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锐
摘要:近日,孔夫子旧书网一书店出现了谭嗣同书信一则。经专家鉴定,此信为谭嗣同真迹。此信不见于《谭嗣同全集》等文献,属首次发现。谭嗣同真迹在民间罕见,故此信弥足珍贵。笔者将此信释文,并对收信人陈长橿的生平及其与谭嗣同的交往略作考证。
关键词:谭嗣同;陈长橿;书信;真迹;维新变法;
浏阳算学馆近日,孔夫子旧书网一书店出现了谭嗣同书信一则。笔者就此信真伪向知名学者、谭嗣同研究会副会长夏剑钦先生求教。夏先生将其与《谭嗣同真迹》一书中的谭嗣同书法真迹进行比对,并研读其内容后判断:“无论是从其书法字迹,还是内容语气来看,此信确系谭嗣同真迹无疑。”此信不见于《谭嗣同全集》等文献,属首次发现。谭嗣同真迹在民间罕见,故此信弥足珍贵。在夏先生指导下,笔者将此信释文,并对收信人陈长橿的生平及其与谭嗣同的交往略作考证。
释文:
曼秋先生大人执事:
前奉四月二十七日答教,以无要件,故亦未具复。
瓣姜先生久无信来,惟于致家公书中一悉其安好耳。
爪霖已于前月解饷北上,自可暂缓。壬生亦得漕运差事以去。省中无甚新闻。嗣同七月初回籍乡试。知蒙垂注,特以奉闻。且不必更复也。
手肃,即请政安。不具。
谭嗣同顿首。初伏日。
按:此信是一件书信册页的其中一则。该册页中的书信都是写给“陈曼秋”的。据跋语,册页装裱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书信作者除谭嗣同外,还有张百熙、余肇康、刘人熙等二十六人,其中刘人熙、刘世翯、李维垣等数人,与谭嗣同一样,都是浏阳人。
“陈曼秋”是谁?经考证,是清末浏阳人陈长橿。
陈长橿(1865-1906),字曼秋,浏阳南乡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十二年(1886)进士,十五年(1889)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户部主事,十八年(1892)外任湖北宜都知县。
陈长橿与谭嗣同年龄相仿,但命运迥异。陈家境贫苦,然科举顺利,十八岁便中举,走上仕途;谭出生官宦之家,却厌恶科举,几次乡试都以失败告终。从现存的资料来看,他们应该是在北京认识的。
光绪十五年(1889),谭嗣同到北京应试,跟随刘人熙学习。后来他回忆那段游学时光说:“既而薄上京师,请业蔚庐(即刘人熙),始识永嘉之浅中弱植,俶睹横渠之深思果力,闻衡阳王子精义之学,缅乡贤朱先生闇然之致,又有王信余、陈曼秋、贝元征以为友。” ①就特意提到了陈长橿,可见两人友谊甚笃。而陈长橿任宜都知县后,谭嗣同还曾评价“陈君曼秋,才大气充,小试一邑,犹不足露其长也”②。
在这封信中,谭嗣同提到了“七月初回籍乡试”。据记载,光绪十七年(1891)和二十年(1894),谭都曾回湖南参加乡试,所以此信应写于这两年中的其中一年。而信尾有“政安”字样,则似应在陈长橿光绪十八年任宜都知县以后。故此信应写于光绪二十年七八月间。信中“瓣姜”指谭嗣同老师欧阳中鹄;“爪霖”为龙爪霖,“壬生”不详,谭嗣同于其他书信中均有提及,皆谭友人。
据记载,陈长橿任宜都知县时卓有政绩,受到朝廷嘉奖。不过,他思想偏于守旧,成为浏阳士人中反对新学的代表,终与谭嗣同分道扬镳。甲午战争爆发后,谭嗣同与欧阳中鹄、唐才常等人在浏阳维新变法,计划将南台书院改为算学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培育新型人才。但这一计划却遭到了陈长橿的极力反对。
光绪二十一年(1895)七月,正在宜都知县任上的陈长橿写信给欧阳中鹄,称“变法之议不敢苟同”,又称浏阳兴算学,或“延西士与之讲贯,异时耶稣之教,开矿之举,机器之兴,士民不安,祸机立发,湖南之难,必自吾浏始”③。欧阳中鹄在致友人函中提及此信说:“然通计三千余言,不过圣贤门面语,其意欲尽弃西学,如枪炮之类皆不用。细按之,则无一言及于实际。”④八月十四日,欧阳中鹄复信陈氏,据理驳斥,批评陈氏无视西方制度、科技的先进,并强调指出:“苟为民计,恶有循已敝之法,舍作新之道,不急憣然一变者?”⑤
同年九月初,在湖南学政江标的支持下,浏阳算学馆终于得以成立,从而揭开了湖南维新运动的序幕。后来,谭嗣同在戊戌政变中牺牲,壮志未酬;陈长橿则在四十二岁时英年早逝,未尽其才。
光绪《浏阳乡土志》卷四《耆旧·循吏》有《陈长橿传》,附录于下:
陈长橿,字曼秋,邑南人。父年廉,廪贡生,有学行。长橿生有异禀,四岁时即受书成诵,日数百言。弱冠,领光绪八年乡荐。十一年(锐按:应为十二年)成进士。十五年,廷对,陈时敝,大学时祁隽藻惊叹其言,选庶吉士,散馆改户部,以家贫亲老请外用,十八年补湖北宜都知县。长橿故豪迈,至官乃刮磨旧习,力自刻厉,日兢兢民事。以礼乐教化为本,为文庙具豆笾,为书院具藏书,引接士类,诲以为己之学。尤矜恤庶狱,尝曰:“务结而不耐听,是冤吾民也。耐听而不结,是累吾民也。吾岂敢谓得情,尽吾心而已。”会宜都水灾,长橿考求荒政,酌时地所宜,条理精密,焦劳至达旦不寐。剀劝邑人士平糶捐输,佥感其诚,贫安富奋,虽灾弗害。大府以循吏入告,奉旨嘉奖。旋以同考去官,闱撤,闻父丧归。居丧一循古礼,哀动行路,三年未尝轻出。服阕将入都谒选,以贫故不克行,而疾作,遂卒,年四十二。长橿少伉爽锋厉,出山后,乃折节恭谨,躬践笃实,语呐然如不出诸口。故善饮,以父驰书戒,立自责,后虽盛会不过一啐。人皆谓其学识日上,而惜其年不永,不获尽其才云。⑥
【 注 释 】①②谭嗣同:《报刘淞芙书一》、《致刘淞芙·三》,蔡尚思、方行编:《谭嗣同全集(增订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9、481页。
③④⑤欧阳中鹄:《复陈曼秋》、《致龙芝生少司寇》、《复陈曼秋》,政协长沙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政协浏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等合编:《谭嗣同研究资料汇编》1988年版,第236—237、245、240页。
⑥黄徵纂:《浏阳乡土志》,1967年台湾印本,第64—65页。
(编校:章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