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国亮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素质教育、人性化教育、趣味性教育成为当下课程改革的重要指标,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老师如何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就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展开研讨是极为有必要的。
一、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及互动的环节
对于初中历史学习而言,传统历史教学方法往往是单向的,即知识的传输路径是由老师到学生,而老师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进度,另一方面是尽可能地让学生接收更多的历史知识,然而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这样的教学设计已经不再满足要求,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适量地增加自主学习与互动的环节,通过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乐趣与自由。这样的乐趣与自由往往会给学生的历史学习带来更多的收获。当然,目前许多人对中学历史的教学存一定的误解,普遍认为历史知识是固定且死板的。其实不然,在新标准、新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与技术的支持自主动手收集相关历史资料进行学习,而他们收集的资料在相互讨论和交流之下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1]。
比如在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课中,老师可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收集那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变化,让学生通过模仿、图片或是PPT等模式进行展示,在收集、整理、展示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会对相关历史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与体会,在进行历史知识点记忆时会更深刻。当然,除了展示这种方法之外,老师还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等模式,为学生创造清末民初的环境,让学生扮演这个环境下的一员,从而在参与中有更身临其境的体会。
二、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大胆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标准下,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出现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而这些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在各项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在近几年中有了更大的发展和更多的创新,这些发展和创新如果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进行科学的选择与良好的应用,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更可以让原本单一的初中历史课堂变得更丰富多彩。
比如在教学武则天的相关历史知识时,可以选择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增加“播放纪录片”这一环节。通过给学生播放与武则天相关的短篇纪录片,可以让学生在视频、声音、图片的氛围下,对这个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有更直观的了解。与此同时,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老师所选择的纪录片很可能不能播放完全,但这样并不会影响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热情,反而会激发他们更大的探索兴趣。为什么武则天会成为中国漫长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又做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人们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这些问题会因为学生观看纪录片而产生,同样也会给学生的课下历史知识探索带来强大的助力,而只要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拥有足够的热情并为此付诸实践,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老师的教学目标也从另一个方面得到实现。
这种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和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形式相比,色彩更丰富,给学生带来的体会更全面。当然,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可以准备多种方案,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的形式和教学进度加以调整,在这种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之中可以逐渐得出适合学生吸收历史知识的最佳教学方案。只有当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老师教学的进度情况完美融合时,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与历史知识吸收才会更稳定[2]。
三、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肯定激励教育的作用
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情绪的波动往往是影响他们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相对脆弱,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产生不必要的负面情绪,如烦躁、自卑等,这些情绪不仅会对较长时间内学生的历史学习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如果在情绪引导方面出现问题,更可能给学生的一生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产生,为了将这一问题的影响降至最低,老师应该在初中历史科昂教学设计中引入激励教育并肯定激励教育的作用[3]。
历史作为文科课程中的典型科目,相比于理科课程而言更固定、单一,并且有大量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背诵,这些正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不愿意面对的,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背诵就等同于“枯燥”。而一些老师由于自身原因,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情绪与心理状况,因此当学生无法完成背诵任,或是背诵内容出现错误时,会对学生进行较严厉的批评,其不仅会大大打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更容易对学生造成伤害。考虑到这一点,建议老师尽快引入激励式教育。也就是说,当学生的历史学习出现问题时,不要急于做出否定,而应在弄清学生自身的状况后,适当地鼓励学生,让学生明白在学习的背后始终有老师支持自己。老师的这些支持也许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在学习压力极大的初中生眼里很可能就是一种“救赎”[4]。
在许多学生的眼里,历史是冰冷的、没有温度的。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离所学习的历史较远,无法和书本上的历史知识产生共鸣,而又因为没有共鸣,所以学生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记忆时会十分吃力。因此,老师应该不断丰富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有更深切的体会,才能使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常梅.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方法探究[J].才智,2013,(7):81-81.
[2]闫晓晖.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J].神州(中旬刊),2014,(1):225-225.
[3]顾忠华.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J].才智,2013,(36):145-145.
[4]谢贞荣.浅析新课程背景下情景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速读(下旬),2015,(11):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