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设 高国强 王汝梅 张婧茹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对小儿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8例小儿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超声表现。结果 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阑尾炎超声表现: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表现为阑尾外径增粗, 外径多≤1 cm, 黏膜增厚0.2~0.3 cm, 阑尾腔内无液性暗区;②化脓性阑尾炎, 表现为阑尾全程增粗, 外径多>1 cm, 阑尾壁增厚或被撑很薄, 黏膜结构已分辨不清, 阑尾腔内可看到弧形强回声, 后方伴声影;③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 阑尾腔多萎瘪, 黏膜仍增厚, 阑尾周围肠间隙可见不规则的条片状低回声。结论 小儿阑尾炎超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掌握其临床及超声特点, 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度, 超声是小儿阑尾炎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关键词】 小儿阑尾炎;超声;诊断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5.042
阑尾炎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年龄5~10岁高发, 婴幼儿少见, 新生儿多见[1]。本文回顾本院收治的58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阑尾炎的超声表现, 探讨超声对其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8例小儿阑尾炎患儿, 男36例, 女22例, 年龄5~10岁。58例中10例因右下腹痛就诊, 28例因恶心、呕吐就诊, 20例因发热伴腹泻就诊。
1. 2 仪器与方法 所用仪器为Philips IU22, GE E9等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3.5~12.0 MHz。患儿取仰卧位, 联合低频与高频探头, 于右下腹阑尾区逐级加压扫查, 压痛区重点扫查。运用盲肠追踪法, 于盲肠、腹壁与髂腰肌及髂血管形成的三角区内反复连续扫查[2]。未探及阑尾者, 行全腹扫查。
1. 3 观察指标 急性阑尾炎直接征象[3]:①阑尾区压痛, 可探及不可压缩的管状低回声结构, 一端为盲端, 不蠕动;②管腔外径增宽(最宽处≥6 mm), 管壁增厚(最厚处≥2 mm);③管状结构纵切呈蚯蚓状, 横切呈“靶环征”;④管腔内可见透声差的积液, 部分可见粪石强回声。间接征象:①回盲部管壁水肿增厚, 回声增强, 肠管蠕动增强;②右下腹腔肠间隙积液;③右下腹腔腹膜堆积或局部回声增高;④右下腹不均质回声包块。无论哪个病理时期的阑尾炎都有一个共同的表现, 即阑尾周围系膜不同程度的增厚, 或有大网膜包裹。因此, 阑尾周围系膜增厚是炎症的重要诊断指标[4]。
2 结果
超声诊断的58例阑尾炎患儿, 均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4例(41%), 阑尾外径多≤1 cm, 黏膜增厚0.2~0.3 cm, 阑尾腔内见液性暗区, 阑尾盲端增粗。化脓性阑尾炎16例(28%), 阑尾全程增粗, 阑尾外径多>1 cm, 阑尾壁增厚, 管壁厚度≥2 mm, 纵切阑尾呈“蚯蚓状”, 横切呈“靶环征”, 黏膜结构已分辨不清。阑尾腔内可见到粪石呈弧形强回声, 后方伴声影。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共6例(10%), 阑尾黏膜增厚, 阑尾周围局部肠间隙可见不规则的片状低回声, 阑尾周围系膜明显肿胀增厚, 可见形态不规则的脓肿形成。慢性阑尾炎6例(10%)。误诊6例(梅克尔憩室炎2例, 腹腔结核1例, 肠套叠2例, 阑尾恶性肿瘤1例), 误诊率10%, 本研究小儿阑尾炎超声总体诊断符合率为90%。
3 讨论
正常阑尾的长度从2~20 cm不等, 且走行迂曲, 影像学上难以准确测量, 而阑尾的短径比较固定, 范围为0.5~1.0 cm, 因而临床上以测量阑尾短径作为诊断阑尾疾病的依据。由于缺乏超声诊断阑尾炎的经验, 肠腔气体的干扰, 肥胖及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 加上患儿哭闹, 腹肌紧张, 阑尾区压痛不能配合检查等原因, 超声诊断阑尾炎的准确度变化比较大。灵敏度44%~100%, 特异度47%~99%。
作者认为, 要准确诊断小儿阑尾炎, 首要问题是先解决回盲瓣的超声检出准确率, 回盲瓣可控制回肠内容物流速和防止反流, 临床将回肠末端、盲肠和阑尾合称回盲部。阑尾位于回盲瓣下2.5~3.0 cm处, 形态位置多样。阑尾发生炎症时, 管壁水肿, 管腔内积液, 这是超声下显示肿大阑尾的基础。超声直接征象: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观察阑尾管腔外径≤1 cm, 黏膜增厚, 管壁厚度0.2~0.3 cm。阑尾炎症波及周围肠管并炎性渗出, 使得回盲部水肿及肠间隙、阑尾周围网膜、肠系膜脂肪包裹或炎症波及, 出现肿胀的阑尾外径>10 mm的不规则高回声区。
临床实践中部分患儿无明显腹痛或不发热, 血细胞分析中的白细胞计数并不高, 这时要注意观察阑尾周围系膜情况, 如果有系膜增厚仍要提示诊断阑尾炎。还有部分患儿初诊时, 阑尾形态大小并未见异常。有些阑尾不能清晰显示, 但患儿局部压痛明显, 此时, 一定要密切随诊, 短期内复查超声。阑尾炎进展迅速, 稍有疏忽, 便会延误诊疗时机。
由于阑尾位置的多变, 超声检查时一定要进行全腹部扫查, 直到清晰显示出回盲瓣为准, 有些高位阑尾, 可以位于肝下、剑突下, 寻找阑尾根部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些阑尾周围出现粘连, 甚至在腰大肌内形成脓肿。有些阑尾炎性包块与膀胱壁粘连, 出现局部膀胱壁不规则增厚, 患儿出现血尿, 阑尾脓肿侵蚀并穿透膀胱壁, 大量脓液随尿液排出, 出现脓性症状。
超声可以清晰显示儿童正常阑尾的结构, 对各种不同病理时期的阑尾炎提供明确诊断依据。对于位置变异的阑尾也可以在实时状态下进行反复的探查。对于发展进行中的阑尾炎超声可以进行反复的复查, 超声检查阑尾简便易行、经济、无创、无辐射, 可以取代其他影像学对于阑尾炎的诊断, 是临床上阑尾炎检查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贾立群, 王晓曼.实用儿科腹部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98.
[2] 栾好梅, 苗立英.超声在阑尾黏液性肿瘤中的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4, 30(9):814.
[3] 杜起军, 翟立刚.超声正常值测量备忘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3:31.
[4] 于频.系统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24.
[收稿日期:201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