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对幼儿行为引导的研究

2016-05-24 09:51罗雪梅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区域环境

摘 要: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主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区域环境创设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环境的功能性以及对幼儿的引导性。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现状,讨论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探究创设区域环境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区域环境;幼儿主体;社会性体验

一、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现状分析

1.刻板的活动规则,削弱了幼儿的活动热情

区域活动是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是幼儿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过程。当然,区域活动需要一定的游戏规则,教师应该灵活引导。但是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却刻板地规定了区域活动的原则,如在人数的确定上,很多教师直接规定幼儿数量,在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后,教师便强制性地引导幼儿参与其他活动区的游戏;在游戏的规则上,教师也会进行事先的引导和过程的监督,以保证区域活动能够按照自己的预想进行。这些刻板的活动规则,削弱了幼儿的活动热情。区域环境不仅有装饰和营造氛围的作用,也具有教育性,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让环境说话,让环境来建立游戏规则。有规则的环境远比有规则的语言和训导更有意义,而目前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就是要由语言规则向环境规则转变。

2.区域设置形式化,幼儿缺乏参与自主性

许多教师都已非常了解区域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他们也在努力地根据教室的布局,开辟幼儿园区域活动场所。但是,很多教师只注重区域环境创设的形式,弄成了“大花脸”,显得嘈杂喧嚣,内容却不够全面,位置长期不变,设置的区角偏向于某一个方面,却忽视了其他区域活动的教育作用。同时,区域活动通常是根据教师的思想和意愿来设置的,没有全面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可能性,很多幼儿不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区域活动,某些区域甚至沦为一种形式,经常没有幼儿参与。区域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在幼儿园教育的不断探索中,出现了多样化的区角设置,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但是通常一个教室设置5~6个活动区,那么活动区的选择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很多教师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设置相似的活动区,这对于幼儿的发展是不利的。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上,注重成人的审美习惯,忽视区域环境的灵活性以及幼儿在环境中活动的便利性和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幼儿的积极性。

3.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不到位

新课程提出,幼儿活动的主体是幼儿,要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自主思考、自主探索,促进思维力和想象力的全面发展。但是,并不是幼儿的主体活动不需要教师的指导,而是需要教师对幼儿的思维进行指导,对活动的进展进行指导,而不是简单地充当区域活动纪律的维护者。教师要对区域活动的规则和活动的纪律进行调节和要求,对不遵守纪律的幼儿进行纪律约束。教师的另一个职责是矛盾的调节者,调节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发生的矛盾,及时制止发生争吵和推搡的幼儿,阻止危险发生。这样教师将重点放在了对幼儿的保护上,却忽视了对教育过程的引导以及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教育。在区域活动中,很多幼儿教师只是东走走西看看,未能够及时地关注到幼儿的活动,在指导过程中存在随意性。有些教师因为观察得不够深入,不知道幼儿想干什么,要干什么,便随意性地根据自己看到的片面性的情况进行指导,打断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整体性和完整性,挫伤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和在活动中的发展。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1.区域环境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包括身体的健康成长,也包括心理的健康成长。当前,很多幼儿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基本上都在围着孩子转,孩子接触的基本上是成人环境,再加上父母的宠爱,孩子会产生一些自傲、自私等不良的心理特征。同时,随着社会大背景的变化,父母基于幼儿的安全考虑,基本上剥夺了幼儿在离园和周末期间与同龄人共同嬉戏玩耍的时光,这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主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由选择游戏伙伴的过程。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自由地跟同伴进行交流,在交流中相互碰撞,这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有利心理环境。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成年人的引导,而且需要同伴交流的支撑。同伴环境是幼儿成长中的一种必须环境,在同伴交流中幼儿才能够学会分享、合作,学会合理地表达等新时代需要的才能,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2.区域环境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

合作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核心精神,也是新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很多幼儿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中以自我为中心,以哭、闹等方式获得任何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的环境使幼儿没有合作的体验,遇到事情大多是直接请成人帮忙。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是幼儿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忙,共同完成游戏任务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与很多同伴之间都会有接触,会通过相互借用工具,共同利用积木搭建公园。这样,幼儿之间就会产生语言的交流和动作的配合,这些对于幼儿合作精神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区域活动不同于集体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可以展示自己,幼儿与同伴、活动内容的接触面更加广泛,也为合作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会。

