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和“+旅游”推进扶贫开发这里到处绿意盎然

2016-05-24 01:36黄思好刘宜格连军强赖特成
源流 2016年3期
关键词:旅游+大埔革命

■ 本刊记者 黄思好 ■ 刘宜格 连军强 赖特成



“旅游+”和“+旅游”推进扶贫开发这里到处绿意盎然

■ 本刊记者 黄思好 ■ 刘宜格 连军强 赖特成

百侯镇古民居

北塘村

茶阳镇一景

大埔位于粤东北部,居韩江中上游,风光秀丽、人杰地灵,不但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更是“中国最美县”。作为广东省第一个被中央党史办确认的原中央苏区县,大埔不仅有绿色美丽的自然风光,有古色古香的古村落,有文化深厚的名人故居,更是一片红色革命的育孕地。三河坝战役纪念园、青溪交通站纪念馆、罗明故居、南方工委旧址……一个个红色印记展示着大埔人民的革命精神。

如今,结合扶贫开发的契机,大埔县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结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绿色、古色和红色资源,以创建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为切入点,打好“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三张牌,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打响“客家香格里拉—文化大埔”的品牌,开发旅游专业村,带动周围的农户增收创收。下一步,该县将树立“旅游+”和“+旅游”的融合发展理念,整合各项资源,实现“旅游社会化,社会旅游化”的格局,让旅游产业更好地推进扶贫开发。

北塘村花开迎宾客

北塘村老房子墙面的特色绘画

多种文化结合的“醉美乡村”

“北塘村主要是以打造乡村旅游区为主,重点依靠旧房子、名人故居等古色古香的建筑,修旧如旧,发展传统古村落,同时又结合新农村建设,打造‘醉美乡村’。”西河镇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北塘村整个旅游区紧紧围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的总体定位,以“古村休闲、民俗体验、法治文化、修学旅游”为主题,强化“北塘计划”,共分为:乡村旅游服务中心、滨水观光带、传统村落体验区、休闲农业观光区、山地森林生态区,形成融合田林山水、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目的地。

杨邦孝祖屋宜斋公祠坐落在法治文化公园内,内中陈设呈现着这位大法官的事迹,也处处体现出法治精神。“我们把这个公祠打造成北塘村的普法基地,把旅游和法治文化结合起来,让游客在参观游览的同时,接受普法教育。”该负责人说,“不能光为了旅游而旅游。”

北塘村宜斋公祠

张舜卿故居展现出侨乡文化,农耕体验农场更是体现了客家人独有的农耕文化,北塘乡村旅游区结合多种文化元素,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脱贫致富。“逢年过节,这里游人如织,吃的、住的、体验的都要有,无形中就带动了许多产业的发展,我们西河镇声名远扬的西河香米、枇杷等长寿食品也得到了广泛传播。部分村民也看到了契机,在自家建起了农家乐和民宿,实现增收创收。”该负责人介绍,西河镇将整合漳溪河沿岸,实现五村联动式发展,对漳溪村、北塘村、东塘村、东方村、黄堂村五村进行规划修编,制订了“一村一策、错位开发、串珠成链、联动发展”的发展规划,将山、水、田、林、路、房等各种元素融入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打造“设施完善、村庄美丽、经济发展、人文和谐”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进一步开发旅游产业。

青溪镇发展红色旅游

在大埔县青溪镇,有一条秘密的红色交通线,这条交通线由上海—香港—汕头—大埔(茶阳)—青溪—永定进入闽西、赣南(瑞金)中央苏区,曾安全护送了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邓颖超等近300名党、政、军骨干,是全国唯一未被破坏的中央红色交通线,被誉为“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在这条交通线上,青溪交通站是由白区进入苏区的一个要冲,共有三个站点,即中转站和秘密仓库(棣萼楼)、青溪红色交通中站(永丰号)、虎市多宝坑小站革命遗址(邹日祥旧居)。

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革命的印记却永远地留在了青溪,并且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特色。在近几年的发展建设中,青溪镇利用交通站旧址,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使其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之一。

据了解,2015年,青溪镇政府加强了红色革命旧址保护和修复工作,在保留其原有风貌基础上修旧如故,进一步提升棣萼楼的特色,着力打造成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独具韵味的红色古村;新建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青溪交通中站展馆,收集红色文物与照片史料,实施布展工作,集中展现红色交通线的革命历史,打造成了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原多宝坑小站革命遗址,也已立项重修,并美化周边环境,成为老苏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据介绍,这三个站点总共投入五千多万元,预计今年施工完成。

