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新闻学专业“双师型”师资考核机制研究

2016-05-23 18:24王忠国
戏剧之家 2016年8期
关键词:考核机制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

【摘 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过程中,建立一支新闻学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关键。如何对新闻学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进行考核必须提上日程。本文认为,有效推动新闻学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转型,必须从职称考核体系、考核标准、组织考核保障体系、考核监控体系等四个方面考量。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考核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168-02

在新形势下,肩负着为新闻行业培养人才重任的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摒弃过去闭门办学的模式,实施校媒联合办学模式,以顺应市场对人才需要的变化。因此,新闻学专业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型,师资队伍的转型。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过程中,“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1]

在职业教育领域,双师型师资队伍研究和实践较多,同时,教育部对高职双师素质做了四项界定。什么是双师型?究其本质,对双师型的认识不应只停留在在双证上,而是教师具备的两种职业素养。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新闻学专业的双师型而言,就是体现在两个评价维度上:一个是教师教学水平;另一个则是新闻行业的职业素养。传统新闻学专业师资在培养上侧重于教师教学水平,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在转型过程中,对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考核将是二者兼顾,侧重后者。为了推动教师转型,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双师型考核机制。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与行业接触,笔者认为双师型考核机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

一、将考核的指挥棒作为切入点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过程中困难重重,教师转型的积极性不高,是由于没有从教师的根本利益出发去审视这个问题。教师最关心的就是职称晋升,在整个社会考核体系里,要将教师的参与实践教学的努力和成果纳入职称考核体系里,这个问题在高职教育系统的职称评审中得到了体现,但是在高等院校的职称评审体系里则重视程度明显不足。

在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各地方本科院校可以据此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增加教师的教学质量压力”[2],通过激励机制和政策引导教师由“要我转型”到“我要转型”的转变,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媒体行业一线工作,引导教师主动提高自身新闻职业素养,引导教师将职业标准和职业素养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地方本科院校可将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升和职业技能锻炼成效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为教师职称晋升提供不可或缺的参考依据。

二、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2008年,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对双师型教师素质做了四点界定: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3]而这四个界定也成为了高职院校考核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标准和重要依据来源。

地方本科院校新闻学专业在转型过程中可以借鉴高职教育的考核标准。而地方本科院校新闻学专业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应依据自身定位,确定相应的考核标准。通过研究和实践,笔者认为地方本科院校新闻学专业可以从两个方面制定考核标准:一个是教师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另一个则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在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方面,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将职业理念与教学理念融汇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其它能力的基础和先导,唯有如此,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才可以将行业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很好地衔接。其次,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应该研究媒体行业岗位需要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研究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研方向,提升教研水平;在教研过程中,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实现校媒互动,高校应该与新闻媒体构建合作平台。通过平台,实现对行业信息动态掌握,以达到行业精神与教学理论精准对接,行业业务标准与教学实践精准对接。

在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上,由于新闻行业自身特殊性,不可能要求地方本科院校新闻学专业师资同时拥有记者证,因此,双证不能作为“双师型”师资资格的证明,但是,教师应该具备媒体行业一线的工作经验,能够参与媒体行业一线的工作,能够独立或者合作完成新闻业务工作。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需要个一个过程,而这个转型过程完成情况如何最终取决于教师的转型程度。教师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专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高上,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容许教师转型有个缓冲期。前期可以将在媒体行业一线工作的时间作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考量的一个参数,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再将在媒体行业锻炼的成果纳入考核体系里,经过一段时间经验积累,就可以形成有效的梯队培养模式和梯队考核模式。

三、建立考核组织保障体系

(一)各省(区)市教育部门应该细化教育部政策,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当地实情的相关政策。地方教育部门应该会同地方人事部门“制订考评办法和考核制度,做到规范化、制度化”。[4]参考高职教育的“双师型”考核指标,制定符合地方本科院校的“双师型”教师考核指标体系。并明确将“双师型”教师考核“作为职称晋升、职务晋级、聘任等依据”。[5]对切实在“双师型”考核中取得优异成果的老师,应该给予相应政策倾斜。

(二)各地方本科院校要有相应的组织保障。地方本科院校校级领导、人事部门、教务部门、督导部门、教学系部及媒体行业组建“双师型”考核评定小组。“双师型”考核评定小组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水平、教研能力、科研水平、媒体行业的职业技能等方面作为考核的依据。

(三)各教学一线的教学单位要有相应的组织保障。教学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专业特点,结合于媒体合作的实际情况,联合媒体共同建立考核机构。并根据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制定相应的量化参考。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媒体行业一线的实践活动,并将媒体行业的业务标准与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四、建立相应的监控体系

地方教育部门等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建立相应监控体系。这个监控体系必须对“双师型”师资考核进行全过程监控。因此,这个监控体系应该在两方面发挥作用。

(一)对考核体系自身的过程监控。为了考核的公平、客观、公正,必须对考核体系自身有个自查式监控。对考核的组织、实施、质量的认定、评价等过程性进行全方位监控。

(二)对“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过程监控。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完善对“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锻炼的过程性监控。地方本科院校既要监控教师校内实践教学过程、效果,还要注重监控教师校外行业一线的实践过程、效果。前者容易实施,关键是后者监控难度较大。当前,从国家到各省(区)市,再到地方本科院校,都有相应的倾斜性政策出台。但是对教师在行业接受锻炼缺乏制度性规定和过程性监控体系。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该通过校媒合作平台加强对自有师资在行业锻炼的过程性监控。

参考文献:

[1]张大良.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要聚焦四大重点创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16.

[2]林培朗.论高校教师考核激励机制[J].高教论坛,2009.

[3]2008年,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4][5]丁原春.“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

作者简介:

王忠国(1978-),男,新疆沙湾县人,昌吉学院中文系新闻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传播学理论及运用、新闻学教育与改革。

猜你喜欢
考核机制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美国大学体育课程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