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西新围 赣南客家方围的经典

2016-05-25 22:06许知鱼
环球人文地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围屋关西客家人

许知鱼

关西新围堪称客家方围的经典,不仅规模宏伟、布局讲究、功能齐全,而且具有严密的防御体系,对于天灾人祸有着极其周密的应对之道。

围屋总共花费百万银两,历时29年方才建成,在这项巨大的工程背后,有着太多的故事,而围屋的建造者徐老四,更是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

如今,围屋中的年轻一代大多在外工作、读书,围屋寄托着他们浓浓的乡愁。而对于海内外的客家人而言,这座古老的围屋则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大约在1600年前,为躲避战乱,客家先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中原故土,开始了艰难的南迁之路。追溯客家人南迁的历史,太多细节已经模糊,但是,回望这条曲折、漫长的迁徙之路,有一个地方不能不说,那就是江西赣州,因为这里是他们南迁途中最早的落脚之处——他们在此繁衍生息,留下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印记,其中的围屋就是最好的见证。

赣州的客家围屋主要分布在龙南县,共有370多座,以“方围屋”为主。在这些围屋中,最著名的要数关西新围,它是迄今国内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结构和功能最齐全的赣南客家围屋,被国外学者誉为“东方古堡”。走进其间,我们不仅能了解到客家深厚的历史文化,还能从主人传奇的人生中去感知客家人的精神与情怀。

客家方围的经典规模宏大、布局讲究、防御性强

关西新围坐落在龙南县关西镇环抱的群山中,这座围屋建于清朝嘉庆至道光年间,由赣南名商徐名均所建。

围屋呈长方形,长约94.6米,宽约83.3米,为三层土木结构,占地总面积约0.8万平方米,规模极其宏伟,堪称客家方围的经典。从高处俯瞰,整座建筑的结构像一个巨大的“回”字,中间的“口”字部位,就是围屋的祠堂。祠堂是围屋的中心,也是整座建筑档次最高、装饰最华丽的地方,犹如“圣殿”一般。祠堂分为上、中、下三厅,即客家民居讲究的“三进”。以祠堂为中轴线,围内建筑对称布局,主房结构由“三进三开”扩大为“三进六开”,所以形成了九幢十八厅的建筑布局,共有14个天井,124间主房,是一座豪华大宅。高大的空间和富丽堂皇的装饰营造出一种庄严、大气的氛围,大量工艺精细的木雕、石刻、绘画,尽显细节之美。除了主体建筑,围屋还配有花园、书院、戏楼等建筑,配套设施十分齐全,而围屋内的风墙,则能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此外,这座围屋还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围屋依山傍水,在蔚蓝色的天空下,层层白墙与梯田、远山遥相呼应,小溪从屋旁蜿蜒流过,一派秀丽的田园风光。

在规模和布局上,关西新围非普通围屋能比,它还有一大特点:防御性极强。

围屋外墙高约9米,整个墙体是用巨石和青砖垒砌而成,坚固无比。围屋的四角各建有一座15米高的突出炮楼,上面密布射击孔,极具森严的气势。虽然外墙高大,但围屋的门却很小,且分为3层,可谓重重保护:第一层由铁皮制成,第二层是砖,第三层才是木板。不仅如此,当初建造者还在围中夹墙内存放有大量的粮食和物资,能使围屋中的人在被困的情况下,3年内也可以正常生活。

由于客家先民因战乱而南迁,所以当他们来到新的地方生存,保护家族的安全就尤其重要。因此,这座围屋具有坚固的外围和严密的防御体系,对于天灾人祸都有着极其周密的应对之道。

围屋主人的传奇人生29年耗资百万建成新围

据考证,气势恢宏的关西新围总共花费了百万银两才得以建成,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清朝中叶时,关西镇可谓穷乡僻壤,为何围屋的建造者徐名均会如此富有?这要从徐名均传奇的人生经历说起。

徐名均在家中排行老四,所以人称“徐老四”,因兄弟众多,家中并不富裕,17岁时他便被父亲领到县城跟人学习放木排。由于他做事勤快、认真,所以深得老板信任,几年后便升任为放排班的总管,后来又自己当老板,经营起放排生意。

有一次,他放排时在河边救了一名昏迷的男子,这名男子出生在一个富裕之家,父亲官至知府,时任江南五省征税总监一职。为了感激徐老四的救命之恩,男子的父亲给了徐老四一道文书:凡是他经营的木排在赣州境内免税3年。这一消息很快不胫而走,邻县许多精明的木材商纷纷找到徐老四,请求将木排打上徐老四的名号,省下的赋税分给他一半,徐老四因此大发了一笔财。后来,他广招放排师傅,加快放运速度,银子像潮水一般涌进腰包,他也由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变成了赣南闻名的百万富翁。