位于青溪镇汀江河畔的“江畔人家”休闲旅游度假区更是致力打造成集红色教育、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农耕体验于一体的红色生态旅游度假区。该景区内的青溪交通站纪念馆被打造成革命教育基地,让旅客在游览风光的同时,接受革命教育。

青溪镇汀江河畔的“江畔人家”休闲旅游度假区

百侯镇打造专业旅游镇

说起人文荟萃、地灵人杰的大埔,就不得不提到百侯镇。百侯是远近闻名的书香古镇,可谓名人辈出,“一腹三翰院”、“同堂七魁”、“同榜三进士”,皆是流芳百世的传奇故事。如今,百侯镇融合客家文化,以肇庆堂、通义大夫第等20多座特色古民居为基础,打造“文化名镇”和“文化旅游专业镇”,在实现当地创收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民自主创业。

“这里山好水好地好,地势地貌也是半山半田,又多文化名人,最适合发展旅游业了。”百侯镇旅游景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旅游业发展起来了,村容村貌直接变漂亮了,人气也就旺了,当地村民也能跟着受益。”

据了解,百侯镇建设成旅游景区后,转移了当地的部分劳动力,一些在家务农的村民来到景区内工作,景区农民摇身变成旅游从业人员,在家门口就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有些村民是自己创业,把自家建成农家乐招待外地游客。“有些村民打起了售卖农特产和特色小吃的主意,薄饼、蜜柚等产品现在卖得特别火。”该负责人介绍说,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推广了当地的农特产品,进一步保障了村民的增收创收。

红色枫朗的绿色崛起

枫朗镇地处梅潭河上游,位于大埔县的东南部,是有名的革命老区,工农革命军饶和埔独立支队成立旧址、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和罗明故居等皆在此处,可谓“红色枫朗”。在近几年的扶贫开发中,枫朗镇结合绿色休闲旅游和红色记忆旅游,做起了“红色枫朗,绿色崛起”的大文章,全力推进全镇的振兴发展。

百侯镇侯南村

“枫朗的特点是山上绿色,山下红色,一座山(西岩山),一条水(枫朗河),一条路(西岩山综合体路网),以茶文化产业为龙头,带动红色、古色的乡村旅游。”据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枫朗镇依托现有的西岩山茶乡度假村3A级景区和罗明故居、中共南方工委旧址等红色资源,串通路网,完善沿线景区基础设施,努力推进红色、绿色和公路水利项目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全面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同步发展。

在红色记忆旅游方面,枫朗镇深入挖掘整合资源,激活“枫朗村、坎下村、大埔角村、保安村、隔背村、上山下村”六个村的红色遗址,大力弘扬革命精神,打造红色旅游路线。

在绿色休闲旅游方面,枫朗镇主要是打造西岩山茶乡度假村。据了解,西岩山是大埔县第一高山,素来以高山云雾出好茶而闻名。枫朗镇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发“万亩茶山”项目,让茶文化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既推广了当地的茶叶,又实现了旅游增收。“来旅游的人多了,茶叶也就好卖了。西岩山的茶叶,有公司在大规模种植,也有村民小规模自种自制。”该负责人说,西岩山上的茶叶,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村民们也有自己的茶田和制茶小作坊,售茶和旅游这两项,能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红色枫朗的绿色崛起。

西岩山茶园

高乾苏维埃旧址

茶阳镇建设高乾甜竹红色生态休闲区

高乾甜竹自然村位于大埔县北部山区,属茶阳镇茅坪村管辖,是有名的革命老区村,又是生态环境优美、风光秀丽的小山村。近年来,随着甜竹村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茶阳镇政府当机立断,充分利用革命老区村的红色资源和原生态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高乾甜竹红色生态休闲区,实现富民增收。

据了解,茶阳镇充分发挥红色革命老区的优势,将甜竹村原生态自然风光与高乾红色旅游资源整合连片发展,吸引了许多前来老区村进行传统教育、党日活动和观光旅游的游客。甜竹红色生态休闲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游人络绎不绝,直接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

据悉,在即将启动的第三轮扶贫开发中,大埔县将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要抓手,把第一产业休闲农业,和第三产业乡村旅游相结合,融合生态产业和旅游产业,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起到帮扶农民脱贫的重要作用。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该县还提倡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让扶贫开发的春风吹遍这片红色土地,使其绿意盎然!

罗明故居

甜竹美景醉游人 张俊藩 摄

猜你喜欢
旅游+大埔革命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旅游+”精准扶贫,产业空间巨大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旅游+”的“全域”机会
“旅游+”新时代下黑河旅游发展探析
粉红革命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