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明锐
治县必先治水 人水相生共荣
文/董明锐
浙江德清
德清县近年抢抓国家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全省“五水共治”重大历史机遇,勇扛“治县必先治水”的使命担当。以治水为突破口,德清通过加速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系统治理河湖库塘,改革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有效推动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和“两美”德清建设。
“五水共治”以来,浙江德清水利投资持续保持高位增长态势,水利建设进度和投资完成率均居全省前列,连续两年夺得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优秀县“大禹鼎”荣誉,其中2015年更在全省县(市、区)水利工作综合考核中拔得头筹。
作为一个面积不大的县,德清缘何能取得如此突出成就?治水,又为德清人带来了什么?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在德清,这句话被公认为是对县名的最好诠释。德清取政德清明如水之意,注定与水结下了深厚渊源。
世代临水而居,生于斯长于斯,德清人清楚地知晓水的利害。苕水穿城而过,清流滋养下,成就了这方鱼米之乡,塑造出别具一格的大美德清。与此同时,作为东苕溪洪水的必经之地,德清县南邻杭州北接太湖,成为了保“南”安“东”的分洪要冲之地。加上地形地势复杂多样,西部山区源短流急、暴涨暴落、丰枯悬殊,东部平原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水质堪忧,导致区域内水情十分复杂。
水治则县兴,水利则民阜,自古已然。德清县远在上古时代就有着防风氏治水的美好传说,新中国成立初期也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水利建设。代代传承的治水精神,成为了德清发展的内在源泉。
建设中的扩大杭嘉湖南排项目(德清部分)
进行“智慧水利”专项规划
为水利工程确权颁证进行产权移交
德清大闸是东苕溪防洪体系中的控制性工程
德清县水利设施产权交易中心
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
近年,德清县又牢牢把握国家大力开展水利建设的历史机遇。尤其是在浙江省全面启动“五水共治”以来,德清县坚持把治水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社会发展和改善环境的突破口,创造了新时期兴水利惠民生的德清风格,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基础支撑。
“一滴水折射出的是县域经济发展质量,一条河看出的是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对待水的态度反映出的是一个地方科学发展理念。所以说,当前一个县域要科学发展,必须把治水放在重要位置。”在德清县委书记项乐民看来,治县必须先治水,是善治者必须肩负的责任使命。
“五水共治”开展以来,德清这块位于杭嘉湖平原西部的小县域,在治水上花的可是大力气。对此,从连年增长的水利投资上就可见一斑。
2013年4.34亿元、2014年5.57亿元、2015年8.02亿元,“三级跳”的投资将德清带上了水利建设的高峰期。相比近些年县财政收入在全省61个县市(含经济强区)中20多名的排位,德清的水利投资已经连续两年居于全省前列。
高位之下,发展势头依然不减。“这几年是水利建设的黄金时期,从中央到省里到地方,决心、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德清县水利局局长曹汉祥说。
秉持着“水利投资永远都是有效投资”的发展理念,德清始终把水利项目当作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抓住历史机遇大干快上,接连深入实施了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扩大杭嘉湖南排等治水重点工程建设。
除了下好“建水利”这手棋,德清始终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河湖库塘的系统治理上重拳出击。
十字港水系治理工程规划
针对工业污染、矿山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不同类型污染的特点,德清分别制定九类治理措施,彻底整治全县污水。按照“一年有鱼、两年能游、三年能喝”的治水目标,全面消灭“黑河、臭河、垃圾河”,对1211条河道全面设立河长制,实行长效保洁管理机制,建成一大批“会呼吸的河流”,下河游泳、摸鱼从此不再是奢望。德清还大力实施清淤治污“一河一策”,2016年清出淤泥471万m3。德清县水利局副局长沈燕介绍,通过矿山复垦,淤泥得到综合处置、变废为宝。走进如今的德清洛舍镇,曾经如疮痍般的矿坑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片片稻田、阵阵清香。
以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国家试点县和浙江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为契机,德清县作为先行者在水利管理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
2274本所有权证,这是县政府对全县水利工程确权颁证、产权移交的见证。德清县水利体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俞炳轩介绍,通过产权改革,“死产”变成“活权”,在此基础上德清还打通抵押融资渠道,让农田水利设施释放更多红利。2016年,已确权给德清县水利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四个水利工程,通过资产评估将5.254亿元的所有权抵押给农业银行,农业银行批复了3.4亿元贷款,专门用于当地的十字港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在德清县的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如今专设了水利服务大厅,规范流转交易,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经营、管理农田水利设施。截至目前,德清已完成农田水利设施经营权流转交易29宗,沉睡在田间山头的水库、泵站成了能变成真金白银的活资产。与此同时,德清实行“标准强县”战略,立足高起点谋划、高品位建设、高标准管理,目前已经完成25项水利工程的标化建设,下一步将全县铺开。
两座沉甸甸的全省“五水共治”最高奖项“大禹鼎”,名副其实的2015年全省县(市、区)水利工作综合考核第一名,全国宣传推介的德清水利工程管理成功经验,实绩带来的荣誉成为德清治水突出成果的有力注脚。
漫步德清防风古国下渚湖湿地,眼前所见的是开阔如漾的湖面,树影摇曳,水草丰腴,村民种植的菱角绿茵茵一片,数百年前戏剧家洪升笔下所描绘的“三山浮水树,千巷划菰芦”之景再现。
随着治水深入推进,德清将水利项目建设与恢复河道基本功能、培育水文明水景观、推进“两美”德清相结合,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网体系遍及德清城乡。如今,蕴含水元素的美景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比比皆是,浙北江南水乡的独特风貌日益彰显,从生态改善中德清人获得了真切的幸福感。
不仅如此,在打造美好生态环境的同时,水在德清已经成为与土地、能源、资本并驾齐驱的资源要素,引来诸多商机。
在德清境内的莫干山上,除了绵延不绝的竹林、气势磅礴的云海奇景、奔腾如雷的瀑布飞泉,现在还有一幢幢华美的别墅、一座座精致的庄园吸引着世人目光。这些就是被当地人称为“洋家乐”的“生态环保低碳”度假村。
“洋家乐”依水而建,选址必挑山塘、水库旁边。作为治水后发展起来的旅游创新产品,“洋家乐”很快就成为了德清新的经济增长点。据德清县水利局党委委员丁忠良介绍,最俏的几家“洋家乐”都是一床难求,其中由南非人开办的“裸心谷”度假村甚至创造了一张床位一年超过10万元税收贡献的奇迹。
在以“洋家乐”为龙头的高端乡村旅游产业的带动下,德清县将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历史人文、项目推进有机结合,全域水文化休闲观光线逐步形成——德清水文化馆落成开馆;蠡山水样年华古婚俗文化街项目开工;新市镇水北村将水文化与蚕文化相结合,成功举办了“梦想小村”首届浙江·德清水北蚕文化节……
2013—2015年,全县乡村休闲旅游收入分别达到2.07亿元、5.37亿元和7.05亿元。水乡旅游腾飞,为新常态下的德清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凸显了治水下人水关系的嬗变。时至今日,人与水早已在德清相生共荣。
图/德清县水利局 设计/杨桦
治水以来,德清处处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