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初发癌与残胃癌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6-05-24 14:07张巍巍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5期
关键词:手术治疗

张巍巍

【摘要】 目的 研究外科手术治疗在初发癌与残胃癌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例行根治术治疗的残胃癌患者为残胃癌组, 选取20例行根治术治疗的初发胃癌患者为初发癌组, 对比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初发癌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治疗时间分别为(169.54±24.38)min、(264.73±88.43)ml、(13.22±4.89)d, 其手术治疗情况明显优于残胃癌组患者, 缩短住院治疗时间,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胃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00%, 远高于初发癌组患者15.00%, 且残胃癌组术后1年、术后3年患者生存率分别为85.00%、45.00%, 远低于初发癌组生存率95.00%、85.0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手术切除术在残胃癌患者临床治疗中, 预后情况较差, 在初发癌患者治疗中预后效果较好, 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 提高患者生存机会, 但是需要对术后患者进行定期跟踪随访, 以便掌握病情发展情况。

【关键词】 初发癌;残胃癌;手术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5.033

残胃癌是指胃部外科手术后的胃癌, 因过去对临床残胃癌认知不够明确, 将其分为狭义与广义残胃癌, 狭义残胃癌主要指那些胃部良性病变患者接受胃部大面积切除术治疗, 在术后≥5年残余胃部出现原发性病变, 而广义残胃癌是指狭义残胃癌患者同时囊括胃癌与其他恶性病变疾病, 且需要胃部大面积切除术治疗的患者, 此类患者一般发生于术后≥10年[1]。目前临床残胃癌的早期诊断准确率较低, 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处于胃癌晚期, 使其错过最佳外科手术根治机会, 使其患者生存率远低于初发癌患者。本文研究外科手术治疗在初发癌与残胃癌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选择本院2011年

2月~2012年3月行根治术治疗的残胃癌与初发癌患者各20例, 对比其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2月~2012年3月行根治术治疗的残胃癌与初发癌患者各20例进行研究, 均符合临床关于残胃癌与胃癌诊断的相关标准, 20例行根治术治疗的残胃癌患者为残胃癌组, 20例行根治术治疗的初发胃癌患者为初发癌组。排除标准:年龄>80岁;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残胃癌组中男13例, 女7例,

年龄33~78岁, 平均年龄(58.46±5.38)岁, 患者第一次治疗后发生残胃癌的时间间隔为6~17年, 平均间隔(10.25±3.22)年, 6例患者胃体发生癌变, 10例患者吻合口处发生癌变, 4例患者贲门处发生癌变。初发癌组中男14例, 女6例, 年龄32~79岁, 平均年龄(57.33±5.44)岁, 6例患者胃体发生癌变, 7例患者胃窦处发生癌变, 7例患者贲门处发生癌变。经临床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为腺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残胃癌组 20例患者中单纯行残胃切除术治疗患者有13例, 残胃切除合并肝左叶切除患者3例, 残胃切除合并脾切除治疗患者2例, 残胃切除合并胰尾切除治疗患者2例。

1. 2. 2 初发癌组 20例患者接受标准外科根治术治疗(D2根治术), 即在肿瘤细胞未出现向远端转移症状时, 将患者近端或远端的2/3切除, 或将患者全胃切除并合并清扫肿瘤细胞第一站、第二站处淋巴结。其中2例患者合并脾切除治疗, 1例合并胰尾切除治疗。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治疗时间、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 随访术后1年、术后3年患者生存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比较 初发癌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治疗时间分别为(169.54±24.38)min、264.73±88.43)ml、(13.22±4.89)d, 而残胃癌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治疗时间分别为(205.45±29.46)min、(506.56±98.46)ml、(17.38±5.42)d。初发癌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明显优于残胃癌组患者, 且缩短住院治疗时间(P<0.05)。

2. 2 患者术后并发不良并发症情况比较 初发癌组患者术后出现1例切口感染症状、1例吻合口狭窄症状以及1例肺部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残胃癌组患者术后出现5例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狭窄症状、2例肺部感染以及1例吻合口瘘症状, 并发症发生率为55.00%, 远高于初发癌组患者15.00%(P<0.05)。

2. 3 患者术后1年、术后3年生存情况比较 术后1年随访两组患者生存情况:残胃癌组患者存活17例, 死亡3例, 生存率为85.00%;初发癌组患者存活19例, 死亡1例, 生存率为95.00%, 高于残胃癌组85.00%(P<0.05)。术后3年随访患者生存情况:残胃癌组患者存活9例, 其余患者均因病情恶化而死亡, 生存率为45.00%;初发癌组患者存活17例, 其余患者均因病情恶化而死亡, 生存率为85.00%, 高于残胃癌组45.00%(P<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 有诸多临床研究报道指出, 残胃癌患者从第一次胃切除术治疗后到发生残胃癌的时间间隔在6~25年, 其中良性病变患者手术治疗后发生残胃癌的时间间隔≥12年, 而恶性病变患者发生残胃癌的时间间隔在6~10年, 残胃癌一般发生于患者的吻合口、贲门、胃体等处[2], 本组选择的残胃癌患者发生残胃癌病变的时间间隔为(10.25±3.22)年, 基本相符。此外, 临床相关文献报道, 第1次行胃切除术治疗患者手术方式与术后发生残胃癌有着紧密联系, 临床主要采用淋巴结清扫术与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 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多, 容易出现肠液、胰液、胆汁等反流, 造成反复胃刺激, 从而影响病情发展[3]。

本文研究外科手术切除病灶在初发癌与残胃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发现初发癌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治疗时间分别为(169.54±24.38)min、(264.73±88.43)ml、(13.22±4.89)d, 其手术治疗情况明显优于残胃癌组(P<0.05)。分析原因可能与残胃癌患者第1次治疗后其胃内血管结构、解剖结构发生改变导致患者二次病变浸润深度加深, 手术难度增加所致。此外, 残胃癌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几率为55.00%, 远高于初发癌组患者的15.00%(P<0.05)。而且残胃癌组术后1、3年患者生存率分别为85.00%、45.00%, 远低于初发癌组生存率(95.00%、85.00%)(P<0.05)。

综上所述, 外科手术切除术在残胃癌患者临床治疗中, 预后情况较差, 在初发癌患者治疗中预后效果较好, 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 提高患者生存率, 但是需要对术后患者进行定期跟踪随访, 以便掌握病情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

[1] 唐俊.初发癌与残胃癌手术治疗的分析与探讨.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6):1-2.

[2] 李清国, 王道荣, 汤劲松, 等.残胃癌与初发胃癌外科治疗及预后的比较研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2, 19(8):622-624.

[3] 赵建国, 王道荣, 陈平, 等.外科诊治残胃癌62例分析.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0, 13(7):541-542.

[收稿日期:2016-01-21]

猜你喜欢
手术治疗
髋臼部位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连续两节段峡部裂并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治疗分析
跟骨骨折38例手术治疗体会
并发肝功能损害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观察
肱骨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探讨胫腓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脑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路径护理效果观察
甲状腺癌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处理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