嘉庆三年(1798年),徐老四44岁,由于家中子女增多,原居家围屋日显拥挤,所以,他决定建造一座新围。建造房屋首先要准备砖瓦,徐老四经多方打听,得知广东大罗田罗家烧制的砖瓦质量上乘,于是便差人远赴大罗田请来罗胜东、罗新林父子筑窑烧制砖瓦。接着,他又派人到浙江请来20多名曾参与皇宫和诸多王府修建的泥木工,还从福建请来10名经验丰富的石匠。

按照计划,外围墙最先修建,然而,经过众人4年的辛劳,就在外围墙即将竣工时,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险些让围屋的建造陷入停顿。

早前,罗胜东因病返乡,将烧制砖瓦的重任交给儿子罗新林。某天,罗新林接到家书,信中说父亲病情加重,希望能回家见上一面。于是,罗新林决定回家一趟,可由于父亲病重急需用钱,而自己的积蓄又不多,所以他打算靠赌博赢得一笔钱。谁知事与愿违,他不仅没有赢到钱,还将回家的盘缠输得所剩无几。无奈之下,他想到将徐老四家的水牛偷去卖掉换路费。那天,他留下一张字条,便偷偷地将水牛牵走了。徐老四得知此事后,立即带人踏上了赴粤寻人之路。到达罗胜东家时,他并没有责怪罗新林,而是拿出二百两银票给罗胜东治病。罗胜东夫妻对此感激万分,罗新林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于是第二天便同徐老四一起返回关西,并决心认真地为他烧制砖瓦。

1827年,用了整整29年时间,围屋终于建成,因与老围隔河相对,所以徐老四将其命名为“关西新围”。漫长的修建岁月,让那些工匠从年轻小伙变成了老人,但他们并不后悔,因为他们敬重徐老四的为人,也为自己能参与这项伟大工程的建造而自豪。

寄托游子的乡愁客家人的精神家园

徐老四因经营木材生意发家致富,后来,他又开了药铺、当铺,资产越滚越大。他一生艰苦创业、正直厚道、乐善好施,成为一代名商。

新围建成后,徐老四已年过古稀,他将经营的各项业务尽付于他人和子弟管理,自己则尽享天伦之乐。1837年,83岁的徐老四因病去世,将这座宏伟的建筑和他的事业留给了后人。

2001年6月25日,关西新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在围屋中生活的都是徐老四的后代。年逾70的徐显镁是徐老四的第7代后裔,他从小在这里生活,对围屋有着深厚的感情。据他所说,围屋中的年轻一代大多在外工作、读书,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来,尽管很少回家,但对于先人世居的家园,他们始终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围屋寄托着他们浓浓的乡愁。

天下客属一家亲,关西新围不仅是围屋后人的精神归宿地,也是客家人寻根问祖之地。

2004年,关西新围迎来了寻根问祖的台湾徐氏客家宗亲,这是继1999年马来西亚客家总会来关西新围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客家寻根活动。那天,台湾徐氏宗亲会的60多名台胞来到关西新围,他们全都是头发斑白的老人,但一个个精神矍铄,激动万分。围屋人和台胞们虽不相识,却因“同祖同根”而热情拥抱。在围屋人的带领下,台胞们参观了这座伟大的建筑,也了解了关于徐老四的故事。午餐时,围屋的大祠堂摆上10张桌子,放满了客家美食,台胞们一边享用这来自“家”的味道,一边和围屋人聊天,感受着浓浓的亲情。

同年11月,第十九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赣州召开,关西新围作为此次盛会的指定参观点,更是迎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属乡亲,这座传奇的客家围屋因此更受世人关注,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也越来越多。

“饮水思源,叶落归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客家人的血脉中,那种对祖籍地的依恋之情将长久流传,而祖祖辈辈栖息的这方居所,也将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家园。

猜你喜欢
围屋关西客家人
基于虚拟实境技术探寻围屋保护开发新出路
基于虚拟实境技术探寻围屋保护开发新出路
鲁提辖打不成镇关西
赖炜炜作品
粤北始兴围楼防御体系研究
行酒
关西美术竞卖秋拍将举槌
赣南客家民居建筑装饰艺术论
中州古风与地方传统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