭、面包,配一道杏仁茶或布丁作点心。晚餐大多是面条、馄饨或鱼生粥等。她自己再加吃一些水果。那时,她每月的伙食费是40元人民币。
当然,宋庆龄在饮食中,也有偏爱的东西。例如,由于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她喜欢吃玉米加点黄油,最喜欢吃“芝士”;因为在日本生活过一段时间,她也喜欢日本酱菜。对于调料,宋庆龄很讲究。她曾请高醇芳从法国给她买回正宗的芥末。
为摄影师侯波做菜
宋庆龄喜欢烹饪。虽然一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有专职的厨师或兼做饭的保姆,但她仍经常自己下厨。
在请客人吃饭时,她总是自己订菜单,有时还自己下厨,特别是为一些她知道他们口味的朋友。所以,几乎所有比较亲近的朋友,都曾尝过宋庆龄的手艺。在到宋庆龄家中做客时,她常常会出其不意地说:“我给你们做个菜。”
邹韬奋的夫人沈粹缜曾回忆:“抗战胜利后,宋庆龄从重庆回到上海,邀请我到靖江路45号她的住处吃饭。她亲自围上小饭单下厨做菜。她做的鲫鱼塞肉是公认的好味道。席间在座的还有廖梦醒等友人。”
马崇儒讲到:“1947年圣诞节的中午,宋庆龄邀请顾锦心、陈维博、柏里和我到香山路参加她的家庭便宴。宋庆龄同志热情接待,亲自送茶,亲自做各种菜肴。”
曾在抗战前担任宋庆龄和地下党的小通讯员的董惠芳回忆说:“我在宋庆龄身边四五个年头的日子里,感到无比的幸福。她教导我要勤劳、诚实、好学,手把手地教我整烫衣服,还亲自动手烹调……”
1949年以后,环境宽松了,宋庆龄也有了集中展示自己烹饪手艺的心情。1964年,宋庆龄出访锡兰(今斯里兰卡)。提前飞抵昆明适应气候。见到陪同出访的女摄影家侯波,宋庆龄很高兴,拉着她的手嘘寒问暖。有一天,宋庆龄说:“侯波,我想亲手给你做一样菜,让你尝尝我的手艺。我喜欢炒菜,这也是一门艺术。”
菜出锅了,是一道青椒鳝鱼丝,侯波没想到宋庆龄还会炒菜而且手艺那么好,连连说好吃。“是吗?既然你爱吃我炒的菜,那我每天中午为你做一样菜。”宋庆龄满意地说道。
令侯波吃惊的是,她们在昆明停留了36天,宋庆龄真的给她们炒了36道菜,没有重复的,而且味道都很好。
像对待其他事情一样,宋庆龄在烹饪上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精益求精的。她注意收集食谱。在她的书柜里有不少形形色色的关于烹饪的书籍。尝到好吃的面点和菜肴,她会请秘书询问配料和工序,甚至向制作者当面请教。
在北京住宅的卧室和书房之间,有一个小厨房。这里面所有的厨具,都是宋庆龄自己使用的。一台英制老式冰箱、一具台式电炉,一条蓝底白点的棉布围裙;菜墩、菜刀,各种盆、盘、锅、铲。调料瓶上贴着的纸签上,宋庆龄自己用中英文书写的“肉蔻”清晰可见。除了为客人即兴添菜,她还常在这里烹制牛肉、豆腐、西红柿、洋葱、茄子等,分给工作人员品尝,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食谱也用于外交
在宋庆龄那里,中国的食谱还可以用于外交。
宋庆龄请外国人品尝中国菜时,如果客人们是第一次吃到这种菜,她就解释给他们听,如“杏仁豆腐”“杏仁茶”等等。有时应客人的要求,把菜谱和制作方法写出来送给客人。她制作甜点,一是要考虑有特色。例如在招待外宾时,几乎每次的菜单上都有“杏仁豆腐”,因为这是北京小吃。二是一定要保证材料实在。她从来不用外面能够买到的杏仁粉,而是自己用小石磨加工杏仁。所以,她的杏仁豆腐很受欢迎。为了告诉外国朋友如何制作杏仁豆腐,宋庆龄还曾用法文写了一封信。
1956年8月14日至23日,宋庆龄到印度尼西亚访问。回国后,她到处寻找英文的中国菜谱,要送给当时印度尼西亚总理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的夫人去试做,因为这位夫人很爱做家事。9月17日,没有找到菜谱的宋庆龄写信给爱泼斯坦:“请转托邱茉莉替我买一本质量好的中国烹饪书(英文),送给(印尼)总理夫人,这是她特别要求的。他们夫妇俩特别喜欢中国菜。”邱茉莉在这件事上帮上了忙。宋庆龄很高兴,特地写信道谢:“从心底里感谢你帮助我找到了这些难得的食谱。相信‘阿里大妈收到后会不知有多高兴,因为她们在中国访问时始终没有找到,而她们夫妇都喜欢中国菜。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夫妇在印度尼西亚被人民称作‘阿里伯伯和‘阿里大妈,因为人民热爱他们……”
宋庆龄愿意和朋友一起切磋烹饪技艺,并把烹饪当成忘记烦恼和孤独的一件乐事。1948年4月,宋庆龄致信王安娜:“很高兴知道你想早一天来我厨房比试一下你的手艺。那是很开心的,而且可以帮助你忘却一切。但是你必须在前一天告诉我要做什么菜,以便把原料准备好。”
1956年,她邀请“自己是位好厨师”的邱茉莉:“等我从这些经常不断的头疼事(身体上的和精神上的)中解放出来,邱茉莉和我必须在厨房里碰一次头,试验我们的各种菜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