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4例疗效观察

2016-05-26 07:02仇慧艳张彩萍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4期
关键词:颊车口角面神经

仇慧艳 张彩萍

(山西省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041000)



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4例疗效观察

仇慧艳张彩萍

(山西省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041000)

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由于人们的工作压力增加,肝郁化火的人群逐渐增加,加之天气的变化,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逐年增加,若治疗方法得当,预后非常好;若临床上延误治疗时机或治疗方法不当,可导致患者出现后遗症,时间越长,患者越难治愈。近3年,笔者对12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取分期疗法,在急性期采取针刺、TDP灯照射、梅花针放血、拔罐为主,恢复期采取电针治疗为主,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128例均为门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64例。在治疗组中男性28例,女性36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8岁;病程最短1 d,最长6个月。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34例;最大65岁,最小20岁;病程最短1 d,最长6个月。

诊断要点:患者常在清晨洗脸、漱口时发现口角歪斜,部分患者起病前患侧乳突区疼痛,患侧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口歪向健侧,患侧不能皱眉、闭眼、鼓腮、吹哨等动作,上下眼睑闭合不全、流泪、流涎,食物留滞患侧颊与齿之间。

与中枢性面瘫鉴别:中枢性面瘫,双侧额纹对称,患者有脑梗死病史,或确诊为脑梗死、脑出血。

治疗方法

治疗组:急性期:采用头针、远部取穴针刺、TDP灯照射、梅花针放血、拔罐相结合的方法。①头针:颞前线、顶颞前斜线下2/5,顶颞后斜线下2/5。②体针:合谷(双)、足三里(双)、阳陵泉(双)、阴陵泉(双)、三阴交(双)、太冲(双)。针刺方法:选30号1.5寸毫针,头针为15°向下斜刺,体针为直刺,留针30 min,每日1次。③在针刺的同时TDP照射30 min。④针刺完毕后用梅花针针刺耳后出血,用火罐将瘀血拔出,隔日1次,另外,嘱患者回家后用艾卷灸耳后,面部,前额(避开眼睛),足三里,以不烫伤为度。恢复期:采用电针、TDP灯照射、按摩。①针刺取穴:阳白(患)、攒竹(患)、丝竹空(患)、四白(患)、下关(患)、颊车(患)、地仓(患),除下关直刺外,其他穴位都斜刺(进针与面部呈15°),上述穴位轮流用电针,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 min。②在针刺的同时用TDP灯照射30 min(高度适中,不要烫伤患者)。③按摩:患者取仰卧位,用双手拇指按压(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百会、双侧颞区、足三里(双)、阳陵泉(双)、三阴交(双),单侧拇指按压(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阳白(患)、丝竹空(患)、攒竹(患)、下关(患)、颧髎(患)、地仓(患)、颊车(患)。用拇指按压承浆后向承泣方向牵拉数次,用力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用拇指按压鱼腰向阳白方向牵拉数次,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对照组:不分急性期、恢复期,一律采用传统的针刺治疗,在所取穴位常规消毒后,用1.5寸华佗牌针灸针,快速刺入皮肤,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针刺:阳白(患)、下关(患)、颧髎(患)、地仓(患)、颊车(患)。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完全消失,面部外观正常,额纹对称,鼓腮正常,鼻唇沟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面部外观基本正常,笑时口角略有歪斜。有效:症状好转,额纹不对称(但较前好转),口角略有歪斜。无效:症状无改善。

结果: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之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疗效对比(例)

典型病例

患者,男,33岁。2014年7月15日就诊。患者由于夜间睡觉时开窗,晨起照镜子时发现口角向右侧歪斜,遂来我科就诊。查体:左侧额纹变浅,左眼闭合不全,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右侧歪斜,不能鼓腮、皱眉、吹口哨,舌淡苔薄白,脉紧。诊断为:左侧面神经麻痹。治以祛风散寒、通络,用急性期方法治疗,10 d后症状好转改用恢复期方法治疗,1月后完全恢复正常,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患者,女,25岁。患者50 d前右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向左侧歪斜,诊断为右侧面神经麻痹,病后在私人诊所治疗,由于治疗不当,症状未好转。查体:右侧额纹浅,右眼闭合不全,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左侧歪斜,鼓腮漏气,不能皱眉、吹口哨,用恢复期方法治疗,10 d后症状明显改善,20 d后症状基本恢复正常,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预防:①平时多运动,增强体质;②劳逸结合;③避免耳后受风,可用纱巾、围巾护耳后风池穴;④平时用手经常按摩面部、耳后。

讨论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属于中医学“口眼歪斜”范畴。中医学认为,面瘫多由于气血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或郁久化火,外感风寒之邪,导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西医学认为,局部受风寒刺激后,引起面神经及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而出现此病[1]。本病急性期非常重要,如果治疗不当,就会延误病情,影响面神经的恢复,急性期以祛风散寒为主,扶正为辅,通过刺激经络,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调整虚实,除治疗主要症状外,对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转归和预后起着决定性作用[2]。急性期采用头针针刺颞前线、顶颞前斜线下2/5、顶颞后斜线下2/5,此区是面神经中枢,主管面部的神经,刺激此区可加快面神经的恢复;筋会阳陵泉,此穴有改善肌肉松弛的功能;足三里是强壮穴,可增强体质;阴陵泉、三阴交可增强气血;太冲可以消除肝郁之气;双侧合谷为治面瘫的远端取穴,有口诀为“面口合谷收”。用TDP灯照射,可以祛风散寒,温通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水肿,加速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梅花针加拔罐,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起到疏风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恢复期主要以治疗为主,局部取穴阳白、攒竹、丝竹空、四白、下关、颊车、地仓,刺激这些穴位,可刺激面部神经,增加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血管、神经,促进面神经功能尽快恢复。上述穴位加G-6805电针仪,疏密波作用于神经肌肉时,可使肌肉产生有节律的收缩,提高新陈代谢,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另外,恢复期时按摩面部的穴位,可增强面部血液循环,加快病情的恢复。综上所述,按不同方法分期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69.

[2]张艳艳,朱永志,张迪,等.早期针刺对面神经炎急性期疗效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2):16.

(收稿日期2015-07-13)

猜你喜欢
颊车口角面神经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常按5穴护牙齿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常按7穴不掉牙
视角与口角
两代人的不同
小穴位 大健康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