三、创设有效区域环境,引导幼儿行为的策略

1.环境创设突出隐形规则信号

区域活动是幼儿常规活动,应该建立活动规则,这是区域活动开展的基本保证。但是,显性的规则过于刻板,有失活动的灵活性。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环境,建立隐形规则信号。例如,在娃娃家的游戏中,教师可在活动区门口画上小鞋,幼儿如果要参与活动,需要将鞋子放在小脚丫上,鞋子没有地方放说明幼儿需要自主选择另外一个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控制了每一个活动区的参与人数。在人数的控制上,一些教师通过游戏卡的方式,每一个幼儿参与区域活动,都需要佩戴游戏卡。区域活动规则除了人数的规则外,对活动规则也是有要求的,一些教师设置了图书领取证,幼儿领取一本书需要把图书卡放置在借阅书的位置,看完后及时归还,领回图书证,这样就能够引导幼儿有计划地选取书籍并进行阅读,养成阅读后及时归还的好习惯。在表演区,幼儿在服饰造型上存在随意性,有的幼儿可能整个活动时间都在认真地装饰,却放弃了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设计造型和环境,幼儿在服饰造型完毕后,需要在“照相机”面前拍照,对自己的造型进行确定,然后将服饰道具整理整齐后,才能上舞台进行表演,这就是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活动进程的重要方法,增加了灵活性。

2.灵活的区域划分增强幼儿自主性

区域活动的划分是为了将幼儿进行分流,保证活动的完整性和深入性,保证幼儿积极地参与区域活动。但是,在实践中,随着幼儿经验的积累,各个活动区之间形成了相互联系的整体,幼儿通常以主题的形式将各个活动区的活动联系起来,丰富活动的内容,增加幼儿的主体参与性。例如,在一起活动时,幼儿以给小朋友过生日为主题,各个活动区分工合作,娃娃家负责准备午餐,表演区负责准备节目,手工区负责制作新衣服,建构区负责建构生日宴会厅等,这期间幼儿需要进行相互流动和参观,这就需要活动区的划分要相对灵活。具体来说,一是通过丰富材料,每一个区域活动的主题可以多样化。例如手工区,既可以制作工艺品或树叶、豆子的造型,也可以给衣服钉纽扣,还可以是大型的合作作品或小型的个体作品等,这样幼儿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设计。另一方面,各活动区实现隐形分区,通过帘子、线条来实现分区,而不是固定化的柜子,尤其是合作度较高的活动区之间,这样幼儿就可以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到活动区中,如以参观者的身份到不同的游戏区进行参观,以客人的身份参与到娃娃家游戏中等。再者,灵活的区域划分还表现在不同的主题下,各个活动区所需要的场地大小是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主题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进行增减,真正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参与。

3.区域环境创设注重功能性

区域环境的布置不是为了美观和评比,不是为了成人在参观时的视觉体验,而是要注重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对幼儿的引导作用,注重其功能性的发挥。例如,在某幼儿园参观建筑区的环境创设时,看见墙面上展示的是各种成人化的高难度作品,这样的墙面展示是从视觉上给予人们强烈的视觉刺激,但是从功能上来看对幼儿并没有引导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幼儿的思维。幼儿的作品没有优劣之分,只要幼儿在利用积木和辅助玩具进行建构上具有创新性,能够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的都是好作品;而墙面上成熟化的作品显然是暗示幼儿,只有成熟完整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如果从功能上分析,教师应该为幼儿营造搭建积木的氛围,可以是沙滩、公园、机器人等作品,以增加活动的感受性。而在活动区中,区域不应该由作品展示占据空间,建构区更注重建构过程对幼儿的引导作用,作品可以以照片的形式进行记录,展示在墙面上,对于成品允许幼儿进行拆除,以保证活动的空间。再如,一名教师在手工区环境布置时,利用幼儿钉纽扣的作品与幼儿共同制作挂袋,一起装饰环境,既作为活动区的墙面分割,又引导幼儿根据工具的用途进行划分,放置在挂袋中,这就使环境和功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幼儿的参与性特点,对幼儿进行了引导和教育。

综上所述,区域环境不仅是装饰美化,还具有教育的作用,幼儿教师就是要通过环境创设,让环境说话,增强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参与性。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健康的心理环境,加深了同伴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社会性体验,增加了幼儿的社会性认识。具体来说,教师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要突出隐形规则信号,借助灵活的区域划分增强幼儿的自主性,注重区域环境的功能性,从而提高区域活动效率。

参考文献:

[1]毕晓芬. 幼儿园玩沙游戏环境创设与幼儿行为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2]管倚. 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及其教育功能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3]夏小芳.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有效性之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课题项目:“幼儿园环境创设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ASA13-05,14SB0297)。

作者简介:罗雪梅 (1976- ),女,四川射洪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民族民间艺术、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区域环境
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建设现状与思考
区域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区域环境生态建设
打造无声教材 助力幸福成长
打造无声教材 助力幸福成长
模糊聚类在区域环境质量评价中的运用
便携式气质联用仪在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我国区域环境质量发展统计分析——基于某县域范围环境概况
区域环境信息协作的法律机制
区域环境管理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